老玉门第一口油井(寂寞中坚守的西北旱塬油井守护人)

新华网银川1月6日电(记者艾福梅)在广袤无垠的陕甘宁盆地上,分布着一座又一座油井,很多守护油井的采油工人一个月只能见到家人一次,有的人则和家人搬迁到油井居住,有的人在山区随着一座又一座油井穿行了大半生……孤独与坚守,是他们工作的写照,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老玉门第一口油井?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老玉门第一口油井(寂寞中坚守的西北旱塬油井守护人)

老玉门第一口油井

新华网银川1月6日电(记者艾福梅)在广袤无垠的陕甘宁盆地上,分布着一座又一座油井,很多守护油井的采油工人一个月只能见到家人一次,有的人则和家人搬迁到油井居住,有的人在山区随着一座又一座油井穿行了大半生……孤独与坚守,是他们工作的写照。

毛乌素沙漠边缘、宁夏盐池县境内的一片旱塬上,坐落着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黄11增压站,附近人烟稀少。57岁的陈荣兴1978年从部队转业后就成了一线采油工人,36年来他一直在这片黄土地上巡查油井、维护设备、定时报产,每天要在山路上来回走上十几公里,每20天才能回家一次。

陈荣兴的小女儿陈丽娜在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读大四。今年,她来到父亲坚守的油井站实习,期望接过父亲守护油田的责任。她每天都要和父亲一起检查油井设备,定时汇报出油情况。

为了锻炼女儿,陈荣兴特意让她多值夜班,一到晚上,陈丽娜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实在困得不行就拿着手电筒去附近的油井检查,刚开始一个人晚上出去还有点怕,现在就习惯了。”陈丽娜笑着说,“我爸教会我干工作就是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

在这个与“寂寞”为伴的行业里,像陈荣兴和陈丽娜一样“子承父业”的有不少。另一位采油人甘世国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油田人,兄弟姐妹也在油田工作,现在女儿也从白领变成了石油女工。“油田养育了一家人,不贡献在油田上,贡献在哪里去?”

甘世国长期留守家里的妻子,在完成抚养女儿长大成人的责任后,也放弃都市生活,来到山沟沟里与丈夫团聚。

“以前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来到这个放眼望去只有几户人家的地方确实不习惯,但能够与亲人相伴,就是幸福生活。”甘世国的妻子马王静说。

57岁的王自来管理的油井是采油三厂五里湾第一采油作业区柳84-39井组,在这里他“一人一井”待了7年。没有特殊情况,他不能离开这个岗位,只能等队上派人来顶个班,才能去附近乡镇逛个集,办点事。

在小外孙出生前,王自来的老伴一直陪着他坚守油田。可现在,整个井组只剩他一人,寂寞时只能通过网络与孙子视频聊天,或者跟院子里的小狗唠嗑。

“在油田上干了30多年,已经习惯了人少的日子。以前老伴陪着,衣服有人洗,饭有人做,干活累了还有人安慰,日子过得挺好。现在老伴有了新的任务,我也快要退休了。最大希望就是身体好好的,站好最后一班岗,为社会多做点贡献,退休时无怨无悔。”王自来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