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细节描写片段训练(中考作文指导细致描摹)

中考作文指导:细致描摹,让“场面”变“画面”

记叙文往往抓住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做文章”,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叙述,必须清楚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发展过程;描写,必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在记叙文写作中,创造场面是最基本的手段;而且一篇作文中至少要有一个场面浓墨重彩地描绘,实现由“场面”到逼真“画面”的提升。下面,着重探讨如何借助有画面感的细描,让记叙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心理学家认为,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初中作文细节描写片段训练(中考作文指导细致描摹)(1)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原文呈现:

标 签

(直接以“标签”为题,过大且空泛,与文章内容没有很好地扣合。)

爸爸打破了所有人对他的看法。(将“打破看法”改为“撕下标签”,扣题会更紧密。)

四个月前,他辞职了,说是要自己开公司。

他毅然决然地递出辞呈,全然不顾所有人的劝阻。

是的,所有人。

他有过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但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他的自负,因为他的粗枝大叶,曾经的努力统统以失败告终。那时已有了我,而他还像个“浪子”一样四处游荡,不务正业。爷爷经常呵斥他,他终于找了份正经工作,暂时安定下来。

然而他终究是定不下心,又要折腾了。他豪情万丈地向我们描绘他的伟大设想,我不屑一听。是的,我并不敬畏他,在我的心目中他还是个“大孩子”,还不懂得责任、家庭的真正涵义,还担不起父亲的责任。其他人,大抵也是这么想的。(“在我的心目中他还是个‘大孩子”,此句可改为“我早已给他贴上了一张叫作‘大孩子的标签”。)

他毕竟断了自己的后路,只能由他去闹腾了。他和至交好友合作,再吸引投资维持公司的运转。一个星期后,说是收到了第一笔订单,去苏北工作了。听妈妈说起这个消息时,我“咦”了一声,却也没有多问。生活中少了爸爸,学照上,日子照过,也没多大改变。

一个周末的夜里,突然惊醒,却听到隔壁隐隐有电视声传来。我心中好笑,想必又是妈妈忘了关电视,就穿衣起身想去帮她关掉。推开妈妈的卧室门,却赫然发现“失踪”已久的爸爸坐在床头。爸爸当时也愣了一下。(这里应该是着力用墨之处,仅以“爸爸当时也愣了一下”一笔带过,显然不够。)

我轻声问爸爸怎么回来了。

“回来看看你们。明天早上就要走的。现在快两点了,你快去睡吧。”

我答应一声,便回房睡了。第二天醒来,爸爸已没了踪影。我问起爸爸的情况,妈妈叹了口气,摸摸我的头柔声告诉我,在我住校期间,爸爸回来过两次,每次只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回苏北。“他心里惦记着苏北的公司呢……这几个月折腾下来,他鬓角都有点白了……”(母女对话的现场感、情境感不足,读来显得平淡。)

后来,爸爸真的做成了第一张单子。

后来,爸爸的事业正式上了轨道。

再后来,他通过拼搏,撕掉了所有人贴在他身上的那张叫作“不负责任的大孩子”的标签。(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问题诊断:

作文材料是“图画 文字”,图文均指向“贴标签”这一核心概念;而“标签”本指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也指生活中人们被社会、集体、个人贴上的荣誉、地位、职称或指责性称呼、罪名等。本题可确定的立意是相当丰富的,比如:1.“标签”往往会变成预言——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2.追求奢侈品,只是为自己贴上了“看起来很美”的标签;3.真正发自内心的爱意,不需要贴上“善良”“美好”之类的标签;4.“史上最美”标签(如“史上最美女孩”)泛滥,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当今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5.“老师的得意门生”这一褒奖的标签,让“我”背负上巨大的压力;6.名片——特殊的标签,反映一个人的基本修养;7.标签贴在当下,生命面向未来;8.撕下贴在文化上的伪标签,还文化和精神以洁净。此外,还可写“标签与等级观念”“不要轻易给社会贴上‘冷漠的标签”等。

客观地讲,病文构思有新意,“标签”由“贴”到“撕”,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亲的成长史,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文章详略处理基本得当,表达也简洁流畅。但是,文中虽有“场面”(不止一个),却缺少真正使人过目难忘的“画面”。只有瞄准关键处,仔细描摹出某个瞬间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才能让文章更上一层楼,将“场面”变成人们难以忘记的“画面”。

升格作文:

撕下那张标签

(标题更具体了)

爸爸撕下了所有人贴给他的那张标签。(只说“那张标签”,显而不露,有点设置悬念的意味。)

四个月前,他辞职了,说是要自己开一家公司。

他毅然决然地递上辞呈,全然不顾所有人的劝阻。

是的,所有人。

他有过一段“丰富”的年少经历,但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他的自负,因为他的粗枝大叶,曾经的努力以失败告终。那时已有了我,而他还像个“浪子”一样四处游荡,不务正业。爷爷经常呵斥他,他终于找了份正经工作,暂时安定下来。

然而他终究是定不下心来,如今又要折腾一番了。他豪情万丈地向我们描绘他的“伟大”设想,我却不屑一听。是的,我并不敬畏他,我早已给他贴上了一张叫作“大孩子”的标签。在我看来,他还不懂得责任、家庭的真正涵义,还担不起“父亲”的责任。其他人,大抵也是这么想的吧。

他毕竟断了自己的后路,只能由他去折腾了。他和好友合作,再吸引投资维持公司的运转。一个星期后,说是拿到了第一笔订单,去苏北工作了。听妈妈说起这个消息时,我“咦”了一声,却也没有多问。生活中少了爸爸,学照上,日子照过,也没多大改变。

一个周末的夜里,突然惊醒,却听到隔壁隐隐有电视声。我心中好笑,想必又是妈妈忘了关电视,就穿衣起身想去帮她关掉。推开妈妈的卧室门,却赫然发现“失踪”已久的爸爸坐在床头。爸爸也愣了一下,正拿着遥控器调台的手悬在半空,空气一瞬间凝滞了。(用下文妈妈的话来说,爸爸是在“整晚地看电视”。这一细节既指向对事业的牵挂,又指向对家庭的责任心,意蕴丰富,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与画面感。)

我轻声问爸爸怎么回来了。

“回来看看你们,明天早上就要走的。现在快两点了,你去睡吧。”

我答应一声,便回房睡了。第二天醒来,爸爸已没了踪影,只是我脱在椅子上的外套,此时正盖在我的被子上。我伸手一摸,还是热的。(叙述生活化,“还是热的”这个细节有“温度”,很出彩。)

我问起妈妈,爸爸怎么半夜还在看电视。妈妈叹了口气,摸摸我的头柔声告诉我,在我住校期间,爸爸回来过两次,问了问我的情况后,便整晚地看电视,第二天一早便回苏北去了。

我顿时愣住了,半天才缓过神来问为什么。

“他心里惦记着苏北的公司,睡不着,这几个月折腾下来,他鬓角都有点白了……”

我顿时愣住了,久久说不出话来。(由“睡不着”含蓄地凸显爸爸的改变。“我顿时愣住了,半天才缓过神来问为什么”,表明“我”心里的震撼,读来颇有韵味。)

后来,爸爸真的做成了第一张单子。

再后来,爸爸的事业正式上了轨道。

爸爸通过拼搏,撕掉了贴在他身上的那张叫作“不负责任的大孩子”的标签。

升格点评:

升格文除完善语言外,主要补写了“爸爸正拿着遥控器调台的手悬在半空”这一笔,并扩写了“我”与妈妈对话的场景。增加的文字虽不多,却是神来之笔。

技法总结:

那么,究竟该怎样描绘“画面”,让人物跃然纸上、事物栩栩如生呢?总的来说,是要强化描写意识,力争把客观对象描摹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下面,简要谈两个方面。

一、融情于境显神韵

1.注重画面的诗意美。朱自清先生指出:“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写作时要精心描绘“具体”的、“形象化”的艺术画面。如贾平凹的《月迹》,描绘了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一是孩子们在屋中盼月,二是在庭中望月(看甜酒杯中浮起圆圆的满月),三是到河岸边寻月。这些宁静甜美、似可触摸的画面中,透露着孩子们纯洁、天真而富于幻想的情趣。

2.追求画面的音乐性。即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达到一种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3.形象地表达思想。即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等移到描写对象上,取得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

诗意美、音乐性和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是营造意境的关键所在。做到了这几条,就能使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二、让形象“丰满”起来

1.展示变化显丰满。就是要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而不只是表面地静止地表现一个时间点。这样可以动态地呈现人物的性格,并突出其有代表性的特征。

2.细致描写显丰满。典型细节的刻画,可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文中的细节,不仅要反映人物做了什么,更要反映他是怎样做的。事实证明,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之所以百读不厌,并不是因为它描写了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由于它通过无数精彩的细节,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的人物。

3.铺垫渲染衬丰满。人物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不同环境中,人物活动会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善于利用环境渲染气氛,能有效地凸显人物形象。如满分作文《昭君的选择》,一开篇就用深深的庭院、迷茫的灯光、扑火的飞蛾等物象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情境,而“就在这时,传来了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惊雷,在死一般的后宫里炸开了”。为突出昭君形象,作者还进一步作了铺垫:

天明时,有人奉旨来挑选宫女。一遍遍述说着皇帝的封赏、嫁妆的豪华、国家的边患、战事的紧张。宫女一个个双眉紧锁,一想到遥远的异域他邦,就舌底打颤。官员们失望了,叹着气准备离去……

此时,昭君想到的却是“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于是她挺身而出。这样,其为国献身的形象就更加丰满感人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