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一位老教师透露学习语文方法)

各个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如果根据学科特点去学习,一定会使学习变得高效。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示,在众多学科之中,语文学科的难度最大,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语文的知识面广泛,一张语文试卷考题有限,但是内容却无限。

细想想在小学还好一些,由于学生的年级越来越高,考的语文知识面宽泛,导致孩子们复习的时候无从下手,就感觉语文学习越来越难了。

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一位老教师透露学习语文方法)(1)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科特点去学习语文,相信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文学科特点分析

1.碎片化的积累

语文学科第一个特点就是知识比较丰富,内容比较宽泛。

根据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让孩子制定碎片化的积累方式,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就像人们吃饭一样,一天吃一些,每天都要吃。

明白了语文学习的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每天去学一点,比如:每天早上晨读语文知识点等内容;每课课后可以积累好词好句;每次课文学完以后要做复述……

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一位老教师透露学习语文方法)(2)

上面的每一项大概用5~8分钟左右,就能够达到一个量的积累,每天零散的时间最后合并变成一个很大的范围,万万不可只用一个整体的时间去学语文,假如这一段时间你非常忙,即使单独拿出一天的时间去学习,效果也不如每天做一点积累的好。

2.多种感官参与

语文学习中听很重要,说、读、写,也是如此。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多种感官去参与,多听一听别人的表达,多听一听老师的讲解、音频资料。

听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那么说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了,多去说,比如:复述,背诵,讲解等语言表达。

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一位老教师透露学习语文方法)(3)

多读课文,读课文,读知识点等,这是一个语言输入再输出的特殊过程,学会大声读,小声读,浏览读,快速默读,思考读……

而“写”可以说是既有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也可以理解成写作文的能力。这个写的能力又可以理解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根据多种感官参与语文学习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让孩子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比如语文预习:读课文,读字词,试着说段意,中心思想……

二、预习与复习的方法

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一位老教师透露学习语文方法)(4)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方法决定了学习能力。语文的学习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做好语文预习和课后复习,当然做的方法要正确。

根据学生年段的不同,预习的程度也不同。

整体来说,一说语文预习应该做哪些事情,其实不单单是读读课文、标好自然段、读读课后生字词语(小学一、二、三年级可以这样做)这样简单。

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我们除了做上面的基本预习,还要去听听音频,边读边思考,最好带着课后问题去思考,读文的时候在文字边上标好标记(批注),哪里读懂了,哪里还没有明白,也就是越到高年级越要有质疑问题的能力。

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一位老教师透露学习语文方法)(5)

在每次语文课正式学习之前,学生的预习会让自己带着疑问,带着一些收获去听讲,效率会很高。(小学低年学段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尽量不要做预习,这个是经验之谈。)那么在语文课学习之后,学生一定要做一个复习巩固。

复习用到什么方法最好呢?就是做课课练,在这一课课文学习之后,综合性地去做一个练习册,里面包含了这一课的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的练习,也包括课内阅读分析,还有小练笔之类的。

什么样的课课练好呢?其实市面上大多的课课练都能起到这样一个效果,不要特别纠结于牌子,而是要每课学习之后都做。

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一位老教师透露学习语文方法)(6)

在中国功夫中有借力打力的做法,在我们语文学习中也是有同样的道理存在,根据学科的特点科学地学习,会让学习效果变得高效起来,真的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辅导资料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疑问,能够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

这里所说的辅导资料包括工具书、练习册、知识点手册、同步教材解析等。为什么说是巧用呢?有的学生在学之前就把教学参考书打开,看一看语文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再读读课文,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其实在预习前就把参考书打开是错误的。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预习课文首先先通过自己的思考,有疑问了,想弄明白了,这个时候再把语文参考书之类的辅导资料拿出来看一看,给自己答疑解惑。

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一位老教师透露学习语文方法)(7)

今日讨论话题:你觉得在语文学习中,哪种类型题最难?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别忘了点点关注,欢迎大家积极点赞、评论和转发。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