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

​北方民居·贰

北京四合院建筑主体结构建造

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建造施工过程属于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有一套严格的施工程序,采用传统的材料和施工方法,木、瓦、石、砖、油饰彩画等各工种密切配合,工序繁多。本文就将北京四合院建筑主体结构建造工艺向读者作详细介绍。

■ 测平定向

施工之先,需要先平整土地,并确定标准的水平面高度和朝向方位,这个过程就叫“测平定向”,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放线,确定具体的建筑台基、柱子、墙壁的位置和相应的尺寸。(图 1)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1)

图 1 测平定向

■ 夯土筑基

四合院建筑的基础部分主要以夯土的方式完成。所用的材料叫做灰土,其中70%成分是黄土,其余30%是石灰,搅拌均匀后,以人力反复夯打,期间还要洒水,以保证达到密实的程度。(图 2)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2)

图 2 夯土常用工具

每根柱子的下面要用砖砌构筑磉墩,磉墩的上面安放柱顶石,柱顶石露出台基的部分就是我们所能看见的柱础。基础高出地面的部分是台明,其边缘和角部均用石块包砌,而表面和四周则砌砖。

■ 石作

四合院建筑主要在台基部位使用石材,包括台阶、垂带石、阶条石、角柱石、柱顶石等构件,都是很关键的地方,需要结实耐磨的石头来承担。这些石头都经过精心地打磨加工,表面光滑温润。(图 3)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3)

图 3 石作常用工具

■ 木料加工

四合院建筑的主体材料是木头,包括梁、柱、枋、檩、椽等大木作构件和门、窗、天花等小木作构件都是预先加工,然后在现场组装完成。

大木构件需要承受很大的荷载,对木料的要求很高。树木砍伐之后一般需要放置半年以上才能基本去除水分,而且还要剔除一些虫蛀、裂缝和糟朽的次品。

合格的木料按照其尺寸确定具体的用途,大木料用作柱梁等大木作构件,小木料用作椽子或装修构件,尽量提高出材的效率,减少浪费。

选定木料之后就进行粗加工,主要的工具包括锯子、锛子、刨子、斧子、铲子等等,各有用途,柱子、檩条等构件先刨成圆形,梁、枋等构件就砍削成方形,以作备用。(图 4)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4)

图 4 木作常用工具

粗加工之后是精加工,需要在粗料上画线,使用丈杆、墨斗、样板等工具画出构件具体的形状。由于一幢房子的构件数量成百上千,同一类型的构件也往往有几十件之多,一一加工完成后还需要在每个构件上用墨笔标注未来的安装位置,比如“正房明间左侧前檐柱”、“厢房次间五架梁”等等,这样安装的时候才能保证对号入座,不至于发生错误。

由于长期开采滥伐,清朝以后中国本土的大型木材资源日益枯竭,很多房子建造的时候很难找到完整的大料,包括梁柱在内的一些构件只能采取多块小木料拼接的方式组合而成,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这些组合木料用铁圈牢牢地箍在一起,外表刷上油漆彩画之后也看不出来。

■ 榫卯

中国古建筑的大木作构件几乎都是通过榫卯来连接的,四合院中的建筑同样如此。“榫”指的是构件上附带的凸起部分,“卯”指的是凹入的开口部分,两个需要组合的构件一个带榫,一个带卯,彼此一迎合,就卡在一起了,严丝合缝。(图 5)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5)

图 5榫卯结构

榫卯的形状也有很多种,比如柱子底部用一种管脚榫,柱头和梁头之间用馒头榫,而各种枋子与柱头之间经常做成一种“燕尾榫”,头部大,根部窄,与之相应的卯口则是里面大,外面小,一旦安上,特别牢靠,不容易脱离。榫卯这种构造方式特别合理,留有若干伸缩的余地,属于柔性的连接,遇到地震、大风时可以减少危害。木料在预制加工的时候就把榫卯做好了。

大木作中只有椽子等断面小的构件用钉子钉在檩条上,由于钉子并不外露,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古建筑只用榫卯而完全不用钉子。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

绝大多数小木作构件也都通过榫卯来连接,包括窗户上细小的棂条。这需要很精确的加工手段,也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木工的灵巧技艺。

■ 叠梁架屋

全部预先加工好的木构件安装起来很快。顺序是先装大木作,然后完成砖墙、屋顶,最后才安装小木作。

大木作由下到上逐次安装:先竖立柱子,再架大梁,梁上加短柱,再加梁,构成完整的梁架体系;然后在柱间加枋子,在梁的两端加上檩条,檩条上放置椽子,椽子上叠置望板,就完成了叠梁架屋的主要任务。

■ 砖作

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砖,但以往产量较少,只在建筑的一些局部位置使用,明代以后才开始大规模用砖,提高了建筑的坚固程度和保温、隔热效能。

北京四合院的砖作十分考究,使用砖料也分不同类型。砌墙用停泥砖,铺地用较大的方砖,影壁、檐口、博缝、戗檐等特殊部位使用专门特制的砖。经过烧制的砖料只是糙砖,表面并不平整,需要对其中的几个面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最讲究的做法叫“五扒皮”,即把砖的五个面都作砍削打磨,经过这样处理的砖的断面是梯形的,专门用于砌筑“干摆”砖墙。

干摆是一种很高级的砌砖方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听说的“磨砖对缝”,每皮砖之间不留砖缝,用在槛墙、山墙下碱、影壁等重要的地方,从外观来看砖块彼此之间紧密地组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图6)干摆选择大号的停泥砖,具体的方式是把“五扒皮”砖铺好一层后,浇灌一种用白灰和黄土调制的桃花浆,然后再铺上一层,每铺五层就需要晾一段时间,等灰浆基本凝固以后再接着铺砌。砌完后还得对墙的表面进行反复打磨,保证平整,最后用水冲洗,显得特别干净利落。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6)

图 6 干摆砖墙

“丝缝”是另一种高级的砌砖方法,经常与干摆配合使用,一堵墙的下碱用干摆,上身通常就用丝缝,二者形成微妙的对比效果。(图7)丝缝砌法大多采用较小的停泥砖,与干摆的严丝合缝不同,丝缝砖彼此之间留有2~4毫米的细缝,每铺砌一层,都要抹上一层薄薄的灰条,里面同时浇灌灰浆,砌完后也得对墙面进行打磨和冲洗,最后必须用灰色或白色的灰浆把细缝仔细描一遍。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7)

图 7 丝缝砖墙

比丝缝低一等的砌法是“淌白”,用在一些次要房屋和院墙上居多,方法其实与丝缝差不多,只是对砖料和砌筑的精度要求降低,砖彼此之间的缝隙加大,完成后无须打磨和水冲,只要清扫干净就可以了。

最简单的砌法是“糙砌”,使用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糙砖,对精度的要求更低。为了节约材料和工序,也可以在一些较厚的墙内芯使用糙砖,外面再用干摆或丝缝的方式砌上好砖。

四合院的室内和室外地面都要铺砖,这个工作统称为“墁地”,与砌墙相似,也按精细程度分为几种不同的做法。最细的做法是“细墁”,用于主要房间的室内;其次是“淌白墁地”,用于次要房间的室内;最简单的是“糙墁”,用于散水、甬路以及其他室外铺地。(图8)地面铺砖之前需要先筑垫层,然后再一块一块铺上砖,保证平整结实。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8)

图 8 散水铺砖

■ 瓦作

四合院屋顶部分的工程主要属于瓦作的范畴。为了保证屋面不漏水、不渗水,在铺瓦之前需要先在望板上打厚厚一层的灰背,这个过程叫“苫背”。苫背也分若干层,主要由麻刀石灰、泥背组成,其间掺入大量的麻质纤维,加强整个灰背的强度。

四合院建筑有简瓦和合瓦两种铺瓦方式。筒瓦只有王府和官僚宅第才能使用(图9),普通民宅只能采用合瓦。铺瓦的时候先铺底瓦,把瓦仰面朝上,一块压一块地向上逐步安设,工匠有个口诀叫“压七露三”,意思是铺瓦的时候上面一块要压住下面一块的70%,以求减少渗水的概率。(图10)当然,实际情况中也经常采用“压六露四”的方法。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9)

图 9 筒瓦顶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10)

图 10 屋顶铺瓦方式

中国古代的宫殿、佛寺的屋顶上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图案,包括吻兽、垂兽、仙人骑鸡、海马、狻猊等等,而且富有生动的传说故事。但是除了王府之外的绝大多数的四合院建筑的屋顶是不能设置这类的兽件的,最高级的房屋也只能安装一条带有花草图案的清水脊,其他房屋以卷棚屋顶为主。(图11)

简述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典型北方官式营建系统)(11)

图 11 清水脊

北京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四合院的建筑构造和工艺技术,反映出北京民居建筑技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信息宣传部整理、编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

本文来自【中国民族建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