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

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1)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这首《采桑子·重阳》创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当时,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因反对军事冒险主义被调离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做地方工作。由于毛泽东身患严重疟疾,便来到在上杭县城外的临江楼养病,恰逢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于是,便吟出了这首词。

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2)

中国古人重阳赋诗多是抒发离别之情,伤感之情比较浓郁。但毛泽东的这首词却一反传统,即无儿女情长的泪水,又无将军征夫的哀叹,达到了细微与宏大,美好与力量的结合,洋溢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堪称毛泽东的经典作品之一。

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3)

在这首词整体节奏都是大起伏,大转折,可谓一波三折,峰回路转。首句中的“人生易老天难老”,是毛泽东借用最喜爱的唐朝诗人李贺“人生易老天亦老”的诗句,写出了毛泽东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是全篇的引领,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毛泽东的诗词里,出现“天”的次数非常多,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欲与天公试比高”“惊挥手,离天三尺三”等等,但在这首词中的这个“天”字,既有别于他以往诗词对大自然的描写,更有别于李贺对人生苦短的忧伤感叹。在这里,毛泽东将这个“天”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思想境界——永远生生不息的革命事业,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表达了他面对挫折仍然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他一如既往的豪迈大气,是全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4)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是一句递进反复,看起来更像是重叠的叹息,内心苦闷的独白,然而接下来的一句“战地黄花分外香”,瞬间使整个诗词格调发生了逆转,给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一片鲜艳,一片光明。毛泽东分明在告诉大家,今日的重阳和以往的重阳不一样,今日的重阳因为有了分外芳香的战地黄花!毛泽东之所以用“分外香”来形容今日的黄花,一来这些黄花绽放在烽火连天的上杭战地,犹如弹壳般熠熠生辉,二来毛泽东刚刚接到红四军打了胜仗的好消息,于是这些黄花就被诗人赋予了新的意义——革命胜利的喜讯,经过硝烟炮火洗礼的昂扬斗志。一样的景致,不一样的心境,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妙画面!

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5)

“一年一度秋风劲”,一个“劲”字力度极强,不仅写出了秋风摧枯拉朽,除尘荡埃的灵异威猛,也写出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牺牲,敢于向一切反动势力发起冲锋的气概和决心,将全词的意境由近及远,由虚入实,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如此看来,凛冽的寒风,萧杀的秋色,在诗人心中引起的不是悲秋,而是振奋,是欣喜,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6)

逆境出大作,逆境出佳句,逆境现坚贞。逆境中的毛泽东没有因为理想和现实的错位而消沉,更没有因为落入人生的低谷而埋怨,而是在地方继续组织革命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前途命运进行更深入、更理性的思考。

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毛泽东一波三折采桑子)(7)

1929年10月,陈毅带着九月来信从上海归来,向前委传达了中央的指示,派人把九月来信亲自送到毛泽东手中。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恢复职务,随后,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转入思想整顿和军事训练,并召开了历史性的古田会议,确立了从思想上建党和政治上建军的原则,成为党领导下的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