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大杀公族(晋献公诛杀公族)

导读:

晋献公,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即位后用卿大夫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然而,献公晚年出现“骊姬之乱”,其死后晋国陷入动乱,两位继位君主相继被杀。晋献公为何在登基之初便残忍的诛杀恒庄之族?其在位期间文治武功,晋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令人忌惮的大国。为何晚年发生“骊姬之乱”?此后,晋国在晋文公的统治下确立了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但为何最终落到“三家分晋”?这一切与晋献公的统治又有什么关系呢?

晋文公大杀公族(晋献公诛杀公族)(1)

晋献公

晋献公父亲晋武工,同宗相残,成为晋君,“曲沃代翼”子承父志?

曲沃武公即为晋献公之父,晋武公。“曲沃代翼”是春秋时代早期一次晋国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后,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以“小宗”的身份攻入了晋都翼城,同宗相残,杀逐大宗五位国君,完全灭掉盘踞都城的晋国“大宗”,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

晋文公大杀公族(晋献公诛杀公族)(2)

公元前676年,晋献公在父亲晋武公的国丧哀乐中宣誓即位。作为“曲沃代翼”的亲历者,晋献公明白,他这一族是以旁支的身份经过无数次的鏖战杀戮后才窃得了晋室的统治权、列入诸侯之林的。所以,对于兄弟阋墙、宫廷内讧、旁支夺权,他有一种本能的警觉。

从《左传》、《国语》、《史记》等史料记载的情况看,晋献公是一位颇有雄才大略的领袖。他有比较明确的国家战略发展方针,深谋远虑。而削弱同姓公族的势力,大力度强化中央集权,便是其战略之一。诛杀“公族”,就是这方面最重要的措施。

晋文公大杀公族(晋献公诛杀公族)(3)

晋武工

所谓“公族”,即是由历代国君的庶子所繁衍枝蔓而形成的宗族。他们在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常对君权构成严重的威胁。晋献公的前辈就是晋国“公族”的一支,通过“曲沃代翼”最终攫取晋国政权。为了不让同样的历史悲剧轮回到自己的身上,晋献公致力于翦灭公族,以加强君权。

首先面临灭顶之灾的是恒庄之族,他们在曲沃代冀中功勋显赫,在晋国宫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晋献公不想背上滥杀无辜的名声,为此他采讷大夫士芴的计谋,在诸公族之间蓄意制造矛盾,挑动他们自相倾轧、自相残杀。

晋文公大杀公族(晋献公诛杀公族)(4)

在“公族”势力削弱后,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在聚地筑城,让群公子居住,随后出其不意地亲率大军,围攻聚邑,尽屠群公子。这次屠杀事件后,晋献公下令,严禁再设公族。由此大权集中于国君之手,内患结束,统治安定。

晋献公在政治上对内以血腥残忍的手段削弱同姓公族的势力,大力度强化中央集权;对外故作姿态,显示“尊王”的态度,以捞取优厚的政治资本;在军事上一方面积极扩充武备,增强军力,“先为不可胜”,另一方面伺机吞并小国,打击戎狄势力,开拓疆土,进而争霸逐雄。在这一高明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晋国走上了迅速强盛的道路。

晋献公消除公族的威胁,却埋下了权臣威胁,导致“骊姬之乱”

晋献公晚年,生活上奢华侈靡,沉湎酒色。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获胜,骊戎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姿色艳美,阴险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被立为夫人,为晋献公生下儿子奚齐。

骊姬参与朝政,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晋文公大杀公族(晋献公诛杀公族)(5)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

骊姬想立奚齐为太子,于是贿赂晋献公的男宠梁五和东关嬖五,让他们劝说晋献公派遣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等人外出镇守曲沃、蒲、二屈等地,远离晋国的政治中枢。之后,骊姬又设计陷害太子申生,迫使他自缢身亡,并逼迫重耳和夷吾分别逃奔狄国与梁国,奚齐成为太子,完成了废嫡立庶,把持晋国政治的步骤。

骊姬的行为违反道德,损害贵族利益,人心尽失。晋献公死后,一场政治大动乱爆发。骊姬继位为君的儿子奚齐、侄子卓子先后被杀,她本人因此殒命。这场动荡,一直到重耳归国,成为晋文公后才得以终结。

晋文公大杀公族(晋献公诛杀公族)(6)

晋文公

晋献公将三子发派边地,并非是被骊姬所惑

主要因为太子申生成年后亲率大军灭了霍、魏、耿三国,在朝野上下威望甚高,成为晋国第二大权力中心,被视为未来的君主。皇帝未老,太子却已成才,于是矛盾产生了。

以晋献公之才,驱逐三子,立奚齐为继承人,对骊姬的宠爱只是小部分因素,大部分原因还是眷念权位,不愿与太子分权。然而,晋献公没料到自己病逝时,太子奚齐只有14岁,国无长君,大部分朝臣都支持在外的重耳和夷吾,于是政变发生了。

骊姬之乱也埋下了最后三家分晋的恶果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

晋文公大杀公族(晋献公诛杀公族)(7)

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那么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晋文公,他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为什么会导致晋国被瓜分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前有曲沃代翼,曲沃武公攻入晋都翼城,打败晋侯缗,取代了晋国的君主,小宗篡夺大宗,成为礼乐崩坏的初始指标事件。后有晋献公诛杀恒庄公族,这一残忍的举措也带来了明显的后遗症,即导致春秋后期晋国公室卑弱衰微,异姓贵族势力乘机坐大,操纵国政,把持军权,最终走上“三家分晋”的不归之路。

晋文公大杀公族(晋献公诛杀公族)(8)

总结:

晋献公诛杀“公族”这一同根相煎、心狠手辣的做法,杜绝了群公子结党营私的内讧局面出现,在当下强化了君权。然而晋献公却万万没有想到,此事件导致晋国公族弱小,最终走向了君权式微、卿族独大的另一极端,以至于300多年后,他的基业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由此消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