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

晋陕自驾游第二站:五台山

清晨自乔家大院附近民宿出发,三个半小时车程到达五台山风景区入口,购票进入,行不远堵车严重,朝圣的香客真不少,车缓缓行进,我急忙联系五台山善缘二部订房间,这才知道景区内大面积拆迁,原在殊像寺经营的民宿都转移到黛螺顶停车场之上了,循着定位,办妥住宿,短暂休息后,下午先去黛螺顶小朝台。

乘缆车登上黛螺顶,有幸目睹水陆大法会。五方文殊殿是黛螺顶的主殿。殿内供奉着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方文殊铜像,高约2米,从 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一样,也叫“朝台”。略有不同的是,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因故不能去五座台顶朝拜,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的,称为“小朝台”。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5)

黛螺顶下山选择步行“大智路”,全长108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沿途遇到很多年轻人磕长头登顶,虔心可嘉!

回到山下,时间尚早,我们继续进庙参观,先访罗睺寺。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清曾多次重建,后殿有一个著名的“开花见佛”装置,这是1座莲花台转盘,转盘内侧安装了四方佛,二十四诸天和十八罗汉画,中央有木质花瓣。当花瓣开放时,背对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会显现出来。“开花见佛”之名,便由此得来。顺弯曲的夹墙石道来到山门前,门两旁的石狮,一雄一雌,硕大雄浑,威武壮猛。台怀镇诸多石雕中,唐代的遗作惟有此一处。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6)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7)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8)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9)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0)

罗睺寺门外这条山路颇有韵味,两侧高大的红色围墙,上有古松逸出,回望天空突然发现白塔近在咫尺。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1)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2)

顺着山路前行,蓦然抬头,已到显通寺牌楼。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3)

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清康熙年间改名为大显通寺,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在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俗称“祖寺”,朝山礼佛者,必先拜谒显通寺。大钟楼在寺东南隅,明代所建,刻有“震悟大千”横匾一方,楼内大铁钟重及万斤,是五台山巨钟之一。寺门紧闭,未能进去参观。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4)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5)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6)

继续前行,拐了个弯,就到了塔院寺。塔院寺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塔院寺的主要标志, 也是五台山的标志,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此塔通高七十五点三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塔基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在五台山诸寺的映衬下,尤为壮观醒目。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7)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8)

在工作人员通知关门的催促声中,我们恋恋不舍离开塔院寺。五爷庙中人声鼎沸,紧赶着最后一拨,我们得以进入参观。五爷庙创建于清代,又称龙王庙,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五龙王,供奉的五爷是五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鼎盛的寺庙。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19)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0)

五爷庙仰望,是拍摄大白塔最合适的角度。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1)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2)

从五爷庙出来,天色已暗,路遇十方堂。十方堂位于罗睺寺山门东侧,是罗睺寺的属庙,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到了康熙年间,罗睺寺由青庙改为黄庙,常住藏族喇嘛。青海、甘肃等地的藏族佛教徒朝圣五台山,就在该寺居住修持。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3)

经过广化寺,这里是五台山夜晚灯火璀璨最热闹的地方。其他寺庙下午六到就不接待游客了,这家寺庙一直开到晚上十点,灯光工程做得非常棒,不管是外观还是大殿内部,夜景非常绚烂,不管远看还是近看都是非常壮观。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4)

夜色阑珊时,我们回到宾馆休息。不得不说,五台山饭店饭菜贵、不好吃,点了两个菜一个汤,不想吃、没吃饱。所幸自带炊具,煮了方便面。

第二天早起,到宾馆附近的集佛寺、七佛寺参观。不得不说,五台山真是佛国胜境,庙宇众多,我们所住方圆500米内,就有大大小小七个寺院。

集福寺,曾为喇嘛庙,现在是一座比丘尼寺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章嘉活佛五寺之一。寺内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殿内原供奉宗喀巴大师和长寿佛。大雄宝殿右侧的南配殿内,供有一尊很特殊的圣像,即杨五郎塑像。塑像身披铠甲,气宇轩昂。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5)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6)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7)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8)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29)

登上寺院最高处瞭望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0)

七佛寺坐落于台怀镇东庄村东面的山坡上,背山面水,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而站在高高的台阶之下往上看,幽远深邃,“深山藏古寺”这句话实在应景。寺院创于北宋,清雍正十二年由菩萨顶大喇嘛重建,改为黄庙。寺内南面高高矗立一座汉白玉砌筑的六角七层密檐式塔,塔身正面每层有拱洞一孔,从下而上置石雕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故名七佛塔。该塔高二十二米,高高耸立在山坡上,是五台山最高的汉白玉塔。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1)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2)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3)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4)

回宾馆吃过早饭,收拾行李开车出发,经过碧山寺,惊喜发现山门大开(前一晚见寺门张贴有暂不开放通知),可以参观啦。碧山寺始建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当时称普济寺,此庙宇地处北台叶斗峰之下,故亦名北山寺,寺周“群峰凝碧”,因而又称碧山寺,现在的全称是“碧山十方普济禅寺”。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5)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6)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7)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8)

出景区北门,回望台怀镇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39)

在路边,见到了传说中的狐狸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0)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1)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2)

此前查找大朝台攻略,我们因时间关系不可能走遍五台,稍感遗憾。蓦然发现东台就在前方,触手可及,岂有不登之理?五台山东台,位于台怀镇东10公里,海拔2795米,面积100余亩,台顶曾建有望海楼。远望山形,犹如一只站立的大象。居顶环视,又像一个特大的龟甲。古人说:“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登东台而看日出,是五台山旅游的一大景观。而望日出中,又数“云海日出”最为壮观。虽然已是上午,不可能看到日出、云海,但是想登顶的愿望是那么强烈,那就出发吧!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3)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4)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5)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6)

成功登顶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7)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8)

脑补云海日出胜景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49)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50)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51)

五台山黛螺顶怎么来的(幸遇水陆大法会)(52)

下山遇到两位老兄大朝台,这是第三天,东台是他们最后朝拜之地。

五台山之旅就此结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开启大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