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骚扰儿童事件(又一年国际女童日)

性骚扰儿童事件(又一年国际女童日)(1)

每年的10月11日是“国际女童日”。(资料图片)

【澳洲网韩申易10月11日编译报道】每年10月11日是国际女童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这一天旨在突显和解决女童面临的需求和挑战,同时促进女童赋权并实现其人权。今年10月11日的主题是:“与她同行:帮助女童培养工作技能”。在这一天,两份报告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SBS及澳联社(AAP)报道称,为迎接国际女童日的到来,一份名为《不安全城市》(Unsafe in the City)的报告介绍了全球5所国际化城市的不安全情况,这些城市都已建议当地女性及女童参与到城市设计的过程中,以协助解决城市的问题;而另一份名为《拯救儿童》(Save the Children)的报告则直指保障女童权益,称只有通过教育才能阻止童婚和女性割礼(切割生殖器)的发生。

女性面临多重不安全因素:性骚扰频发

性骚扰儿童事件(又一年国际女童日)(2)

图为悉尼受访女性标记的地点。(图/国际计划组织)

据国际女童权益组织国际计划(Plan International)发布的《不安全城市》报告指出,在澳洲的国际大都市悉尼,逾90%的年轻女性和女童天黑后在市中心感到了不安全。而在其他4所城市,印度的德里,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秘鲁首都利马,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通过一个名为“Free to Be”的在线项目,年纪在30岁一下的女性可以在一个电子地图上标记她们认为“好”或“不好”的地点。当她们标记一个不理想的地点时,她们会解释标记的原因,并详述发生的骚扰事件,及非预期的身体(性)接触。调查发现,在所有5个城市里,女性在公共场合感到不安全的概率是男性的10倍。

在悉尼的地图上,受访者共标记了2083个地图指针,其中有75%的指针被标记为“不好”。而性骚扰和没有身体接触的威胁成为了这些糟糕标记的主要原因。71%的受访者称她们在这些地点遭遇过性骚扰。

在悉尼,被标记为“不好”的地点包括了中央火车站(Central Station)、Newtown的King Street和海德公园(Hyde Park)。而被标记为“好”的地点包括了环形码头(Circular Bay)及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新州大学校园(UNSW)及Coogee的McIver Baths(一个只允许女性和儿童进入的游泳池)。

63%的悉尼受访者将性别其实列为标记的原因之一。而种族歧视则占标记原因的10%,这一数据比其他4所城市都要高。

在马德里和利马,大约85%的受访者也声称在公共场合遭遇过性骚扰。

而德里的受访者则一共标记了逾1.4万个地点,其中有6%与女孩上下学有关。

在坎帕拉,在发生向当局上报的事件中,84%的案件中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国际计划澳洲首席执行官里吉娜(Susanne Legena)表示,报告显示60%的事件发生在大街上。“这是很严重的,且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记录和理解。这些骚扰事件发生的年龄很小,人们报告首次被骚扰经历的最常见年龄为11岁至15岁之间。”

为证明这一点,澳洲SBS新闻近日采访了悉尼CBD的女性,其中一人表示,她在13岁时就遭遇过性骚扰。这名女性说:“有人从车里对我发出嘘声,他们真的靠近了我并下车,这已经非常令人担忧了。我感到非常不受尊重,害怕和无助。”因为这件事,她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名女孩说:“我再也不会自己单独走在路上,尤其是晚上。我感到只有周围有人的情况下,会使我感到更舒适、更安全。”

但澳洲蒙纳士大学XYX实验室主任卡姆斯(Nicole Kalms)表示,公共场所也会带来危险。“太过繁忙的地方会演变成性骚扰和犯罪活动活跃的真实发生地,因为这会更隐蔽。公共交通就是我们真正担心女性和女童安全的地方。”另一名悉尼年轻女性表示,她就曾在一个巴士上被人“乱摸”过。

澳洲等国童婚、女性“割礼”现象仍严重

性骚扰儿童事件(又一年国际女童日)(3)

世界一些国家童婚现象仍然多发。(资料图片)

除性骚扰等不安全事件外,在世界许多地方,女童权益还受到童婚和女性割礼的严重威胁。同在国际女童日发布的《拯救儿童》报告显示,澳洲女孩正继续面临着被迫接受童婚和割礼的风险。报告称,只有保证让女孩们继续接受教育,才能促使她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份报告显示,只要能保证女孩们完成中学学业,就能在未来12年内避免5000万例童婚的发生。据介绍,尽管在过去10年里,大约2500万例童婚被有效避免,但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2030年前消除童婚的目标。

拯救儿童国际组织首席执行官托宁·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介绍:“贫穷和性别歧视使得许多家庭得出结论:比起接受教育,他们的女儿成为妻子和母亲可能会过得更好。当一个女童结婚,这不只是对她权利的一次侵犯,其造成的后果是持续一生的。她更有可能遭受虐待,更有可能在情感上和生理上未做好准备前就成为了母亲,而她的孩子更有可能在5岁前就死亡。”

澳洲最新的数据显示,在澳洲每个州和领地都发生了被强迫童婚的案例。

报告还估计,多达20万名澳洲女性和女孩成为了“割礼”的受害者,每天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托宁·施密特认为,仅靠教育虽然不能终结童婚,但它是终结这种虐待行为的关键因素。“在国际女童日到来之际,我们敦促各国政府优先考虑解决童婚问题。这是许多女孩独立自主和接受教育的主要障碍。”

中国如何对待女性、女童安全?

性骚扰儿童事件(又一年国际女童日)(4)

#metoo运动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发展壮大。(资料图片)

在中国,女童和女性安全等权益也是整个社会和政府关注的最重要话题之一。

过去一年来,“#metoo”运动在世界各地发展壮大。中国开始有越来越多女性勇敢地说出自己曾遭受过性骚扰或性侵的经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吓退”了欲行不轨的人。发表在《探索与争鸣》杂志的《中国的性骚扰有多严重?》文章称,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于2000 年、2006 年和2010 年分别完成三次“中国人的性”的全国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在2000年性骚扰实际上相对更多的时候,担心自己会遭到性骚扰的人反而更少;而到了性骚扰实际上已经显著减少的2010年,担心自己遭到性骚扰的人却显著增加。“这表明:反对性骚扰的主张,并不是根据该现象的多少而提出的;而是出于对普遍正义的理念追求而抽象地提出的。一旦它成为一种社会的话语,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机制:在社会舆论的大声疾呼之下,普通人对于自己被性骚扰的可能性越来越夸大;但是,这种夸大恰恰是日益提高的自我警惕,也就是对性骚扰形成了日渐有效的社会警告。结果,现实发生的性骚扰也就不得不趋向于减少。”

而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城市(尤其是在夜晚)的安全性对女性来说可谓是相对友好的。曾有网民在国外版的知乎网站 Quora 上,提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How Safe is China?(中国有多安全?)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引发了众多老外分享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其中不乏国外女性的“现身说法”。他们的结论只有一个:中国非常安全!

一个居住在中国的外国女性说:“我已经在中国住了 14 年,在 4 个不同的城市定居,也曾去过其他很多中国城市。我是一名女性,无论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还是重庆,又或者现在居住的深圳,我在大街上从来没有被嘲笑或遭受过恶意的瞪眼,更别说被摸。有时候,我会很晚从地铁站走回家,但从不会感到害怕。曾经有个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即便是深夜一点,深圳的出租车仍然很安全,因为大街上有很多摄像头,想做坏事的人一定是疯了。”

从民间到政府,中国也在加大各种举措保障女童权益。综合网络报道,2018年6月,女童保护基金在中国25省开课,惠及10万余人,发放近9万本儿童版防性侵手册和近8千本家长版防性侵手册。

至此,“女童保护”已在中国30个省份相继开课,培训志愿者数万人。覆盖儿童超过230万人,覆盖家长超过49万人。此外,还定期进行线上培训和讲座,目前各个平台上已有上千万网友参与。在女童保护的队伍中,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有检察官、有教师、有公务员等等,其中还有退役的女军人。这些志愿者正坚持使命走在儿童防性侵第一线,守护中国女童和儿童的安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