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赵括纸上谈兵(战国时期没有纸)

纸的定义——是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非编制物。

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初年,距今2200余年,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

为何说赵括纸上谈兵(战国时期没有纸)(1)

最早的纸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的纸,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为何说赵括纸上谈兵(战国时期没有纸)(2)

蔡伦

因此,战国时期是没有纸的,甚至连纸的概念也没有。西汉时期确实有纸了,但还很粗糙,并未大规模用于书写。

长平之战

所以,即使司马迁也没有提到“纸上谈兵”这个说法,“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不可能是当时对赵括的评价。

1、那“纸上谈兵”是怎么变成赵括的“专属成语”的呢?

纸上谈兵的说法一定是出现在纸广泛使用之后的事情。

明朝刘三吾《湘南杂咏》曾记载:遣使频年赴帝京,名为计事岂真情。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诸镇一如唐末岁,孤忠谁是李长城?山河依旧天如水,愁听寒鸦日暮声。

这大约是最早提到纸上谈兵的文字。

而一直到清朝时期,“纸上谈兵”才正式成为成语,但含义仅指书生用兵,空谈理论,跟赵括也没关系。

现在能找到的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林汉达版《上下五千年》的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

为何说赵括纸上谈兵(战国时期没有纸)(3)

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版《上下五千年》流传甚广,后来《现代汉语词典》更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赵括,从此纸上谈兵开始专指赵括。

所以,“纸上谈兵”用来指赵括应该只是上世纪的时期,并没有多少年。

2、赵括真的只是纸上谈兵吗?

其实赵括才是“成王败寇”的牺牲品。

公元前260年,秦赵大战于长平,赵王启用赵括前对他做过考察,赵括也表示,只要秦将不是白起,其余皆有胜算。

可是秦军名义上的统帅是王龁,实际上却是白起。

为何说赵括纸上谈兵(战国时期没有纸)(4)

赵括输给了白起,不冤

赵括运气的确不好,第一次做主帅遇到的便是绝世名将——杀神白起。

当时的白起处于巅峰状态,同时又有秦国的全国支持。赵括虽然之前曾多次出战当参谋,但战长平确实是他做主帅的第一战。

持续两年的长平之战,变成了秦赵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赵国之败并非只是赵括无能, 而是白起太强,秦国太强大。

为何说赵括纸上谈兵(战国时期没有纸)(5)

赵括

赵括在断粮40余日后仍能维持军队军纪,仍有余力发动有组织的突围,直至他本人在 突围过程中被射杀 。古往今来的名将能做到这样的又有几人?

如果赵括没有被射杀,长平之战的结局会不同吗?历史没有如果,但我觉得用“纸上谈兵”专指赵括,太不公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