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发展史是什么(高考的由来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前,仍采取民国旧制,即高等学校单独招生考试建国前,我国高校共205所,其中大部分是私立学校和帝国主义在我国建立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规模、层次都不统一,建国前,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并不是很高自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国开始对高等教育重视起来1949年12月23日,教育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维护原校, 逐步改善”的原则这个原则的确立,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施单独招生学校自行组织招生,,由各校自行决定招生计划、招生条件和办法,并由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及录取相关工作,逐步废除了民国旧制,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开始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实行单独招考,这极大赋予了高校的自主权,有利于各高校根据自身需要自行招录需要学生但建国初期,我国地区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单独招考的缺点也逐渐显露出来于是新一轮改革迫在眉睫从单独招考到联合招考的探索也在逐渐实行,新中国在逐渐的发展中,又慢慢过渡到统一招考1952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重要一年,确立了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具体为:全国统一命题, 统一规定报考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政治审查标准、健康检查标准、录取新生的原则以及招生的方针、政策、办法, 各地区根据全国统一规定, 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分别办理报名、考试、政治审查、健康检查、评卷、录取等工作这一年,新生的报到入学率创历史新高,新生的质量也得到了保障统一招考的确立基本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可比性强的优点,也符合广大考生的利益1952年,全国首次出现“高考”,时间在8月15日-8月17日,为期3天1952年,全国高考只招5万人,并且那时候录取是登报纸的1952年-1965年,是中国高高考逐渐建立和健全的时期这14年期间,高考的报考人数从未突破40万,其中,最低录取率27.43%,最高录取率96.9%文革期间,高考制度停止,高校停止以高考形式招生直至1977年,中国开始恢复高考制度,至今一直沿用高考制度,是社会最公平、最公正、最认可的上大学制度文革结束后,1977年8月,恢复了高考,这一年12月9日、10日举行了高考,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高考发展史是什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高考发展史是什么(高考的由来与发展)

高考发展史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前,仍采取民国旧制,即高等学校单独招生考试。建国前,我国高校共205所,其中大部分是私立学校和帝国主义在我国建立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规模、层次都不统一,建国前,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并不是很高。自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国开始对高等教育重视起来。1949年12月23日,教育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维护原校, 逐步改善”的原则。这个原则的确立,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施单独招生。学校自行组织招生,,由各校自行决定招生计划、招生条件和办法,并由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及录取相关工作,逐步废除了民国旧制,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开始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实行单独招考,这极大赋予了高校的自主权,有利于各高校根据自身需要自行招录需要学生。但建国初期,我国地区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单独招考的缺点也逐渐显露出来。于是新一轮改革迫在眉睫。从单独招考到联合招考的探索也在逐渐实行,新中国在逐渐的发展中,又慢慢过渡到统一招考。1952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重要一年,确立了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具体为:全国统一命题, 统一规定报考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政治审查标准、健康检查标准、录取新生的原则以及招生的方针、政策、办法, 各地区根据全国统一规定, 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分别办理报名、考试、政治审查、健康检查、评卷、录取等工作。这一年,新生的报到入学率创历史新高,新生的质量也得到了保障。统一招考的确立基本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可比性强的优点,也符合广大考生的利益。1952年,全国首次出现“高考”,时间在8月15日-8月17日,为期3天。1952年,全国高考只招5万人,并且那时候录取是登报纸的。1952年-1965年,是中国高高考逐渐建立和健全的时期。这14年期间,高考的报考人数从未突破40万,其中,最低录取率27.43%,最高录取率96.9%。文革期间,高考制度停止,高校停止以高考形式招生。直至1977年,中国开始恢复高考制度,至今一直沿用高考制度,是社会最公平、最公正、最认可的上大学制度。文革结束后,1977年8月,恢复了高考,这一年12月9日、10日举行了高考。

从1977年高考至今,高考已经走过了45年的历程,也正是因为高考,我国社会逐渐涌现出专业性人才,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国高考作为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历许多次的变革,也正是每一次变革,说明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制定相关完善的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高考制度是高中学业的重要体现形式,是青年人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体现。通过45年的高考历程(从1977年至今),可以看出,每年高考的人数基本稳步向前,录取率也在提高,逐步实现了上大学不再是难事。从民国初期205所高校至今,已经发展有3005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这充分体现来了教育发展的多元性。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出更合格的答卷。社会的青年是国家脊梁柱,高等教育是广大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场所,也是展现个人雏形专业的家园。纵观高考历程,仍然是广大学生家长和广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如今上大学不再是多难的事情,关键是上名牌大学是值得努力的和付出的。

高考之后,大部分学生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大学并没有许多繁重的功课,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仍不能松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实践、应用,努力为祖国的未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之发展,教育是重要的力量支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合理快速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教育。祖国的过去,经历了许多耻辱的历史,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受得住祖国的大好河山、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作出贡献,教育是根本的力量来源,希望广大青年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希望广大青年在高考时榜上有名、脚下有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