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来的 专业人士和我们普通人

庄子说庖丁解牛到了化境之后,目无全牛。

这是我所见过,最漂亮的表达。

有个类似的老北京故事,更恐怖一点,但道理也类似:

说刽子手们看人,总会下意识地端详人家后脖子,盘算人家的颈椎。

欧阳克曾色迷迷地跟杨康吹嘘,他看一个姑娘的脸,就知道姑娘全身长什么样。

大概在行家眼里,对象不是对象,而是拼凑好的一堆符号。

我觉得,专业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符号化分解的概念了——嗯,这词我瞎编的。

我第一次去卢浮宫看《贺拉斯兄弟的宣誓》这幅画,只觉得姿态伟岸;

人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来的 专业人士和我们普通人(1)

听老师要我们分析构图、第一重景、第二重景、冷暖色调搭配、焦点,我觉得老师简直有病……

但稍微学了半年,我看画也开始用这种符号体系了。

就是说,那时候看画,也差不多用下面的逻辑来思考了:

人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来的 专业人士和我们普通人(2)

我2008年跟张大维老师搭档解说篮球之初,觉得他那种看一眼落位就把双方下一回合攻防体系、防挡拆方式、弱侧走位路线都猜个通透的能力,简直不可思议。

现在我偶尔也能蒙出这个能力了,也明白了,其实没那么神奇。

只是看熟了球的人,对每个球员之间的距离和站位特别人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来的 专业人士和我们普通人(3)敏感,一望而知;稍微出了点格:

“哦,这里大概要干点什么了。”

我看《神探夏洛克》,觉得卷福一眼看穿人的能力很神奇;后来跟一位门诊惯了的大夫聊天,他说,他基本看一眼人气色,各类病灶甚至生活习惯(是否抽烟,饮食怎样,是不是锻炼,平时坐公共交通还是开车还是打车,生活压力),也能摸得八九不离十。

我一位同学的前女友,在巴厘岛度假村工作过,说她可以轻松分辨出:来的客人伴侣,是正牌夫妻呢,还是露水夫妻。

因为“你们看人看的都是人多高,长什么样,穿什么;我们看人看的是他俩的走姿、互相依偎拉扯、男人打电话的音量,男女的年纪,一看就知道”。

一般品酒的人,猜得出年份和酒庄。

我一开始乍看,觉得品酒师的舌头很是神奇。

后来稍微喝过酒,也能蒙事猜一猜了。不是我舌头变了,只是懂得做个排除法了:

根据口味和香气(香气尤其可以练,有种东西叫酒鼻子),猜葡萄种类;通过葡萄种类,可以猜出大概来自哪个产区;该产区有哪些名酒庄,若干年份酒是大概什么口味……

所以许多品酒师依靠的不单是舌头,而是超大量的知识积累。知识越丰富,猜得能越细。

脑海里做的,也不是舌头一咂摸就甄别出味道,而是排除法。

说到符号,其实我们自己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

比如对一个中国人说:凉亭灯笼、丝竹玉枕、兽头香炉,大家自然脑海里加工出中国闺阁情景。

跟一个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说这些,他就没感觉了。

这种意象符号重叠来构造情景的做法,方文山先生歌词里常用……嗯跑题了。

我有位同学的先生,法国人。问我曲水流觞是个怎么回事,我解释说是大家坐在河渠两旁,中间流酒杯。

他就立刻指出“就像旋转寿司似的?”

但我又很难跟他解释,曲水流觞背后的符号化意味——提到曲水流觞,自然带出《兰亭序》、魏晋风雅、祓禊、三月踏春等等意象。又不是一个旋转寿司所能概括。

这就是中国人能理解的符号了——外国人是理解不了的。他们大概想不明白,“河里漂个酒杯,能风雅到哪儿去?”

最邪门的:

我上大二时,和某位前辈一起,打了半天游戏,休息休息,初看杨思敏和单立文版的《人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来的 专业人士和我们普通人(4)金瓶梅》。这种东西,当然是上了大学才有机会看,自然又看得紧张火炽。

那位人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来的 专业人士和我们普通人(5)大哥是刷过大量李丽珍徐锦江曹查理的,所以特别稳。

当时电影里,王婆和潘金莲先在这张桌上出现。后来,杨思敏和单立文,也一起在这张桌上坐下来吃饭。

人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来的 专业人士和我们普通人(6)

那位人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来的 专业人士和我们普通人(7)大哥立刻说:一会儿,西门庆和潘金莲要在这桌上亲热了。

事后证明如他所言。

我都诧异了,问他是否看过这电影。他说没有,但是:按照这类片子的套路,不会废话。

既然没出现床,就未必会到床上去;出现了桌子,还用了多次镜头描写,那就会因地制宜,就地解决了。

而且这个片的性质,是吧?在桌子上亲热,也比较符合情境,很刺激;再者算着这个时间节点,是第一场大戏(他的理论是,当时类似的片子,每段亲热戏是掐着时间点的),还是在桌上亲热比较符合导演选择——换我,我就会这么拍。

我当时听这分析,心悦诚服啊。

举这个例子,也无非说明:

学霸/大神/专业人士,因为掌握了知识体系和符号化的思维,除了很高精尖的东西之外,对待日常生活儿女情长也是很有心得的,只是,大家可能不觉得这是学霸技能而已……

我们普通人经常会觉得“内行都不说人话”。其实也不能怪他们:

他们已经习惯了一种符号体系了,所以能够快速地做一些,普通大众不太了解的操作。

反过来,如果想要学什么东西,觉得入门难,大可以先把各色花里胡哨的专业用词,简化为符号。

将其中的逻辑理清了,自然事半功倍。

反过来,如果执迷于各种术语陷阱,很容易就跟跑偏了。

——就像有人提议的,把俄国小说或拉美小说里冗长的名字缩写为王富贵、张发财。这么搞乍看有辱斯文,其实挺正常。《冰与火之歌》的读者们不也二丫猎狗、美人大熊地玩绰号么?

归根结底,都是符号化的思维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