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红参治虚汗(本草精荟补气生津)

太子参也叫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其药性平和,较适合小儿体质,因此得名。然一些古书中的太子参,是指五加科人参之小者,并非今天的石竹科太子参,不可混淆。太子参今多人工栽培,采挖后去除须根,晒干或先经沸水烫过再晒干。生用。

一、功效应用

太子参味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能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其特点功似人参,但药力较弱,其性不温不凉,不壅不滑,乃补益生津之妙品,又被称为清爽补气药。

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陕西中草药》:“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二、配伍应用

1.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证。太子参功似人参,能益气生津,补益脾肺,但药力较弱,是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小儿及热病之后,气阴不足,而不宜温补者。治脾虚倦怠,食少便溏,常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补气健脾之品。

若治心悸失眠,虚烦多汗,常配伍五味子、酸枣仁、小麦等养心安神之药。

若治肺虚燥咳,常配伍沙参、麦冬等养阴润肺之品;若治津亏口渴,常配伍石斛、天花粉、麦冬等滋阴之药。

此外,太子参配伍合欢皮,还有调肝解郁,益气和阴之功。可用于治心气不足,心悸乏力,虚烦不寐,及脏躁等证,疗效显著。

2.邓铁涛组方用药,凡用人参之方,常用太子参代替人参,亦取其和缓之性。如治早期肝硬化,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常配伍楮实子、菟丝子、鳖甲、土鳖虫、丹参等补养肝肾、祛瘀活血之品,即软肝煎。其中四君子汤,即以太子参为君。本方对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及酒精中毒性肝硬化都有很好疗效,值得学习。

三、用法用量

太子参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几十克不等;小儿用量酌减。

四、应用注意

太子参为补气之品,故有实证、湿热者慎服。

——中医实战笔记:20.11.7

#中医实战笔记#

太子参红参治虚汗(本草精荟补气生津)(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