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看懂大红袍的秘密(大红袍战胜太平猴魁)

三分钟看懂大红袍的秘密(大红袍战胜太平猴魁)(1)

三分钟看懂大红袍的秘密(大红袍战胜太平猴魁)(2)

大红袍战胜太平猴魁,为什么?

或者说,太平猴魁为什么败给了大红袍?

十多年来,调研路上、办公室里,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奇怪!干嘛把它们拉扯在一起?因为三点。

其一,他们都颜值低,猴魁是扁平的叶子,有点儿长,大红袍则外表粗枝大叶,通体乌色,都不像其它绿茶的芽尖,看起来不那么玉树临风、英姿飒爽!

其二,太平猴魁和大红袍,都是土豪,不少产品的价格堪比苹果的土豪金!

其三,大红袍是“土豪 ”,不仅价格早就飚到了100000 ,而且走遍全国,从黑龙江漠河到海南三沙,不知道大红袍的人少之又少,太平猴魁却逊色很多,头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殊荣,又披着鲜艳的盖头,很多人不知其身价几何。

再看看两段网络的公开资料。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859年。1915年,太平猴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

那么,还是要刨根问底,为什么太平猴魁会败给大红袍呢?三个原因,且个个都是茶产业之痛,值得每个茶叶品牌深思。

三分钟看懂大红袍的秘密(大红袍战胜太平猴魁)(3)

第一,格局

太平猴魁是地方茶,大红袍也是地方茶;猴魁产量有限,大红袍也是产量有限;黄山是名山,武夷山也是名山;黄山曾经交通不便,武夷山也曾交通不便。

但是,二者的格局不一样。

例如,大红袍为代表的岩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其都是从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来看“大红袍”,诸如,尼克松与大红袍的故事,军阀与大红袍的故事等等。

反观以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为代表的安徽茶,虽然资源异常丰富,却未能有足够的高度来释放品牌的能量,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让安徽茶失去了应该具有的市场地位。

第二,品牌

品牌的基础是产品“出众”,然后要“出名”,贯穿始终的“出谋”思维。《片差不留》就重点探讨了这一核心问题。

例如,大红袍,其自己的宣传就是乞丐的外表,皇帝的身价,菩萨的心肠,何等诚恳,何等自信,又是何等生动?

猴魁呢?至少在公开的资料中,没有生动化的表达!若要生动化的表达,也不能抄袭大红袍了,否则会被人笑话。

出众,不仅仅是企业的想法,更要是消费者的想法。消费者的想法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企业根据产品的特色,“一步步引导”出来的。

但请注意,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要实事求是,尤其是今天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村落时代”。

第三,运营

有了大格局,有了大品牌,还必须具备扎扎实实地运营。

例如,你要有方法让更多人愿意来到你的茶叶店中,或者说来到你的茶厂,坐下来品尝你的茶。

再如,产品和旅游如何更好地相互促动;地区文化和茶文化如何相得益彰。

又如,你怎样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你做传播,愿意拿着你的茶去走亲访友等等。这些都是具体而重要的事情,需要在战略和细节上同时下功夫。

这些方面,大红袍做得非常巧妙,例如,看完张艺谋执导《印象大红袍》,即使不去买大红袍,也会想着去尝尝大红袍的味道。赢得消费者的兴趣和时间,才有更多的机会!

读懂这些,太平猴魁就可以深入调研,结合自己的资源和时机,改变现状、借势逆袭,甚至在某一天赶超大红袍!

尤其是,大家在批评天价岩茶时,更是给了太平猴魁等历史名茶创造了与时俱进、弯道超车的大好机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