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读地读人生(自我世界里有理想国)

读天读地读人生(自我世界里有理想国)(1)

有人说年轻爱热闹,年老爱清净。也有人说,少年读李白,意气风发热血走江湖,中年读杜甫,家国情怀勇担责任,晚年读王维,云淡风轻、超然物外。的确如此!最近又看王维《竹里馆》,感觉比以前读得更感性了、更深厚了。

他晚年进取之心和用世之志消减殆尽,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在蓝田辋川购置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生活。这就是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他佛系、躺平,倾心于佛教,保持内心的宁静。此诗就就写于这一时期。

“竹里馆”,竹林里的住宅。

“独坐幽篁里”,“独“,身独自住在深密幽暗的竹林里,景色美好,环境清净,空气清新。“独”,身独,心独,尽管内心也孤独,但轻松、愉快、恬静。

“弹琴复长啸”,诗人选择孤独,享受孤独,自娱自乐,自得其乐。他身边无别人倾听,他是弹啸给自己的内心。蒋勋说:“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相反地,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深山人不知”,自己也什么利用价值,别人不想知道,自己想清净,也不愿别人知道。叔本华说:“一个人惟有当他独自一人时,他才是自己,假使他不喜欢独处,那么,他定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他孤独无依时,他才真正是自由的,一个人的独立性越强,越难成为与他人交往关系的牺牲品。”

“明月来相照”,可是明月偏偏就像一位热心、善良、体贴入微的好友或同样喜欢清净、志趣高洁的雅友,或者说是美丽又同样孤独的月宫嫦娥,前来陪伴我,照亮我。我当然要欢迎、感谢。没世俗之人来,正好,有可心之人来,欢迎、谢谢,一切随缘。魏晋陶渊明在《读山海经·其一》写道:“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他也是这种随缘态度。

网上有句话:有一种美丽叫孤独。歌曲《享受孤独》唱道:“不惯接受束缚 自我世界有理想国 投入去工作 然后爱躲于一角 思绪放任海角 随意飞”,此诗抒发的就是这种静美的感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