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的生活百态(现代社会生存的)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今天我们继续死磕这本《万万没想到》,本篇文章为你拆解第二版新增的一个大章节,给你描述了现代社会生存的潜规则,当我们认真读完这一大章节以后,就会理解这几点:我们所理解的公平,只是大多数人的一厢情愿而已,真正的公平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我们常说某人目光短浅,没有投资的眼光,但真的如此吗;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今天滴水之恩,明天涌泉相报,真的如此吗?我们先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个经典的故事说起吧。

当今社会的生活百态(现代社会生存的)(1)

在《资本论》描述过一个非常扎心的故事: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牛奶供大于求,都卖不出去。这个时候,万恶的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全部倒进下水道,也不愿意把牛奶施舍给穷人,或者降价卖出去。作为饭都吃不起的穷人,对此当然就是咬牙切齿,资本家也太邪恶了吧,宁愿自己损失也不做利人的事情。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就觉得可笑了,这些资本家把牛奶倒进下水道,脑袋被夹了吗,稍微打个折扣,也许还会有不少人买,这样哪怕不说回本,损失总能减少一点吧?但是,我们都不是资本家本身,怎么知道资本家怎么想,他们这样做,其实也不傻,当然是有他们自己的思考,也许这个举动已经是他们的最优解了。

1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资本家宁可倒掉牛奶,也施舍给穷人,做做公益积攒一下口碑这样不香吗?也许有这么几个原因:牛奶的保质期能有多久,这个我们是知道的,资本家们要倒掉的牛奶,也许也快到保质期了,他们能保证穷人拿到牛奶以后,就可以把它们一饮而尽吗?如果隔了几天再喝,早已经坏掉,喝了闹肚子找他们麻烦,这样造成的麻烦,成本远远比牛奶本身的成本高多了!我们再用发散思维脑补一下,穷人在整个社会占比有多少?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穷人连饭都吃不起,如果知道哪里免费送牛奶,还不抢疯了吗?万一出什么乱子,谁能预料到,这个责任该谁负责?所以,这种公益更是做不得!

当今社会的生活百态(现代社会生存的)(2)

那么,为什么不能降价卖?我们都知道,牛奶是快消品,如果商家降价销售了,消费者都是喜欢占便宜的,比如原来10元一盒,现在降价到5元买到了。有了第一次,他们以后还会买10元一盒的吗?当然还要等待着商家什么时候再降到5元。所以,从此10元一盒的牛奶更加无人问津,这可是一个大坑!表面上看,这次损失是减少了,但从长远来看,似乎这个生意都无法做了。

我昨天看到麦子老师朋友圈写的一句话,非常扎心,给你分享一下:用户是喂不饱的,他们不会感激你曾经给过什么,而是会一直期盼和要求,你啥时候能给解决更多什么,带给更多什么,也永远不会顾及你会不会忙,会不会打扰。但凡没有满足,以前的功劳都被磨掉,好可怕的人性!很多人一直在感叹:社会不公平,当今越有钱的人,用在生活方面的成本越低,而且越是便利。

就在前几个月,绍兴市政府拿出1.8亿的经费,发放消费券,促进人们的消费信心,这是谁得益了?当然就是那些本来就有消费需求的人,他们反正都要买东西的,有了消费券,自然就得到了便利和优惠,这个成本恰好用在最对的地方,平摊到每个消费者,都获得了100到300元的“羊毛”。但是,如果这1.8亿分发到每一个人身上呢?当然平摊到每个市民身上就少很多了,也许就只有几块钱,都不够塞牙缝。更扎心的是,他们拿到几块钱,也许都没有任何感激之心,还会抱怨道“这是打发乞丐吗?”所以说,哪怕是补贴,也要把资金补贴到对的地方。“劫富济贫”看起来很公平很美好,但实际上是低效的。

这个正是我们常见的“二八定律”,当然在实践中,未必绝对的是8020法则,但道理都是这样,我们都要把大多数的精力或者成本,用在极少数的人和事上,这样才是最有效率的。我之前质疑过“二八定律”,觉得我有这份使命,让更多平凡普通的人,他们花不起高额的学费给成功学的忽悠,但可以花最低的价格来我这里学习。结果,我就中招了,我恨不得把自己掏空,给这些人知道我真能帮他们,但结果怎么样?正如麦子老师所说的,用户是喂不饱的,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希望我能一对一咨询解决,我能解决完吗,哪怕我能解决完,但我的时间不是成本吗?

更可恨的,即使层次越低的人,他们越是浮躁,心越是静不下来。我们细心观察一下,有没有看过哪些事业做得稍微成功一点的人,会拼命地群发广告、群发投票、朋友圈点赞之类没有营养的信息的?真正事业成功的人,他们都忙得很,即使是做销售的,也是要把用户精细化运营。用户偏好是A产品,绝对不可能把B产品的广告发给用户;用户偏好的是1万元的服务,绝对不可能群发200元的服务给到用户,因为他们都知道千人千面,分层成交的道理。

也许你会不服气,为什么依然会收到很多成功的人给你群发广告呢?因为,你在他的用户档案里边,等级是最低的,何必精细化运营你呢,给你群发一个广告就完事了。反过来,如果我收到谁给我群发广告,之前我就会逆来顺受,总想着对方混口饭吃也不容易啊。如今我就会思考:为什么会群发广告给我?如果恰好我是他的客户,这倒是没问题,这只是在告知我有好产品;但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过交集,那只能说明一点,就是我在他的心目中根本不值钱,也不怕得罪我。那既然如此,我也应该“断舍离”,把他删除,留着也没有意义,只会占空间,不仅仅是手机的空间,而是在我心智里也把这个人忘掉,留给更重要的人。

2 今朝有酒今朝醉,未必是目光短浅

有一个“棉花糖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找到几个小朋友做测试,每人给他们一颗棉花糖,然后告诉他们:“这颗棉花糖是给你们吃的,你们可以尽情享用。叔叔先离开半个小时,如果叔叔回来后,看看谁的棉花糖没有吃掉,我就再奖励你多一颗。”这对于实验的小朋友可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呢,到底是当下满足,把棉花糖吃掉,还是稍微忍一忍,过半个小时后,等叔叔回来多给一颗,就可以吃到两颗棉花糖呢?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半小时,但对于孩子来说,可不容易呢。最大的考验,就是其他的孩子拆开吃,这棉花糖好香,这个香味实在让你失去抵抗力。所以,真正能够坚持到半小时的,真的是精英了!

当今社会的生活百态(现代社会生存的)(3)

对于棉花糖的实验,我感兴趣的并不是“为什么会坚持下来”,而是“为什么会吃”。当然前面我说的,就是有诱惑,有了从众的心理。假如把小朋友们都分开,这个诱惑、从众的心理屏蔽掉呢?也有可能!这就涉及到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在做两件事情:积累和消费。我们可以把“不吃棉花糖”看作是“积累”,而“吃掉棉花糖”看作是“消费”。判断棉花糖该不该吃,就取决于这个投资值不值?如果我忍一忍,暂时不满足自己的口感,等到半小时以后,可以多吃一颗,那是值得的。又或者说,我的书包里面本来就已经有几颗糖果,那我当下不吃也没事,反正半小时后又可以锦上添花,我可以等。

我们再看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那个实验的叔叔骗人了,回来的时候,说到:“小朋友不好意思啊,叔叔的棉花糖都没有了,所以给不到你第二颗。”这个时候,坚持了半小时不吃糖的孩子,是不是感觉到自己被骗了?内心拔凉拔凉的!以后,再做类似的实验时,他就坚决不会再干等这半小时,谁知道是不是又再忽悠的?

通过棉花糖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人们的两种策略:“快策略”就是把棉花糖吃掉,“慢策略”就是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暂时牺牲当下的利益。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富人送穷人一头牛,让他把牛养大,可以耕地的时,就可以脱离贫困了。但是,我们都认为穷人不争气,目光短浅,把牛卖了,换成羊、换成鸡、最后啥也没有。但是,你真的有站在穷人的角度去思考过吗?富人说有了这头牛,以后可以脱贫,但“以后”是什么时候?真的熬到这个时候,估计不但人都饿扁,连这头牛都饿扁了,不是吗?还谈耕地,不存在的!所以,穷人的选择,只能是“快策略”,立刻满足当下的温饱问题,才是关键。

说起穷人,到底什么样才算是穷人?到当今这个年代,吃不果腹的日子应该是很少见的了。有的人会说:“你之所以贫穷,不是口袋贫穷,而是脑袋贫穷”,真的是如此吗?正所谓“人穷志短”,当一个人陷入贫困时,脑袋也是短路的,正所谓“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怎么着?成功学就告诉我们“不计一切代价投资自己脑袋!”这是多么美味的心灵鸡汤啊!可是,贫困的人,就连这碗鸡汤都买不起。其实,真正的贫困,并不是脑袋没货,而是生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已经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我穷,我只能这么着!”你说通过学习就可以成长?别闹了!

想要解决贫困的问题,喝多少心灵鸡汤,都是没有营养的。其实,要解决当下的贫困,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发散思维”。就拿那个拿到牛的穷人来说吧,他应该怎么着?富人给了我这头牛,我应该做些什么,把牛卖掉真的是我唯一的选择吗?我能不能帮富人做些什么工作,额外拿点工资,这不就把经济来源解决了吗?……总之,只要稍微开动脑筋,办法还是有的,既能满足短期的生活需求,又可以考虑长远,这样一举两得的方法,才是我们的最优解。

3 多个朋友多条路?你想多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多么美味的心灵鸡汤啊!然而,这一切只是传说。一旦帮助了某个人,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时,就会把对方称作“白眼狼”。我们都一厢情愿地认为,今天我帮你一次,我就多了一个朋友;未来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就一定会帮助我。在这个影响下,我们都会不断地做好事。当我们真正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想到“谁可以帮我”。然而,当我真正求助时,就会碰到不少钉子,然后不禁怀疑人生,怀疑对方的人品。但是,我深入思考一下,我们帮助过的人,真的有这个义务去回报吗?

当今社会的生活百态(现代社会生存的)(4)

在培训行业中,每一次的线下培训,都有不少学员,在现场发名片,并且积极地自我介绍:“我是XXX公司的,我是从事XXX行业,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跟我联系……”每次我都很礼貌地接过名片,然而离开现场以后,这张名片都被我扔了。当然,并不是我故意耍大牌,而是这些人我留着真的没什么用,还不如断舍离。你中枪了吗,有没有经常到线下聚会中“拓展人脉”?但是,真的可以做到“多个朋友多条路”吗?这可真不一定!

鲁迅有一句名言:“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会成群”。我们看到很多成功者,他们都是独来独往的;相反,很多没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他们总一厢情愿地在谈“团队合作”、“企业文化”等口号,甚至还说出“离开了平台,你什么都不是”这样“累人”的话语。你可以说:“离开了平台,你什么都不是”,但你敢不敢反过来说:“拥有了平台,你就拥有了一切,包括长生不老”呢?一个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从众、人云亦云。当然,也并不是说成功者就不需要帮助,那么如何寻求帮助呢?能花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问题,只要明码标价,我花多少钱雇你帮我做好这件事情,你不需要跟我有共同价值观,只要把事情做好就可以。

总之,多个朋友多条路,这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实际中这个观念并不靠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是双方有共同利益,把经济账算好,就可以达成一次合作,远远没有这么复杂。

好了,以上就是《万万没想到》这本书关于现代生存的潜规则的全部内容,我就全部拆解完了,当然以上都是我个人的想法和见解,难免带有一点偏见,也欢迎你在留言区批评或者指正。我是@狂人先生,非常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本栏目能对你有所收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