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中作者对雨的感情(云南宣威和东山子弟校记事)

昆明的雨中作者对雨的感情(云南宣威和东山子弟校记事)(1)

昆明的雨中作者对雨的感情(云南宣威和东山子弟校记事)(2)

刘林林

昆明的雨中作者对雨的感情(云南宣威和东山子弟校记事)(3)

在云南宣威东山铁五师子弟学校的日子

铁五师党委考虑到部队子弟上学的困难情况,决定在云南宣威师部所在地的东山建一所部队子弟小学,把全师学龄孩子集中起来,配备老师、保育员,住在学校里上学。家在宣威县城中的同学可在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回校。

1962年,我当时只有十岁,就离开了父母。离开了贵州天生桥,和其他部队子弟坐上卡车,前往云南宣威。在路上看到乌蒙山大山的险峻,也看到大山的美丽。想起那些山,就使我心醉。它们拔地而起,一座挨着一座,有的高耸入云,有的逶迤伸展,有的像飞腾的龙,有的像偃卧的牛,千姿百态,使人振奋。同时也想一想,铁道兵在这样的情况下修铁路有多难呀!登上大山向下瞭望,美丽的杜鹃花开的红火,开的灿烂,,一团团一簇簇,开得那么热烈,那么绚丽。朵朵花儿如红色的玛瑙,迎风玉立,娇艳欲滴,红色,粉色此起彼伏,如海浪翻腾。美丽的云贵高原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学校坐落在宣威东山,规划区域是宣威火车站,但当时还未通车,附近有铁五师的给水营,学校教室是平房,学校外边有一条公路,通往学生宿舍,有两座楼房。

我们的老师主要是来自部队的家属,如史校长、曾永珍校长、李雪林、杨耀梅、唐仲秋、温和平等,还有一些部队的干部。照顾我们生活的还有保育员,主要也来自部队的家属。如牛奴青的爱人牛翻莲、我父亲通信科参谋任云翔的妹妹任小燕。在我的记忆里,学生大概有100—200人左右,因部队频繁移动,学生们也经常变动,学校人员的总人数也经常变动。

我那时学习成绩很好,一般都是班上前三名,也深得老师们的喜爱。我三年级是杨耀梅老师当班主任,四、五年级换了新的班主任,到了六年级又是杨老师当班主任。

昆明的雨中作者对雨的感情(云南宣威和东山子弟校记事)(4)

(杨耀梅老师和她的儿子)

杨耀梅老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像。杨老师是北京人,她爱人杨兵虎,是一位干事,她跟随丈夫离开了优越的北京环境,在东山子弟学校当了一名教师。据杨老师讲,他爱人杨兵虎陪铁五师师长罗崇富到北京开会,杨老师去见爱人,也见到罗师长。罗师长问杨老师在北京干什么工作,杨老师说在学校教书。罗师长说我们五师子弟校正缺教师,你来我们那里吧。杨老师当时也不清楚铁道兵环境的艰苦,就来到云南宣威铁五师东山子弟校。

杨老师是大城市里出来的,教学水平高,在学校是一流水平。她是一位爱护学生的老师,也是一位严厉的老师。我记得有一次其他老师在上课,我觉得无趣,就用小刀抠墙。正好墙那边正好是杨老师的办公桌,杨老师听见声响,一开始以为是老鼠抠墙,又觉得不对,走到教室门口一盯,看见我的小动作,用眼一盯我,我一发现就慌了。下了课,杨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学校对六年级都要加强师资力量,为得是考上宣威一中。因为在当时,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考上中学。杨老师在家长会上说,孩子考不上能干什么,所以学生老师要齐努力。杨老师担任班主任,为了学生真是费了心。我能考上宣威一中,内心真的感谢杨老师。

杨老师又有些洋气,她那时年龄不足30岁,人长得漂亮,又是从北京来,经常带有北京土语,例如去你的之类的话,时间长了,我们的口语也学了她的一些土语。杨老师带领同学们去电厂洗澡,路上要经常上坡下坡,杨老师就吃不住了,两位女同学扶住她,才把路走稳。这时候我们想,杨老师这一点,你可不如我们。

昆明的雨中作者对雨的感情(云南宣威和东山子弟校记事)(5)

(唐仲秋老师和儿子)

还有唐仲秋老师,是我的救命老师,我在另一篇文章“50年前救命老师唐仲秋”里已有详述,但我还要多说两句。唐老师当时急中生智,抓住了水塘旁的一颗很小的树枝,否则我和唐老师的生命可能都不存在了。

我被唐老师救上来后,在全校师生集合开会时,曾永珍校长把我叫上台去,让我讲落水的经过,我满面羞愧,一句话讲不出来。过了一个多月,还是保育员任小燕告诉了我妈。

昆明的雨中作者对雨的感情(云南宣威和东山子弟校记事)(6)

50年后在太原重逢唐仲秋老师

昆明的雨中作者对雨的感情(云南宣威和东山子弟校记事)(7)

铁五师党委对学生们很关怀,要部队官兵节约下粮食给学校,在那个困难年代我们才能吃饱。我记得早餐经常有玉米糊糊我也挺爱喝。炊事员师傅尽职尽责为学生服务,但我也亲眼看见这位师傅炒菜时习惯用手抓菜尝生熟,不太讲究卫生。

由于我们是部队子弟,很爱玩打仗的游戏。男孩子们分成两部分,拿着自已用纸叠好的手枪,进行冲锋与反冲锋。下课了,还要布置男同学在本年级教室站岗。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跑进部队给水营的一间大房子,房子里放着一个木头做的大平台,有点像儿童玩的滑滑梯。我爬上高台,学着电影里的英雄人物,没考虑就从平台上跳下来,那个高度至少也有3米,一下子震的腿脚不能走了。在平台上还有两个同学,问我疼不疼,小时候顽皮,我就说不疼,你们也跳下来吧。有一个同学跳了下来,腿脚也震得发疼,另一个同学见状就从原处下来了。我和跳下来的同学一瘸一拐地回去了。

我们还玩滚铁环。有得同学玩的是买来的铁环,更多的同学是自己做铁环,找来一节粗铁丝窝成圆圈。我们还拍烟盒纸,把烟盒纸叠成三角形,用手掌拍翻它就赢了。我们玩打杏核和桃核,把手中的一把杏核和桃核抛出去,再用手中的一颗杏核或桃核,击打其他同学指定的某一颗杏核或桃核,当然是最难打的,不能打到其他杏核或桃核,打中了可赢抛出去那一把杏核或桃核。

我记得我住在楼房的二层,由于大家年龄都小,学校安排二层的宿舍有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倒也闹了一些笑话。男女生宿舍晚上都不关门,因为有保育员阿姨值班。我记得我对面的男宿舍里有个姓孙的同学,因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有一只手不能动,他经常是要小便了,就睡眼迷糊地走到楼梯口旁边的尿桶小便。有一次小便后回宿舍糊里糊涂走错了门,走进了女生宿舍,上了一个女生的床,马上感到床上有人,意识到走错了宿舍,慌乱之下穿了女生的鞋回到了自己的宿舍。第二天那个小女生发觉自己的鞋不见了,这个男生也发觉自己穿错了鞋,经保育员一了解,才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去年这位姓孙的同学在湖北宜昌去世,让我也伤心了一阵。

部队为了修铁路,在一条小河旁铺设了一条很小的轨道,上面是用来装沙石的翻斗车。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趁部队停工休息,把翻斗车沿着轨道推向高处,我们5、6个同学坐上车,翻斗车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冲下来,速度非常快。我有点怕,但还想着可以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勇敢。有一个同学看见不妙慌忙跳下了车,但我美梦还未成真,车翻了把我甩到了小河里。爬上岸浑身湿透了,才发觉我的膝盖处有一处伤口,还能看见骨头,把我给吓坏了。

那时候虽然人很小,但男女界限却分得很清楚。男生谁要和女生关系好一些,就要招致其他男生的冷嘲热讽,甚至孤立,影响了同学团结,招致老师的严肃批评。

昆明的雨中作者对雨的感情(云南宣威和东山子弟校记事)(8)

乌蒙山的思念—对云南宣威县城的回忆

在云南宣威县城的日子里

我到了东山子弟小学没一个学期,好消息传来了。父亲从23团调到铁五师通信科任科长,我不用半年才能回一次家了,而是一个星期回一次家了,心里很高兴。我家开始租住在一个县城居民家中,条件很差。到了夜间醒来时,家人都睡着了,我看见四、五只老鼠在地面上爬来爬去,还有蚊子、臭虫、跳蚤咬得人睡不着觉。

每年过春节,母亲才给我两元钱,我用零花钱经常买房东儿子的三国演义连环画。虽然年龄小,对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的兴趣却不小。我喜欢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如刘备、诸葛亮,还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我憎恨曹操、司马懿与孙权。我常常想历史为什么会这样,人们喜欢的人物会失败,奸诈的人会成功。

最高兴的事是看电影。一听说师部有电影,早早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场地了。我们在前头,部队官兵在后边,记得有一回,放映员在放映之前,放了一首曲调稍为软绵的歌曲,五师政委张汉民拿过话筒就批评了一顿。我们看了很多国产影片,也许是领导喜欢的原因,洪湖赤卫队这个电影就放了三、四遍。

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虽然年龄小,但非常喜欢看电影。有一次我爸科里的参谋带我去宣威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非常高兴,但不能每次都要大人带进去,进电影院要买电影票,我没有钱,只好趁人小混进去,有时成功,有时就被抓了出来。有一次我带着年幼的妹妹,背着二岁的弟弟混进了宣威电影院,连看了三场电影。母亲晚上找不见三个孩子,心情非常紧张,发动师司令部的战士到处找,到处找不见。最后找到电影院,问电影院工作人员看见三个小孩没有,工作人员说没看见。战士们找到第一排,才看见我们三个人,这时时间是夜间十二点。

记得有一次北京电影厂演员谢芳、杨白万、陈强、李林等来五师慰问演出,我跑到师部去看,正在师部礼堂演出,门口有士兵把守,我进不去,从门口往台上看,只看见演员李林的面孔。

当时铁五师的师长是罗崇富、政委张汉民,他们都是老红军。罗师长不知疲倦地工作,在梅花山隧道晕倒被救护车接送回家的事,连我这个十来岁的小孩都知道。

我们都有父辈,我们在父辈的怀抱中成长,在父辈的教诲下进步。铭记革命前辈的功绩,能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保持本色。诞生于战火之中的铁道兵,不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条件,铁道兵指战员都能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以“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的英雄气概,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和祖国繁荣昌盛立下战功,早已深深地在党和人民心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和崇高声誉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也由一个10来岁的小孩变成了“刘大爷”,但童年的回忆,就像数不清的点点繁星。我的童年也一样。童年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装满了欢乐,装满了笑声。回想起来,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串在一起,就像一条美丽的项链,闪亮在我记忆的长河里......

昆明的雨中作者对雨的感情(云南宣威和东山子弟校记事)(9)

我们全家在云南宣威的合影,父亲旁边的男孩是我,大约10岁左右

编辑:乐在其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