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2)

供图:THAILAND WILDLIFE, ALAMY

今天要公布一个生物界暗黑新发现,

而且本文全程暗黑属性“满格”,

在此先前排核能预警——

请把上图的红色家伙当作“警戒标识”;

看到它都害怕的就不要往下走了,

密恐、心理素质柔弱者劝退,

以上是友情提醒。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千足虫”这词所欺骗,此物种从未被发现能有上千条腿。已知该物种“腿数”最多记录保持者,是发现于美国加州硅谷附近的Illacme plenipes,而这东西也才750条腿。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3)

有750条腿的Illacme plenipes

摄影:PAUL MAREK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4)

Illacme plenipes微观图

图源:nature.com

但是!——

就在最近,一个新物种被发现——西澳大利亚州的东部,盛产黄金与镍矿,新物种就生活在该矿区深达15-60米的幽黑地下,没有眼睛;它们的学名:Eumillipes persephone。或许因该物种生境与“冥界”相仿,遂以古希腊神话中的冥界女王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命名。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5)

新发现真正的“千”足虫,图为雌性的Eumillipes persephone

供图:MAREK ET AL. 2021

令人吃惊的是,

Eumillipes persephone

拥有1306条腿!

以前的千足虫,都不是“千”足虫。Eumillipes persephone的腿数几乎是前记录保持者的近两倍。12月16日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的新研究称,Eumillipes persephone是世界上第一只真正的“千”足虫,该物种从此以后名副其实。

Eumillipes persephone生活在到处是岩石、鹅卵石和土壤的地下微生境,空间内狭小而崎岖,而它们的“千足”则可以同时在8个平面上行走!有时身体需要互相颠倒、各走各的;比如前300条腿走屋顶,后300条腿走地板,且有条不紊。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6)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7)

雄性的Eumillipes persephone

图源:nature.com

笔者有一个大胆的假设:中国重庆被誉为“八维城市”,即坐电梯下到负6楼,走出来会发现是个楼顶;但再上到21楼,走出却发现成了地下室;试想如果Eumillipes persephone体长达数百米,然后把它放在重庆,那么“八维城市”的每一个“维度”都会同时处于它的脚下,这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好在,

这虫子的真实长度仅10厘米左右,

直径仅1毫米。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8)

已知第一种真正的“千”足虫Eumillipes persephone

图源:nature.com

比汽车还大的千足虫

那么在千足虫领域,

是否真的存在可怕的“千足巨人”?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9)

千足虫祖先Arthropleura假想图

图源:J.W. Schneider. TU Bergakademie Freiberg

在世界级古生物学遗址、世界遗产所在地——加拿大乔金斯化石崖壁(Joggins Fossil Cliffs),自19世纪以来,人们发现许多千足虫的痕迹,其中一些千足虫化石长达2.13米;此外,Live Science网站近日发布文章称,在英国发现千足虫祖先Arthropleura的化石,距今3.59-2.99亿年该属物种是有史以来已知最大的陆地无脊椎动物,体长约为1.9米-2.63米,比汽车还大,没有天敌。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0)

在英国发现千足虫祖先Arthropleura的化石,体长1.9米-2.63米

摄影:Neil Davies

现存最大千足虫——Archispirosteptus gigas,生活在东非低地地区的森林,寿命7-10年,体长33.5厘米!(友情提示:下方动图或含有不适元素)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1)

来自非洲的巨型千足虫Archispirosteptus gigas

图源:myrmecostore

发光千足虫

全世界估计有8万种千足虫,

已知约1.2万种。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2)

图源:Wikipedia

而在千奇百怪的种类当中,

又有8种确认能够生物发光。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3)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4)

在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脉的树林中,晚上可能会看到诡异、鲜艳的蓝绿光芒,这是Motyxia属千足虫向敌人宣告自己有毒的信号,它们能从体侧毛孔分泌氰化物。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5)

两种能生物发光的千足虫:(上)在正常光线下的Motyxia sequoiaeMotyxia bistipita;(下)M. sequoiae发出的光要强于M. bistipita

供图:PAUL MAREK, ENTOMOLOGY DEPARTMENT, VIRGINIA TECH

还有一种千足虫不具上述能力,但即使出现在白天也比夜晚发光还要醒目。2007年,科学家在湄公河泰国段内的火山石灰岩环境中,发现了有拇指大小的“红龙”(Desmoxytes purpurosea);虽然生于火山附近,且通体红色,但它们并不会喷火。它们用鲜艳色彩昭示自己有毒——也能分泌氰化物。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6)

泰国的“红龙”(Desmoxytes purpurosea),有毒

供图:THAILAND WILDLIFE, ALAMY

狐猴用千足虫“防身”

千足虫看上去让人头皮发麻,还身怀剧毒,让许多捕食者无法下嘴;但马达加斯加特有的狐猴却拿它们有特殊用途。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7)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8)

2016年,动物行为学家Louise Peckre在同一天时间内,看到来自不同群体共6只狐猴抓起并咀嚼千足虫,还将虫子分泌的毒液涂遍全身,包括自己的生殖器官。研究发现,狐猴将毒液当作消炎药与驱虫剂:千足虫产生一种有毒化学物质苯醌,已被证明具有杀灭寄生虫和抗菌特性。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19)

狐猴用千足虫毒液擦拭全身,作为消炎药与驱虫剂

千足虫学走路

《国家地理》灵魂画手Robert Krulwich用粗糙且还算传神的线条,为我们勉强诠释了这一难题。

这是一只千足虫宝宝。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20)

绘图:Robert Krulwich

仔细观察会发现,

千足虫虫体分为很多段,

每一段都包含两对足,

就像下面的肉段一样。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21)

绘图:Robert Krulwich

每一段全部组装起来,

就会得到一只完整的虫子。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22)

绘图:Robert Krulwich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23)

供图:Bill Hilton Jr., Hilton Pond Center

它们不会跳、不会滑行,

但它们所有脚都可以协调运动,

比如3只脚向前、3只脚向后。

刚出生的千足虫只有6-8只脚,

8只脚的会尝试迈开步子;

但6只脚的那些并不能走路,

前几周只能一动不动呆望着四周,

等待下一次蜕皮后能够爬行。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24)

8只脚的虫宝宝尝试走路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25)

6只脚的虫宝宝呆望四周

绘图:Robert Krulwich

就这样,千足虫已在地球上爬过了4亿年,一直被其他诸多物种嫌弃、规避,天敌也相对较少。

购买2022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红色千足虫常见吗(发现新型千足虫)(26)

※新疆西藏以及疫情影响地区暂不发货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