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允炆同时坐在大殿上(朱元璋允炆呐)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五熊时空隧道 ,了解更多

1435年1月31日,大明王朝第五代皇帝,仁宣之治的主要推手朱瞻基英年早逝。留给幼子朱祁镇的大明江山是锦绣的,灿烂的,辉煌的。那个集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大一统王朝。历史进展到此时,经过祖父朱高炽和父亲朱瞻基的两代人,十几年的努力,那个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早已不复存在,等待着朱祁镇去开疆扩土,缔造四方来朝的天国形象。

朱元璋和朱允炆同时坐在大殿上(朱元璋允炆呐)(1)

事实上朱祁镇是打算这么做的,只是结果差强人意,简直有辱祖先。我想如果后代子孙在泉下第一个挨朱元璋揍是他太爷朱棣,那么第二个非朱祁镇莫属。有人说朱祁镇不仅是大明最烂的皇帝更有甚他是中国近两千年来最烂的皇帝。虽然这句话能过看出后世对朱祁镇多么厌恶,抛开个人喜好朱祁镇确实是大明的一大败笔。

朱元璋和朱允炆同时坐在大殿上(朱元璋允炆呐)(2)

人们总喜欢把仁宣之治的盛世和西汉文景之治相提并论,朱祁镇是有机会成为想像汉武帝一样的千古一帝。只是朱祁镇没有汉武帝的雄才伟略,错失良机。为什么此时朱祁镇和汉武帝写在一起有些许的罪恶感。

朱元璋和朱允炆同时坐在大殿上(朱元璋允炆呐)(3)

幼年继承大统的朱祁镇可以说是主少国疑,太后与太皇太后均健在,而且还有大臣主张太皇太后张氏主持国事,被张氏拒绝,只是大臣仍然非常相信张氏的能力,大事小情都由张氏来决断。而张氏也没有辜负朝臣们的众望,她一方面打理国事,一方面控制外戚干预国事,是难得一见的贤良太皇太后表现。

朱元璋和朱允炆同时坐在大殿上(朱元璋允炆呐)(4)

在张氏的主持下,江山社稷一派稳定局面,后来随着张氏去世,朱祁镇逐渐掌握了朝廷政务。大概是年轻气盛,也有着一颗大展宏图之心。朱家的男人一向是上马安邦,下马治国,他想成为太爷朱棣和父亲朱瞻基一样文韬武略的帝王。

朱元璋和朱允炆同时坐在大殿上(朱元璋允炆呐)(5)

土木堡之变,中华对外战役史上的耻辱,大明丧失开疆扩土的机会

土木堡之变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蒙古分支部落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入侵明朝边境,王振居然撺掇着朱祁镇御驾亲征,而且最关键的是朱祁镇还同意了。满朝文武极力劝阻,结果朱祁镇是铁了心要去边线了,群臣没有办法,就只能陪着皇帝一块去战场了。事实证明,朱祁镇的这次御驾亲征就是瞎胡闹,在大军开拔的途中,朱祁镇突然后悔了想要回去,不亲征了,大臣们没有办法,就只能跟着皇帝返回京城。

朱元璋和朱允炆同时坐在大殿上(朱元璋允炆呐)(6)

王振一方面欲在家乡耀武扬威,一方面想等家乡府宅财物,提议绕道自己老家,舍近求远,延误时机。同时王振害怕乡亲谩骂,禁止大军践踏庄稼,恰逢阴雨天气,大军行进缓慢。谁知道这个时候瓦剌前来追击,朱祁镇和群臣来不及逃跑,就被瓦剌给包围了。最后,朱祁镇被俘虏。

朱元璋和朱允炆同时坐在大殿上(朱元璋允炆呐)(7)

土木堡之变,明朝中央军队第一次发生的一场失败战役。明朝精锐军队损失殆尽,从永乐朝积攒下来的一代名将,此战几乎全部阵亡。瓦剌太师也先兵临北京城下。边防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历来众说纷纭,原因不外乎王振专权、英宗昏庸、亲征失策、行军路线错误等等原因。

为什么说朱祁镇是大明的罪人,而不是民族的罪人。那是仰仗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取得成功。如果说不是于谦力挽狂澜,再塑山河,那此时的大明可能要重新把大宋的命运再走一遍。那时的大明可能只能称为南明,而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将在蒙古野蛮统治下的百姓苟且存活或者流离失所。那时的民族将是灾难性的,而朱祁镇也不仅仅背负着叫门天子的骂名,也不是简单地亡国之君,将是民族的罪人。本是一片繁荣的盛世,只是帝王年幼无知,拉着二十万的军队出去嘚瑟一圈,帝国差点覆灭。想必朱棣在老棺材里一口老血,都能喷到朱瞻基的头上。事实上,传位朱祁镇也成了朱瞻基一生最大的憾事,在他的政绩上添了一笔黑色印记。躺在十三陵多年的朱瞻基因为大明战神的出色表现,又一次让人提起。

朱元璋和朱允炆同时坐在大殿上(朱元璋允炆呐)(8)

篇幅有限,敬请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