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教育规划(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东营市教育规划?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东营市教育规划(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东营市教育规划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东营市教育局局长

董玉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营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求真务实,砥砺前行,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用“奋进之笔”书写了一篇教育亮丽答卷。

目前,东营市三区两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市教育局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东营市以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为目标,以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实现了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历史性转变。东营市先后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研讨会、全国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论坛、教育部奋进之笔“1 1”访谈活动、全省游戏活动实验区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是政府主导,压实主体责任。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连续八年将“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城乡幼儿园建设”“教育资源扩容提升”等项目列入市年度民生实事,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持续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多措并举,全力扩增普惠资源。为有效应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计生政策实施带来的新增入园需求,东营市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着力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70所(次),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0所,完成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40所,扩增普惠性学位5.5万余个。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达到77.4%、93.9%,在全省保持领先。

三是深化改革,全力推进优质发展。深化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果,积极推行“优质园 ”模式,充分发挥市域内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引领和优势拉动作用。全市共组建学前教育集团27个,涵盖幼儿园70所;成立结对联盟6个,涵盖幼儿园68所;教育结对协作73对(组),涵盖幼儿园182所,真正实现了以城带乡、以强扶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中小学教育: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领跑

东营市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为导向,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当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一是力促均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对等方式不断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全市实现了县域内“四个统一”和“一个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二是强力攻坚,顺利完成重点目标任务。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将市属55所学校、幼儿园移交所在区管理;该项改革成果被评为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优秀案例。着力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全市完成投资57.5亿元,新建、改扩建71所学校,新增75465个学位,在全省提前消除了56人及以上大班额。大力解决义务教育段学生午餐问题,计划2021—2023年投资3亿元,全市新建改建63所学校食堂。深入实施强镇筑基行动,扎实推进14个省市级试点镇试点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压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失学辍学“清零”任务。加快实施完成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完成资源中心、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等任务,有效保障了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三是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成义务教育网上招生平台,报名实现“一网通办”。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学科类培训压减到13 家,均为非营利性机构。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深化“东营市家校共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爱的智慧”公益讲堂和“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项目区、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试验区,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改革创新研讨现场会、山东省“终身学习有家也有我”教育论坛暨家庭教育现场观摩会在东营市召开。

职业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

东营市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推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目前,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1所、省优质高职院校1所、省规范化中职学校6所、省示范性中职学校4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3所。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为职业教育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东营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营市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通过释放政策红利,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二是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东营职业学院积极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总投资6.8亿元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依托市技师学院建设全市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设有65个实习实训室,实训设备价值1.25亿元。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和东营市化工学校分别投资14.03亿元、2.64亿元建设新校区并投入使用。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东营职业学院牵头成立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与京东集团合作成立京东教育研究院华东分院暨京东(东营)国际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东营区职业中专与蓝海酒店集团深度合作,成为我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典范。“1 X”证书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覆盖全市5所中职学校的29个专业。各职业学校通过“订单班”“冠名班”等方式,与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共建了一批特色专业。目前,中职学校的合作企业已达287家,学校与企业联合办班164个,企业订单学生达到4793人,企业订单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达18.62%。

四是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专业群。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契合,专业结构体系更加完善,开展了中职专业建设分级认定工作,评出示范性专业38个、规范化专业13个、合格专业24个。目前全市有省级高职品牌专业3个、省级中职品牌专业9个、市级中职品牌专业20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0个。

队伍建设:打造新时代教育筑梦人

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东营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教者从优”的理念,围绕“四有”好老师标准,多措并举,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内动力”。

一是加大师资补充力度。根据学校教师编制和学科缺额情况,及时申报用编进人计划,确保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以来全市共补充教师10657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核定和总量控制人员核定工作。积极落实公办幼儿园和农村集体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实现了五项社会保险全覆盖。对国家公费师范生、选聘“双百引才计划”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博士学位的人员,优化简化程序,不受本单位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无相应岗位空缺的设立专项特设岗位。

二是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东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搭建了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优秀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博士研究生申报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数量限制参加评审,取得资格后予以聘用。在职称评审时向农村教师倾斜,对符合评审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进行职称申报。农村学校高级职称比例不断提高,极大地调动了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切实保障教师待遇。在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经费全部由县级财政负担并纳入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按照《关于完善全市中小学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的通知》规定,从2018年1月起按照高中学校每班每月800元、义务教育学校每班每月500元的标准设立班主任绩效考核奖励项目,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进一步增加绩效工资总量。

四是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市级投入培训资金近3000万元,分层分类培训中小学教师、校长。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打造教师专业发展“领头雁”。培养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人、齐鲁名师32人、齐鲁名校长16人、东营名师249人、东营名校长43人。坚持育用结合,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设立116个东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0个东营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创建齐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4个、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15个、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东营群组43个。

作者:董玉奎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