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州和知府有什么区别(知府和知州)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广阔的国家,所以古代的皇帝们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设置了很多官职,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

古代知州和知府有什么区别(知府和知州)(1)

但是我们现代的国家官职名称和古代已经是全然不同了,导致很多人对于古代的官职并不熟悉,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涨一下历史小知识,“知府”和“知州”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虽然是一字之差,两者却是天差地别。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知州”。知州这一官职起源于宋朝,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的政务。

古代知州和知府有什么区别(知府和知州)(2)

后来,逐步派遣京官,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由此,刺史非奉特别诏令不得过问所任州的州务,演化为武臣的迁转之阶,属于横行正使之一。

同时,节度使也很快演化成一种地位崇高的虚衔,成为武臣的最高等级,不再有实际权力。州也就由隶属藩镇变为隶属以转运使为长官的路、以及以留守、知×府事、尹为长官的府。

古代知州和知府有什么区别(知府和知州)(3)

而“知府”则是在明清时期被完全确立的,明、清两朝,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被称作“府”。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做“知府”,意思是“知某府事”。知府之下,设同知、通判等官员,辅佐知府处理公务,分掌粮税、盐税、江海防务、水利等等。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品级是比较高的。

虽然知州在宋朝的时候的权力和知府是几乎一样的,但是知州的权力在发展到清代的时候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因为清朝的州分为直隶州和散州,直隶等级的州为统治人口多,事务杂繁者。就编制上,直隶州与府的等级相同,辖下知州,州同,州判等官员都与府品等编制相同。

古代知州和知府有什么区别(知府和知州)(4)

而散州的等级就比直隶州要低很多,是隶属于府的州,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管理散州的知州,知州为正五品官,品级小于知府,散州的知州为从五品官,但品级大于知县。这就是明清时期知州和知府最大的区别,散州的知州权力可比知府小了很多的。

不得不说,我国古代的统治者能够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从秦朝开始,中国就开始实行郡县制,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后来的朝代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这也是中国各个朝代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的老祖宗们的智慧是很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学习借鉴的。

古代知州和知府有什么区别(知府和知州)(5)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