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墓室(把孙中山培养成大清掘墓人)

文平导读:国父孙中山出身于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庭,那他是因何机缘出国留学深造,立下改变时代的鸿天伟愿的?为什么说一个家族奋斗史就是一个马拉松接力赛?孙达成和孙眉又在接力赛中为家族作出了什么贡献?为什么说他们是孙中山“诗与远方”背后的男人?用故事演绎历史,用历史佐证“故”事。有趣,有料,有八卦,就在每周二《张文平说民国》。

孙中山的墓室(把孙中山培养成大清掘墓人)(1)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如果把这句话说给孙达成听,他一定会迫不及待地追问你:“什么是诗和远方?是方的还是圆的?是甜的还是五香的?多少钱一斤?快说快说,肚子都咕咕叫了。”

孙达成是谁?

(图)孙达成(1813-1888 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父。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孙达成的老家在广东香山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翠亨村。一贫如洗的孙达成在家中根本就吃不饱饭,只能在16岁时背井离乡,来到了澳门打工,在澳门板樟堂街,一间葡萄牙人开设的鞋店当鞋匠。月工资只有区区四元,如果按照现在年轻人的口头禅,这样的收入只能吃土了。

板樟堂街的尽头有一个宏伟的教堂,教堂的名字叫圣保禄大教堂,后来一把火烧个干净,只剩下了宏伟的前门楼,所以有了一个大家无比熟悉的名字——大三巴牌坊。

那时候的孙达成经常路过教堂,经常听到圣乐和赞美诗,不过这时候,他依然想不到诗和远方,因为有一个很迫切的问题,那就是他来到澳门16年了,却讨不到老婆。32岁还没有结婚生子,即便在现在的农村,都是一个很危险的问题,对于孙达成来讲“单身狗”不是一个卖萌的口号,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孙达成只好在32岁那年,拿着在澳门打拼了16年的家当返回了翠亨村,娶了邻村一位18岁的杨姑娘。

孙达成要感谢澳门的鞋匠岁月,虽然艰难,却给他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为之后这个家族的后来者打开希望之门一条缝,依稀能看到诗和远方的身影。

每个家族都在跑一场马拉松接力赛,孙达成努力把第一个接力棒紧紧地抓好,忍耐着眼前的苟且,虽然看着自己的家庭被远远地抛在时代的后面,也要努力为之后的接力者保留一丝希望。

孙达成娶了媳妇,就已经把在澳门的家当花个差不多了,没有钱买地,只好租种别人家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也不一定能息,艰难地活着,这个时候有人说在这个家庭将要降生国父,估计没人相信?

眼看着,孙达成的岁月就这样不咸不淡的过着,像这片土地上最普通的人,他们来过,他们挣扎过,可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孙达成的名字却必将被历史记录,因为她的老婆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改变了家族的命运,一个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清咸丰四年(甲寅,公元1854年),杨氏生下长子孙德彰,他就是孙眉。

⊙清咸丰七年(丁巳,公元1857年),杨氏生下长女孙金星,夭折。

⊙清咸丰十年(庚申,公元1860年),杨氏生下次子孙德佑,夭折。

⊙清同治二年(癸亥,公元1863年),杨氏生下次女孙妙茜。

⊙清同治五年(丙寅,公元1866年),杨氏生下三子孙德明。他就是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

由此可见,在那个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极度落后的年代,一个人能够健康的成长,都需要一些运气。

孙中山的墓室(把孙中山培养成大清掘墓人)(2)

▲孙眉(1854—1915),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孙中山倡导革命大业,得到孙眉物质、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对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又参加革命,奔走广州湾(今广东湛江旧称)香港两地,进行反清活动。

孙眉接过了家族马拉松接力赛的第二棒。

孙眉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棒小伙,力大无比,乡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生张飞,据传两个牛打架,孙眉都能硬生生的把它们给分开。

转眼间,孙眉也到了爸爸孙达成,当年出走家乡去澳门打拼的年龄,父子两人面对的问题也是一样的,一贫如洗的家,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肩膀虽然很稚嫩,可是也要挑起改变家族命运的重担了。

于是,孙眉提出也要像当年父亲一样,出去闯荡,说不定会闯出一片新天地。孙达成最初是拒绝的,因为他知道背井离乡的艰难,孙达成共弟兄三人,都曾经远赴他乡讨生活,除了他自己活着回来了,弟兄两人都客死他乡。

不过,让孙眉在家窝着,孙家全家老小也只能苟且地活着。

1871年,孙眉随乡人来到美国檀香山做苦力,这一年孙眉只有17岁。

在1871年,美国颁布了美利坚联邦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基础,为美国开辟了新的篇章。

1871年,17岁的孙眉来到了檀香山,也为孙家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孙眉很能干,经过短短几年拼搏,经营农业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在檀香山茂宜岛拥有土地约6000英亩,雇佣工人100多人,养有牛、马、猪、鸡等牲畜数万头,积累资金百万元。成为地方首富,当地人都尊称他“茂宜王”。夏威夷的国王都对他进行了表彰。

历史小知识:夏威夷,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首府位于瓦胡岛上的火奴鲁鲁(中国人称为檀香山)。最早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1778年后欧、亚移民大规模涌入。1795年建立夏威夷王国,1898年被并入美国。

不得不说,家族马拉松接力赛,孙眉的第二棒,如同博尔特附身,完美地实现了弯道超车。

1878年,孙眉24岁,把12岁的孙中山从翠亨村接到了檀香山。

按照农历,兄弟两人属相都为虎,整整相差了12岁,虎虎生风的孙眉为弟弟虎啸东方奠定了基础。

张文平是从事教育的,纵观孩子的发展,总结一条规律:“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俗话说得好,长兄如父,已经成为茂宜岛首富的孙眉,其高度和眼界,决定了12岁孙中山之后道路的抉择。

孙眉把弟弟安排到当地最好的学校读书,学习英语、数学、化学、物理、圣经,西方历史等,孙中山知道了什么是西方世界。

1883年春,孙中山进入夏威夷最高学府——美国公理会教会学校。

1884年,孙中山进入香港中央书院就读。

1886年开始学医,孙中山就读于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学堂。

1887年,孙中山到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前身)继续求学。

无论学费还是生活,孙眉都是买单者,都是孙实现各种理想,实验各种“诗和远方”的经济来源。

孙中山不但是个天生的革命家,也是学霸同学,学医五年,每次考试几乎都是满分。

1892年孙中山在香港西医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西医的高材生,名校毕业,不说在医生匮乏的清末,即便在今天也是大城市的天然白领。不论孙大夫给别人做手术的时候,收不收红包,医生绝对是个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

剧情也是这样发展的,毕业后,孙中山虽然没有选择进大医院谋个铁饭碗,干的也是本职工作,开了一家叫中西药局的诊所,据记载孙中山外科手术尤为精湛,前来求医者也是络绎不绝。

按照这个剧情发展下去,在香港,孙肯定会成为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在最黄金的地段买个房子,然后再娶个年轻貌美的老婆,生几个孩子,每天携着娇妻幼子,吹吹海风,看看海浪,深深地吸上几口还算自由的空气。至于大清朝的腐败,人民的水深火热,和孙有半毛钱关系?

由此,大清王朝少了一位掘墓人。

孙中山的墓室(把孙中山培养成大清掘墓人)(3)

▲孙中山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可孙中山不是孙达成,不是孙眉。

他的爸爸和大哥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所迫,为了能活下去,为了整个家族的荣幸,只能和眼前的苟且和谈,和诗和远方说再见。

孙中山12岁就来到了檀香山,虽然经历过童年短暂的贫苦,但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也从来没有被钱难为过。在他的世界里,几乎不知道苟且的无奈,诗和远方在他的天空中恣意地飘荡。

孙从来不为钱的事发愁,自然也不为钱活着,每天叫醒他的是理想。

什么理想?

大医医国,一个改造国家的理想,一个改朝换代的理想,一个开辟中国历史的理想。

从一开始想进军体制内,向李鸿章上书失败。

到对清王朝彻底失望,一次又一次的起义。

再到北洋军阀时期二次革命,反袁斗争。

再到在广州成立民国政府,联俄联共,国民大革命。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

为了追逐诗与远方,孙中山从不为眼前的苟且妥协。

在这里面,自然有孙中山卓绝的个人品质,他是一位超级时代大哥,像一枚巨大磁铁吸引着中国的志士仁人。

也不可违言,这也与孙中山年轻时的衣食无忧有着莫大的关系,培根说过一句话,任何一个民族不可能既是负重之驴,又是威武之师,对于一个人来讲,同样如此,家庭的重担都被大哥孙眉担起,他把家庭的琐碎和苟且,全部担起,为孙中山的诗和远方奠定了基础。

最后感慨一句,希望学堂的每一位读者,都能诗意地生活。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张文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