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城的地理位置超详细(北京长城的最西端)

近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印发。从北京长城东起点的平谷,一路向西到密云、怀柔、再到延庆、昌平,北京有长城资源分布的六个行政区已经陆续讲述了五个,今天我们来聊聊门头沟区的长城资源,带大家一起了解北京520.77千米的长城。

门头沟位于北京西郊,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属太行山余脉,是北京西山的核心部分。门头沟区山地面积占区域面积的98.5%,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区境内群山荟萃,地势险要,各岭脊之间形成大小沟谷300余条。坐落在其西北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

门头沟最有名的要数永定河了。永定河是北京市境内最大的、也是最古老的河流。100多万年前,河水从晋北高原穿过崇山峻岭奔腾而下,形成大片洪积扇,造就了肥沃的土壤、湖沼,哺育了北京地区最初的文明。大约一万年前,永定河支流的清水河北岸黄土台地上就有东胡林人生活。

门头沟的“京西古道”也广为人知。永定河和清水河纵穿门头沟西山,形成大大小小的沟、谷、峡、川,人们利用这些沟谷往来通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形成了从京城穿越西山,再远至内蒙古、山西的商旅通道,人们习惯地把这些大小道路统称为“京西古道”。

交通道路的开辟往往与军事防御联系在一起。交通要道确定了门头沟“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的重要军事地位。由此,作为军防设施的关口,长城便修筑在了这些山岭之间,以驻军城堡 关隘设施 险要山岭共同构筑了立体屏障。历代皇家誉此地为“据天下之脊,控华夏之防”“百二河山”(意思是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与“神京右臂”。同样是利用特殊的山地环境,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了著名的平西抗日根据地。

北京长城的地理位置超详细(北京长城的最西端)(1)

门头沟区山水格局分析图

01

长城资源总况

根据目前已知研究成果,门头沟最早的长城修建于北齐,明代又多次加固、增建。现存长城资源中则以明代长城遗存为主,少量北齐长城遗存。长城资源的分布依托地势地貌特点,自西北大村入境,沿永定河、沿河城、黄草梁、东灵山等西北边缘山岭分布,涉及3个镇15个村。长城分为了三条线,西北为雁翅镇、大村、马套村一线;西南为清水镇燕家台村、洪水口村、小龙门村一线;中间为斋堂镇黄草梁、天津关、沿河城、东岭一线。三条线均属真保镇西关防线。在国家文物局认定的长城资源中,门头沟境内长城墙体共计15段,总长度10余公里,约占北京长城墙体总长度的2%,单体建筑19座,关堡2座,为沿河城城堡和斋堂城城堡,相关设施6座,为挡马墙。

北京长城的地理位置超详细(北京长城的最西端)(2)

门头沟长城分布及重要段落示意图

门头沟区内长城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地势,借助隘口修关设障、古道关津设卡、敌台传递信息、台地筑城屯军,将自然山险、水险和军防设施融合为一体。与居庸关、古北口不同,占据难以逾越的山地优势,把守京西要道。

02

北齐长城

北齐长城是门头沟境内已知最早的长城。目前国家文物局长城资源认定中门头沟境内北齐长城共5段,分别为雁翅镇马套村北洋沟长城、雁翅镇大村北西岭至德胜寺长城、雁翅镇房梁村长城、清水镇江水河村东灵山长城、雁翅镇马套村旁路沟东台岭长城。能够确认这几段长城年代的证据是考古调查人员在这几段长城周边发现了带有“指捏纹”特点的瓦片。这种在板瓦凸面边缘有指捏纹的瓦片被确认为是北齐建筑的构件。这几段长城均已经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门头沟还有几段长城初步确定为明代以前的长城,与其他各区一样还需要考古的证据落实。

北京长城的地理位置超详细(北京长城的最西端)(3)

唐晓峰 岳升阳《北京北部山区的古长城遗址》

一文所载“指捏纹”瓦片图

位于清水镇江水河村东灵山主峰上的东灵山长城,是北京境内最高的长城,海拔2303米,呈东西走向,墙体为石砌。如果你登上东灵山,还能够看到这段残存长城墙体和营房遗迹,同时还能领略北京长城最高处的风光与壮阔。

03

明代长城

门头沟区明长城属于内长城,但并没有像其他五区一样延绵的长城墙体,而是以守住险要关口的敌台、与敌台相连的墙段、挡马墙等为主,分布于清水、斋堂、雁翅三镇内。

我们对蓟镇、昌镇、宣镇长城已经比较熟悉,但是对门头沟长城所属的真保镇长城却讨论得很少。《四镇三关志》记载,真保镇“东自紫荆关沿河口,连昌镇镇边城,西抵故关鹿路口,接山西平定州界,延袤七百八十里”(昌镇延袤四百六十里),真保镇的主要关口包括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故关。

以永定河为界,门头沟区南北分属两个军事辖区,永定河以北属昌镇镇边路辖,永定河以南属真堡镇紫荆关马水口路辖。交界处为京西古道的重要节点,两个军事防区的结合带,在此设有著名沿河城城堡,《四镇三关志》同时记载沿河口下有17个隘口,至今这17个隘口尚不能全部对应指证。

北京长城的地理位置超详细(北京长城的最西端)(4)

《四镇三关志》真保镇形胜图

门头沟长城的“沿字号”空心敌台非常有特点,十余座敌台均为三眼或四眼楼形式,在门上匾额刻有“沿字X號台”的字样。门头沟长城资源中可以看到有多处拦(挡)马墙,拦(挡)马墙多数修筑在长城墙体之外,特别是山谷、河川关口外侧较为平坦之地,以阻止敌方人马。

北京长城的地理位置超详细(北京长城的最西端)(5)

沿字号敌台门匾

门头沟区最有代表性的长城资源分别是沿河城及其周边5座沿字号敌台、柏峪村天津关段长城、梨园岭洪水口4座沿字号敌台及墙体、黄草梁7座沿字号敌台及墙体。

北京长城的地理位置超详细(北京长城的最西端)(6)

门头沟沿字肆、伍号敌台

沿河城,位于门头沟斋堂镇北边约10公里的地方,北侧紧邻永定河,因此被称为“沿河城”,是来往北京及塞外的要冲之一,同时也是沿字号长城的防线枢纽。城堡周长1182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500米,南北约250米。城堡南侧依山就势修筑城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依山为城、以河为池的石头城。

北京长城的地理位置超详细(北京长城的最西端)(7)

沿河城鸟瞰

而位于门头沟境内的另一座城堡——坐落在斋堂镇镇区清水河畔的斋堂城城堡,目前则仅剩砖石结构的东城门留存于世,依稀可见明万历年间立的“廓清”石额嵌刻在券洞之上。据专家考证,城堡平面应为长宽均1里左右的方形,但是如今,我们只能从城门遗存中窥得城堡修筑时的气派。

北京长城的地理位置超详细(北京长城的最西端)(8)

斋堂城关堡东城门“廓清”石额

(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门头沟区内群山相连,构成天然的军事屏障,交错在群山之中有沿河城古道、天津关古道等多处古道,均为西山西奚古道的组成部分。明代时西奚古道是军都径与蒲阴径的联络线,也是内长城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之间的联络道,亦称之为古军道,实现了居庸关与紫荆关的有机连接,由此门头沟区内长城布局与古道密切相关,其修筑基本是按照大路为关,小路为口,横为联络,纵为防守的原则而建设的。

北京长城的地理位置超详细(北京长城的最西端)(9)

门头沟区西奚古道图

(来源:《京西古道》)

04

结语

至此,我们了解了北京长城东起点的平谷区、北京长城资源存量最多的密云区、北京长城之“中”的怀柔区、北京长城知名度最高的延庆区、北京北齐长城资源存量最多的昌平区和北京长城最西端、海拔最高的门头沟区,北京六区长城资源的分区概貌介绍就告一段落啦,感谢大家的持续关注。

资料来源: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