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呢(三国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所为)

熟读三国历史,我们总会发现历史和《三国演义》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我们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里面,其实隐藏的让人惊讶的真相。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我们都知道刘备代表的蜀汉集团,一直备受拔高和正面神化,尤其是“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故事,发生在其身上,奠定其三国无法撼动的地位。

草船借箭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呢(三国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所为)(1)

今天,我们就要讲述《三国演义》中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故事——“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发生在赤壁之战事情最经典的故事之一。赤壁战争前夕,曹操统帅大军要占领荆州,还要征服东吴,而刘备和孙权建立的短暂的联盟,联手抵挡曹魏。孙权手下,有一位名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周瑜故意找茬,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草船借箭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呢(三国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所为)(2)

周瑜,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诸葛亮就找鲁肃帮忙,搞来20条船,以及几百士兵,数千草靶子。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呢(三国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所为)(3)

这就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然而在正史之中,诸葛亮只是促成了东吴和刘备的联盟,根本就没有在赤壁之战发挥出多大的本事,主持这个战役是周瑜,打败曹操的也是周瑜,连刘备也只是起到了助攻的作用。那么“草船借箭”到底是有没有这么回事呢?如果有,那么又是谁干的呢?

“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草船借箭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呢(三国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所为)(4)

原来“草船借箭”真正的主角是孙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