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

黄河是中国第二、世界前五的长河,同时也是我国内陆鱼类的天然栖息地。黄河的年径流量约为580亿m³,中下游河段“水少沙多”,上游河段水量充沛且清澈,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1)

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黄河流域的鱼类曾多达191种,多样性指数很高,独有的土著鱼是一大特色。在黄河沿岸,甚至还有民间传闻称河里生活着足以挑翻小船的大鱼!

2015年出版的《黄河鱼类志》中有记载,黄河鱼种名录中含有东亚鳇鱼、中华鲟、白鲟等大型鱼类,体重可达上千斤。其中,白鲟的成年体型最大,是国内公认的“淡水鱼之王”。这一记载证明,历史上的黄河确实可能存在过千斤以上的大鱼!

黄河渔获减少了80%?

说起黄河里的鱼,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黄河鲤鱼、黄河刀鱼等名气很高的鱼种。除了这些“标志种”外,黄河还孕育了27种土著鱼种,例如黄河鸽子鱼(学名北方铜鱼)、黄河雅罗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等等,这些鱼都是非常宝贵的水生生物资源。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2)

黄河中的特种鱼和常规鱼曾贡献了极为可观的产量,并在上世纪50~60年代达到高峰。据资源调查,50年代黄河流域一年的渔获量超过20万吨(1954年长江流域年捕43万吨),70年代的资源量开始急剧下降,很多鱼种相继“局部消失”,日本鳗鲡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3)

日本鳗鲡的生活史及洄游分布图

日本鳗鲡曾在黄河流域分布广泛,历史上在关中盆地、晋南洪洞、新绛、翼城等地均有发现。但由于中游三门峡等水库的阻拦,目前在陕西河段已经无法再找到野生的日本鳗鲡。产漂流性卵的北方铜鱼也是如此,青铜峡以上河段年产量曾多达15吨,但70年代后几乎在大坝下游绝迹。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4)

2020年,发表在期刊《中国水产》上的一份报告显示,近年来黄河渔业的产量比上个世纪下降了约80%~85%,渔获普遍呈现出小型化、低龄化的特点。反映在鱼的种类上,则是从80年代的191种减少到了2002~2008年的82种,这意味着约有57%的黄河鱼类“消失”了。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5)

需要说明的是,“调查中未发现”并不等于某些珍稀鱼种已经灭绝了,而是说明数量变少或者栖息地缩小了。当一个物种难以通过调查手段被采捕到时,背后的生存危机已经不容忽视了,如今的黄河雅罗鱼、鸽子鱼、鲟鳇鱼等皆在此列。

黄河里最大的鱼有多大?或达上千斤

黄河流域缺少大范围的本底性调查,上一次是在1981~1983年,此后40年全是局部性的调查,比如兰州段、山东段,难以反映出整体的概况。就目前而言,多个渠道的信息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黄河鱼的种类、数量、每年的渔获量确实已经大幅下降。

据渔业部门统计,近年来黄河流域每年的渔获量只有4~5万吨,连长江“无鱼”时期的一半产量都不到。如今,我们也只能通过文献资料来还原、模拟黄河在更早时期的渔业状况,当中的反差和变迁令人瞠目。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6)

和长江中几百斤上千斤的“巨物”一样,黄河中也曾存在同样级别的大鱼。在黄河物种名录中,体型最大的鱼当属白鲟,在四川渔民所说的“千金腊子万斤象”中,“万斤象”指的就是白鲟。

白鲟需要7~8年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寿命可能在29~38岁之间(注:估计值),常见体长为1~3米,体重可达150公斤。据鱼类学家秉志记载,南京渔民曾捕获到一条长7.5米,体重908公斤的巨型白鲟,这是迄今为止记录在案的最大白鲟个体,堪称长江里的“顶级王者”。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7)

白鲟的外观非常奇特,吻部狭长,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远看就像一把利剑,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剑鱼”。白鲟的腹部为白色,背部和头部为灰色,以鲥鱼、青鱼、草鱼等鱼类为食,在长江食物链中处于顶端位置。

由于数量稀少,人们对白鲟的生物学习性了解的并不多,它的捕食策略、极限体长、自然寿命到现在都是未解之谜。在黄河流域,野生的白鲟更加罕见,到现在连一个标本都没有保留。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8)

据史料记载,白鲟在古代被称为鲔,在黄河的干流和河口地区曾有分布(黄河经由大运河和长江相通),其数量在13~19世纪间下降。最后一次关于白鲟的记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此后再也没有任何的活体目击报道。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9)

除了白鲟以外,黄河的中华鲟目前也已基本绝迹,这种鱼体重可达500~600公斤,仅次于白鲟。此外,黄河流域四大家鱼个头也不小,普遍能长到1~2米,体重可达100斤以上,在部分支流湖泊中可能存在百斤大鱼。最出名的黄河鲤鱼则相对更小,一般不超过30公斤,10公斤级的就很罕见了。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10)

黄河禁渔四年后,“千斤大鱼”能否再现?

2018年,黄河流域第一次迎来全面禁渔,最初的禁渔时间是从4月1日~6月30日,只有3个月时间。在此之前,黄河上游的扎陵湖、鄂陵湖已在1995年开始禁捕,湖中的花斑裸鲤等珍稀土著鱼得到了保护。上游的宁夏段也是如此,2003年时当地野生鱼的捕捞量只有45万公斤,禁渔3年后资源有所恢复,渔获量也达到了90万公斤。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11)

2022年2月,黄河禁渔再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出通告,对黄河流域的禁渔制度做出了调整。根据该通告,黄河上游重点水域和河源区从2022年4月1日到2025年12月31日实行全年禁渔,时长近4年。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12)

从宁夏段至入海口,禁渔时长由2018年规定的三个月延长到了四个月,4月1日到7月31日为禁渔期。和四年前相比,今年新实行的禁渔期制度既延长了禁渔时间,又扩大了禁渔的范围,大通河、隆务河、沙湖、哈素海、乌梁素海等河湖都被列入了禁渔范围。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13)

我们可以看到,扩大禁渔力度正在成为趋势,在黄河渔业资源陷入衰竭的背景下,这种力度可以说是恰到好处。通告还特别指出:“鼓励地方实施更严格的禁渔期制度”,这也表明黄河重点水域的资源修复的确受到了高度重视!

那么禁渔四年后,黄河重点水域能否再现“千斤大鱼”呢?这个问题要考虑到黄河的生态现状,梯级水电站、水质污染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黄河白鲟消失的时间超过了50年,按照国际标准可以确定已经“灭绝”,从这个角度考虑,白鲟的重现黄河几率其实是很低的。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14)

但也有专家持乐观看法,认为在长江流域的干支流中可能还有个别白鲟存活。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时候还有四川渔民称看到过数米长的鱼类,而四川段的中华鲟早已销声匿迹,那条大型鱼类也有可能就是白鲟。另外在濒危物种红色物种名录上,白鲟目前仍是“极度濒危”状态,新的名单至今没有更新,其生存状态依然存有悬念。

黄河淡水鱼到哪里了(黄河的隐忧鱼储量减少80)(15)

长江中的白鲟有没有可能通过十年禁渔恢复生机,再通过大运河重返黄河呢?不管怎样,禁渔都将为濒危物种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即便千斤大鱼不能“返场”,现存的土著鱼也能从中享受到生态保护的成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