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算不算社交软件(QQ竟然不算社交时代的典型应用)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我推出了一个系列,讲一讲中国互联网风云激荡的三十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发展,经历了太多故事,也在一点一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亲历了纸媒时代到新媒体时代,这其中与互联网有平行,更有交集。媒体轨迹与互联网轨迹从不相干的状态,到现在紧密交织融合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属性和标志性事件。了解这些历史,有助于我们看清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并对媒体将来的走势做出清晰判断。

qq算不算社交软件(QQ竟然不算社交时代的典型应用)(1)

下面,我就互联网的发展、媒体传播路径以及新媒体融合的情况,做一个系列分享。

我把新媒体或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归纳为六个阶段,分别是论坛时代、门户时代,搜索时代,社交时代,移动时代和万物互联时代。每一个时代,我会就互联网发展、媒体发展以及电信业发展做出分析。

今天讲讲社交时代。

2009年,社交时代到来。社交,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博是社交,QQ是社交,微信也是社交。我更愿意把2009年到2015年定义为社交时代。因为在这一段时间内,最著名的两款应用先后诞生。

这里之所以没有把QQ作为社交时代的典型应用,是因为它打一出生,就是基于PC端的产品。那时互联网还处于门户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渴求远远大于社交。我的QQ号注册于1999年,2开头六位数,曾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当然,这也暴露了年龄。

qq算不算社交软件(QQ竟然不算社交时代的典型应用)(2)

2009年8月,微博开始内测。我是在8月31日发出了我的第一条微博。到现在已经13年了。通过微博的使用方式,你会发现,它是一款跨平台产品,也就是跨PC端与移动端的,两者可以通用。同时还支持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微博的产生很有意思。微博最早仿的是国外的twitter。它叫微博,是微型博客的意思。新浪微博采用了与新浪博客一样的推广策略,即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开设微型博客,并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用户在用户名后会加上一个字母“V”(认证个人字母V为金黄色,认证企业字母V为深蓝色),以示与普通用户的区别,同时也可避免冒充名人微博的行为,但微博功能和普通用户是相同的。

微博自打诞生那天起,就成为新闻的发酵地。后来经常提到的两微一端,第一微就是微博,其中包括大量政府机构、官员、企业、个人认证账号,开放的传播机制使新浪微博成为中国的“公共议事厅”。

微博的域名还有一段小故事。最早的时候,并非只有新浪微博,其他的像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等,几乎能叫得上名的大网站,都在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一时间,各种微博都在拉人,跑马圈地。为什么新浪微博会最终胜出呢?因为当时的老沉,采取了几项策略。一个是前面提到的,拉明星入驻。你想啊,每个明星都是一呼百应,粉丝众多。如果放在过去,你想见明星一面,与他近距离交流,想都别想。但是有了微博,你可以直接给喜欢的明星评论点赞,甚至还可以私信,如果能回应一下,岂不是要乐上天?所以说,得明星者得天下。当时新浪推得最狠的就是姚晨,被称为微博女皇,现在坐拥8400万粉丝。这是微博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另外一件事,就是他们注册了一个新的域名。最早微博的域名不是这样的,而是t.sina.com.cn,其他平台的微博也都是以t开头。突然有一天,新浪宣布,我的域名改了,叫weibo.com,顿时惊到了众人。“新浪域名的改变,大家都这样说:从前有个卖面包的,一个叫新浪牌面包、一个叫腾讯牌面包、一个叫网易牌面包,突然有一天,新浪牌面包改名了,其他几个品牌瞬间石化,原来他改名叫面包牌面包了…”。通过这样的几个手段,慢慢,新浪微博的名头越叫越响,后来干脆提起微博,那就是新浪微博。其他几家知难而退,团队或转或散,向其他领域进军了。

2011年1月,腾讯推出微信。要说腾讯做社交,那是有传承的,是从QQ开始,一路走下来的。最初,人们加入微信,是为了简单的通讯功能,那会叫网络对讲机,因为可以按着键,发送一段一分钟以内的语音,这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让大家觉得十分新鲜。后来随着“朋友圈”的推出,微信增长势不可挡。其实微信的底层逻辑是邮件,也是由邮件团队研发出来的。他们尽可能复用了原先QQ邮箱的整个后台协议和框架,所以每次发送一条微信消息,就真的是在通过微信后台向朋友发送一封微型的邮件。

慢慢地,微信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包括公众号、支付、摇一摇等等,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中国第一大应用软件。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2013年8月5日,微信将微信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运营主体是组织(比如企业、媒体、公益组织)的,可以申请服务号。运营主体是组织和个人的,可以申请订阅号。微信从一开始,就定位为一款移动端软件。很多人说,我现在也可以用PC上微信啊,也可以用PC看朋友圈啊。你说的都没错,这都是后来增加了功能,也是为了方便人们利用PC办公的时候,把微信当作一个工具。别看它比微博晚了一年多,但骨子里是基于移动端的产品。

(未完待续。更多《互联网风云激荡三十年》系列作品,详见【新媒体运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