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舍 稷下读书会每日一悟

作为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其中,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他批判吸收百家之长,是集大成的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稷下学舍 稷下读书会每日一悟?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稷下学舍 稷下读书会每日一悟

稷下学舍 稷下读书会每日一悟

作为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其中,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他批判吸收百家之长,是集大成的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

本篇主要论述了儒者的社会功效。在荀子看来,唯有以礼作为行为标准,并做到“志安公,行安修”和“法后王,隆礼义,定名分”的大儒,才能真正为人所称道。荀子还提出“圣人也者,人之所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师法和隆积,普通人也可以逐渐向大儒的境界靠近。

稷下读书会特别甄选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两大出版社的经典读本,以便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品读《荀子·儒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稷下读书会因此倡导以“每日一悟”的方式品读国学经典,具体方式如下:

1. 稷下读书会每天整理一段原文,结合注释和译文,供书友阅读;

2. 书友选择每日头脑最清醒时学习、思考;

3.建议整理记录感悟,或写在纸上,或发到文章下方的评论里与书友交流。


中华书局·方勇 李波评注

【原文】

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①,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②,则举统类而应之,无所儗㤰③,张法而度之,则晻然若合符节④,是大儒者也。

【注释】

①倚:通“奇”。

②卒:同“猝”,仓猝。

③儗(yí)㤰:因疑惑不解而羞愧。㤰,通“怍”,惭愧。

④晻然:形容合拍。晻,通“奄”,重叠,合拍。符节:古代做凭证的信物,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

【译文】

效法先王,总括礼义,统一制度,能从浅显把握广博,从古代把握现代,从一把握万,对那些仁义之类的东西,即使在鸟兽之中,就像能辨别白黑一样容易;离奇的事物、怪诞的变化,没有听到过,没有看到过,突然出现在某个地方,就会用纲领法纪来应付,没有什么疑惑不安,应用礼法去衡量,就会像符节相合一样合拍,这就是大儒。


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觉评注

【原文】

法先王①,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②,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③,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④,则举统类而应之,无所儗㤰⑤;张法而度之,则晻然若合符节⑥:是大儒者也。

【注释】

①法先王:有人以为是“法后王”之误,未必。

②浅、博:即前面所说的“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③倚:通“奇”。 

④卒(cù ):通“猝”。 

⑤懝:通“疑”。 㤰[zuò ]:同“怍”,惭怍,惭愧,颜面变色。 

⑥晻(yǎn ):通“奄”,覆盖,相合。 符节:古代出入门关时的凭证,用竹片做成,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双方各存一半,验证时两片合起来完全相符,才可通行。 

【译文】

效法古代的圣明帝王,以礼义为纲领,统一制度,根据不多的见闻把握很多的知识,根据古代的情况把握现在的情况,根据一件事物把握上万件事物;如果是合乎仁义的事情,即使存在于鸟兽之中,也能像辨别黑白一样把它辨认出来;奇特的事物、怪异的变化,虽然从来没有听见过,从来没有看到过,突然在某一地方发生,也能应之以道而无所迟疑和不安,衡之以法而如同符节之相合:这是伟大的儒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