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爱好者和传承者(太极拳友能回返到)

孙悟空跋山涉水求学长生之道,听说有三百六十旁门,其中:

“术字门中

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

“流字门中

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静字门中

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

并入定坐关之类。”

“动门之道

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太极拳爱好者和传承者(太极拳友能回返到)(1)

问菩提祖师此些旁门能长生吗?回答是“不能;似壁里安柱;似窑头土坯;如水中捞月”。沾染上了旁门不但不能长生,“还会大厦将颓,他必朽矣;大雨滂沱,他必滥矣”

旁门毕竟是旁门,正门在哪里呢?

月明清露冷,正值三更候,你看他从旧路径至后门外,朝中门去了。

传统文化乱像亦如这旁门左道,鱼目混珠,原本规规矩矩的书画界,搞得眼花缭乱。“怪字”、“丑书”堂而皇之,邪恶龌蹉的插画也竟然能上小学课本!

太极拳爱好者和传承者(太极拳友能回返到)(2)

看看太极拳界:

不知是哪个“大师”写了个“打手身法歌”

被打欲跌须雀跃,巧挤逃时要合身。

拔背涵胸含太极,裹裆护臀踩五行。

学者悟透其中意,一身妙法豁然能。

是说如在被发失重欲跌时,可以运用"雀跃"的技巧,使自己恢复稳定,这样能减少意外倒地跌伤的几率,一蹦一跳的"雀跃"是顺势而起的化劲动作。这是太极拳训练过程中一隅缝之显,功夫达到一定的层次自然出现的一种反应现象。陈家沟及其周边在文革前有很多功至自然出的陈拳传人,其功能达到自然反应的“触着返跌”的现象。有句话形容“浑身如同一块烧红的铁,你摸他哪里,哪里就烫你”。

太极拳爱好者和传承者(太极拳友能回返到)(3)

近些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好奇者一群又一群皆以此为荣,本是一隅角缝,却把这些东西搞专门训练,整日沉迷于能否让陪伴者雀跃一下,雀跃了,臆淫功至上层,喜不自禁,且不知千万个“劈头盖脸”正等在周边。好在和谐时期,不敢造次,否则如同那镇关西被鲁提辖三拳头开了两个铺子、做了一个道场(一拳打的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两拳打得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三拳头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一笑一叹了过。玩玩开心取乐无有不可,但不要说这种玩意能代表太极拳。

如此把相互试验感知的“小术”过分夸大化,倒也招引秃鹫苍蝇不少,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无知者误导偏离轨道,出现了一个盲目推崇的特殊热潮群体。传武界的败类如同瘟疫,我们应明察秋毫,避而远之。

太极拳爱好者和传承者(太极拳友能回返到)(4)

书画界如此,养生保健更是离奇怪异,“喝尿保健”有一大群信众、某地习俗“吃屎菜”不知恶心;好端端的太极拳锻炼惨遭末技小术改头换面,我们还不觉悟吗?!

“挨着各处何处击”是多年积累的纯正功夫,专门训练让人雀跃是偏歪斜径,一个珍珠,一个鱼目。

希望被“末”技挤占大脑的“太极友”们回返到“本”家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