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

导语:刚刚怀孕的症状是什么?月经周期停止?感觉腹痛或疲惫?其实在怀孕初期你的身体会从13个方面悄悄告诉你怀孕的喜讯!让我们快来看看都有哪些迹象吧!上医医无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问上医”与您一起分享健康知识!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人体健康的81.44%掌控在自己手中,您首先需要的是知道怎么做!“问上医”给您开启健康之门的力量,让您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有质量!“问上医”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我怀孕了吗?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怀孕,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果你有下面这些症状,而且你的月经期好久没来了,那么是时候去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怀孕了。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妇产科临床助理教授梅丽萨说:“怀孕后荷尔蒙分泌会导致身体产生微妙的变化,甚至在早孕测试还没有测出怀孕的时候,这种变化就已经开始发生了。”

怀孕初期的13个迹象

1.乳房胀痛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1)

女性腹部痉挛时可能会觉得快到自己的月经周期了,但实际上这是受精卵着床的迹象,子宫从这个时候起到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将要被大幅度拉伸。

更多健康知识:《孕期消水肿腿部按摩》请登录“问上医”网站或下载“问上医”客户端查看!

3.轻微出血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2)

很多女性都会把轻微出血误认为是月经期的症状,但25%的女性曾在受精卵着床时会出现这种迹象。如果女性注意到自己的月经期比平时短,那或许是怀孕了。

4.疲劳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3)

如果女性在上班时要忍不住打个盹儿,疲惫地完成不了每天的活动,更去不了健身房运动,那么她很有可能是刚刚怀孕了。“即使是在怀孕的早期阶段——怀孕两周以内——胎儿都已经开始消耗母亲的卡路里了,所以准妈妈才会非常疲倦,”梅丽萨说。

更多健康知识:《4种运动:缓解孕期疼痛帮助分娩》请登录“问上医”网站或下载“问上医”客户端查看!

5.乳头变黑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4)

最近乳房有没有明显的变化呢?孕激素会影响黑色素细胞的活跃性,乳头逐渐反映出深色。很多女性一开始可能没有注意到这点,但是在孕期表现会越来越明显。

6.恶心反胃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5)

85%的女性会在怀孕初期经历可怕的晨吐,在早上吐得一塌糊涂。而有些女性会在孕初期经历更微妙的晕车、晕飞机或晕船症。

更多健康知识:《孕期饮食安全:远离食源性疾病的7大要点!》请登录“问上医”网站或下载“问上医”客户端查看!

7.腹部肿胀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6)

是不是发现最近穿不上那条紧身牛仔裤了,怎么回事呢?孕期女性体内黄体酮水平大幅度提高,使女性消化变缓,导致腹部肿胀(在月经前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在月经来临之后肿胀会消失)。如果肿胀现象一直持续,那么月经期就永远都不会来,说明小宝宝已经在妈妈肚子里了。

8.尿频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7)

在怀孕初期频繁去厕所是肾脏积极作用的结果,因为在怀孕期间膀胱被子宫压迫,因此肾脏会更积极地排尿。

9.食欲大开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8)

这段时间准妈妈可能会食欲大开,一口气可以吃一大包薯片或者一大碗饭。梅丽萨说:“这是因为准妈妈过度疲劳的身体。她们的新陈代谢很快,所以需要补充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来保持能量平衡。”

10.头疼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9)

怀孕初期血液容量会触发频繁的头疼,但在身体适应了孕期激素调节之后,头疼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11.便秘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10)

导致腹部肿胀的激素同样会导致便秘,因为消化变缓,所以会导致便秘。而且随着孕期的发展,便秘症状还会更加严重。

12.情绪波动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11)

随着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上升,准妈妈会觉得非常沮丧,导致孕妇更容易情绪低落。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共同发生,头疼、腹胀、便秘、乳房肿痛等等,使得准妈妈情绪波动很大。

更多健康知识:《集思广益,15个孕期生活小智慧》请登录“问上医”网站或下载“问上医”客户端查看!

13.基础体温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前看出早孕(快来看看你是不是怀孕了)(12)

测量基础体温是每天早上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可以通过它推断出女性的排卵期。通常女性在排卵时体温会比平常高半度或更多,直到排卵结束。如果画出每天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发现曲线以及超过两周都没有下降趋势,那么很有可能是有孩子了。

“问上医”为您整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家庭医生协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牙科协会、美国癌症协会、美国眼科协会等国际一流健康机构的研究成果及美国权威家庭医生实践经验的中文版资料,为您提供一站式、权威、专业的健康解决方案。

本文版权属于问上医(wen31.com),禁止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admin@wen31.com。更多健康好文,请下载问上医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