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分几个区(山东省即墨区概况)

即墨区,是山东省青岛市辖区[1]。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余年。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境内地貌总体为低山丘陵,属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区。截至2016年底,即墨区共有7个镇、8个街道,总人口121.45万人。2017年10月30日,即墨区正式挂牌。[2]

即墨是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省级文明城市。2015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15位、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强”第7位。2016年,即墨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居全国第9位,成为江北第一县。[3]2016年5月,即墨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第四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4]2017年12月,青岛市即墨区为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历史沿革

据考古确认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

青岛即墨分几个区(山东省即墨区概况)(1)

历史上的即墨县城,现大部分已拆空

商、周时,即墨属莱夷地。

鲁真公十五年(前1046年),周武王实行封邦建国,市域西部为夷国封地。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纪人伐夷”,夷国古城址在今蓝村镇古城村。鲁襄公六年(前567年),“齐侯灭莱”,“莱共公奔棠”,棠之古城址在今移风店镇古城村。齐灭莱后,即墨属齐。周显王二十二年(前347年),齐威王以万家加封即墨大夫。当时的即墨城在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战国时期,即墨城是一个富庶繁华可与齐国都城临淄媲美的地方。

秦统一中国,即墨始定为县,属胶东郡。

西汉时,今即墨市境内除含有古即墨县的东南部外,尚包括壮武县、皋虞县、不其县等地。

新莽时期,即墨改称为“即善”,壮武改称为“晓武”,皋虞改称为“盈庐”。新莽灭后,“即墨”等旧名恢复。

东汉初年,皋虞县废除。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即墨、壮武、不其三县均属于魏,即墨县隶北海国,壮武县隶城阳郡,不其县隶东莱郡。

晋统一后,即墨、壮武两县的隶属关系未变,不其县属长广郡,且为郡治所在。

十六国时期,即墨一带在约100年间,隶属关系转移无常,大致先后属于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南燕等国。

南北朝时期,隶属于宋时,壮武县废除;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即墨县与不其县同时废除,并入长广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重建即墨县于今址,兼有原壮武、不其、皋虞三县故地,属莱州(东莱郡)。唐及五代时,属河南道莱州。

北宋时,属京东东路莱州(东莱郡)。

金改京东为山东,属山东东路莱州。

元时,山东作为“腹里”直属中书省,即墨先后隶益都路胶州、般阳府路莱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即墨县再次被废,析地入掖县、胶水(今平度市),约在元至正九年(1349年)前恢复建制。

明时,初隶青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莱州府胶州。

清初,即墨县属莱州府胶州。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胶州升为直隶州,属登莱青胶道,即墨县随属。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占胶州湾,强迫清廷划出沿岸的部分土地为德之胶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县仁化乡的白沙河以南地区和里仁乡的阴岛地区。

民国元年(1912年),沿袭清末旧制,即墨县隶属于登莱青胶道胶州。

民国二年(1913年),登莱青胶道改划为胶东道,胶州直隶州改为胶县,即墨县随属。

民国三年(1914年),废“州”制,即墨县直辖于胶东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隶属于莱胶道。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废“道”制,即墨县直隶于山东省。

抗日战争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山东省境内的国统区设立行政督察区,即墨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析第八行政督察区的部分县设立第十三行政督察区。即墨县隶属于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7日,日军侵占即墨城,即墨县属鲁东道(日军在占领区内将山东划为四道二市,青岛市直辖于伪华北临时政府除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日伪政权将即墨县划属青岛市,设“即墨乡政处”,1940年2月,改称“即墨区办事处”。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即墨县抗日民主政府于县境西北部的堤前村(今属移风店镇)建立。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大致以烟(台)青(岛)公路为界分为两县,路西地区为即墨县,路东地区为即东县,分别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1945年7月恢复即东县。解放战争时期,即墨县、即东县民主政权同属胶东区南海专区。

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即墨、即东两县也随即全境解放。

1950年春,南海专区撤销,即墨县和即东县同属胶州专区。

1956年3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改属莱阳专区。

1957年10月,改属青岛市。

1961年3月,改属烟台专区。

1978年12月,改属青岛市。

1989年7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撤县建市。[8]

2017年9月20日,国务院、山东省政府批复了青岛市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县级即墨市,设立青岛市即墨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即墨区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全市东西长76.25千米,南北宽36.25千米,面积1932.4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即墨区境内地貌总体为低山丘陵,地面高程多在海拔20-100米之间,平均海拔54.47米。地势大致呈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54.5%,以位于温泉镇与鳌山卫镇交界处的四舍山海拔最高,主峰海拔326.80米,是本市的最高点;西北部为平原洼地,约占总面积的45.5%。

气候

即墨区属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区,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春季风大,空气干燥,雨量较小,易发生春旱;夏季雨量集中,灾害性天气较多;秋季常受旱涝威胁;冬季雨雪稀少。年平均降水量708.9毫米,其中夏季约为年降水量的65%。多年平均气温12.1℃,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18.6℃。年积温4410℃,年均无霜期自西向东196-234天不等,年均即墨2726小时,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土壤

即墨区境内主要土壤类型有棕壤土类、沙姜黑土类和潮土类。棕壤分布在东南部低山丘陵区;潮土分布在西部平原区,沙姜黑土分布在平原区中的局部洼地。棕壤土类约占三分之二,其次为沙姜黑土,潮土类最少。另外,沿海地区分布有滨海盐土。

水文

即墨区境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过境河道引入水。年平均降水量737毫米。东部山丘地区多为花岗岩、玄武岩、地下水水量很少。西部大沽河沿岸地下水较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1亿立方米,地下水1.62亿立方米。保证率50%时可利用总量2.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9亿立方米,地下水1.35亿立方米。目前,全市共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4座,塘坝439座,拦河闸(坝)37处。全市主要河流有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墨水莲阴河、店集河、大任河、洪江河、王村河、温泉河、社生河、皋虞河、大桥河共14条。除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汇流于大沽河入胶州湾外,其余10条单独入海。五沽河、大沽河、桃源河为与莱西、平度、胶州的分界河,长度101.59千米,流域面积483.6平方千米,其它11条河总长176.81千米,流域面积1128.3平方千米。

4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1年,即墨区土地总面积178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2976公顷。[13]

海域资源

即墨区有海域2517平方千米,海岸线183.01千米,有丁字湾、栲栳湾、鳌山湾等10处海湾(港湾)。有田横岛、大管岛、小管岛、女岛等24个岛屿,其中田横岛为历史名岛。还有17处礁石、7个岬角、9处滩涂。沿海浅海水面积400平方千米,可供贝藻养殖的水面约3333公顷,滩涂1万多公顷。[13]

林业资源

2011年,即墨区林地面积共40761公顷,木材蓄积量62685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3%。2011年造林面积1405公顷,其中用材林375公顷,经济林130公顷,防护林900公顷。[13]

矿产资源

即墨区境内主要有重晶石、膨润土、砚石、麦饭石、花岗岩、玄武岩等。重晶石分布于市境西南一带,储量300万吨以上。膨润土多见于环秀街道办事处西山前村,储量500万吨以上。花岗石主要分布在鳌山卫镇一带。玄武岩主要分布在段泊岚镇毛家岭一带。麦饭石分布在市境东南部一带,储量较大,质地优良,矿床浅露,易于开采。[13]

水利资源

即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1亿立方米,地下水1.62亿立方米。地上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过境河道引入水。年平均降水量737毫米;东部山丘地区地下水水量很少,西部大沽河沿岸地下水较丰富。随区域、年际、季节的不同,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水资源占有量亦有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