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诗配图(贺知章历尽繁华后返乡)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诗配图?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关于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诗配图(贺知章历尽繁华后返乡)

关于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诗配图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贺知章36岁中状元离乡入仕,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伴君重臣。至86岁,历尽繁华后辞官返乡,阔别50年回到故园,在镜湖边写下《回乡偶书》两首,传颂至今。

但我却更喜欢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欣赏那种道尽世事沧桑,品味物是人非的感觉。

贺知章生于公元659年,卒于公元744年,活了86岁,算是盛唐的高寿诗人。他36岁中状元,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历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用当下的话说,他是妥妥的省部级高官。虽以状元出身得圣上器重做了高官,但他却仍是才子秉性,为人旷达不羁,自号“四明狂客”,时人对他也有“清淡风流”的点评。

贺知章诗才了得: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有“饮中八仙”之谓,还和宋之问、陈子昂、李白、王维、孟浩然等同为“仙宗十友”。他的诗作往往借景抒情,清新洒脱。《全唐诗》收录其十九首,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作品流传甚为广泛。“二月春风似剪刀”,“笑问客从何处来”等佳句更是脍炙人口,老少能诵。

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可以说是第一首的续篇: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如果说第一首《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贯穿和洋溢着一种愉悦、亲切的故乡情结,那么第二首《回乡偶书》更触及一个晚年归乡的状元高官,那种历尽人生繁华,参透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心境,甚至还有点“欲说还休”的引人入胜的韵味。毕竟从公元695年贺知章高中状元入仕离乡,到公元744年辞官返乡,这离乡在外五十来年的宦海沉浮,他经过了多少常人没有的人生历程。特别诡异的是贺知章写下此诗不久就撒手西归,有点像一首乐曲噶然而止。唐肃宗获报后还特发恩旨,追赠其为礼部尚书。这位才高八斗的“四明狂客”在自己家乡得以善终,以86岁高龄圆了“生于斯死于斯”的落叶归根的人生大梦。

我们今天欣赏贺知章的两首《回乡偶书》,当然也会因个人境遇及时事变化而联想到许多许多。我今特意书赏此作,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但愿当今的滚滚红尘之中,人人都能像贺知章老家的镜湖之水那样,不忘初心,无论你有多么春风得意,仍然能够保持旧时的波纹。

顺便提及,近现代以镜湖(也称鉴湖)为乡梓的名流还不少,如周恩来、鲁迅都是镜湖乡梓圈的杰出人物,这也是值得品味的地方。

让我们还是回到今天阅读欣赏贺知章《回乡偶书》的主题,我们似乎更加意识到:涛声依旧,原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人生境界哩!

(辛丑年秋分后写于深圳悟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