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帝国的发展史(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兴衰)

1370年4月10日,34岁的帖木儿头戴金王冠,系着帝王腰带登上王位,王公和异密们全都跪拜在他面前。帖木儿宣称自己是成吉思汗和察合台的继承者和接任者。

帖木儿帝国的发展史(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兴衰)(1)

但是,他的称号尚不明确,似乎是在1388年才采用了苏丹的称号。尽管被他和迷里忽辛共同扶上王位的哈比勒•沙汗早已公然站在迷里忽辛一边反对他,尽管他也确实想过要摆脱哈比勒•沙汗这个傀儡包袱,但他始终不敢把成吉思汗家族的傀儡皇帝们废除掉,因为他明白,自己必须在不可争辩的合法原则下行使权力,才能真正得到河中贵族们的服从。

最后,他另立了一位效忠于自己的成吉思汗宗王锁咬儿哈的迷失取代了哈比勒•沙汗,并把哈比勒•沙汗处死。锁咬儿哈的迷失可汗的统治是从1370年至1388年。

帖木儿帝国的发展史(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兴衰)(2)

他死后,其子被帖木儿推上王位,即马合谋汗(1388~1402年在位)。帖木儿帝国政府的政令,都是以适当的尊重和合乎礼仪的方式让这一显赫家族的后裔们签名颁发的。他们显然是一群被帖木儿操纵的傀儡,完全服从于帖木儿的意愿。用杜格拉特部穆罕默德•海达尔二世的话来说,撒马尔罕的可汗们完全被当作政治囚犯看待。

在对待统治权问题上,帖木儿便不再坦率,甚至持诡辩的态度。事实上,他已经以突厥统治取代了蒙古统治,用帖木儿帝国替代了成吉思汗帝国。对于法律,他并不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它,所以他从未提出过要废除成吉思汗的札撒而赞成沙里亚法或者穆斯林法律。

帖木儿帝国的发展史(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兴衰)(3)

正因为如此,在中亚居民眼里,他完全是一副成吉思汗继承人的样子,或者完全是另一个成吉思汗。而实际上,帖木儿行事所求助和依据的是《古兰经》,预言他将取得成功的是伊玛目和托钵僧。即使是在他与穆斯林作战时,他的战争也具有圣战的特征。

他只得谴责这些穆斯林--最近才皈依伊斯兰教的伊犁和回鹘地区的察合台人,或者是谴责容忍数百万印度教臣民的德里苏丹们对伊斯兰教的冷淡。由于缺乏成吉思汗帝国那样的稳固性和持久性,帖木儿帝国从一开始就显得极不平衡。

它呈现出的是突厥--波斯式的文化基础、突厥--成吉思汗式的法律体系、蒙古--阿拉伯式的政治和宗教信条。在这方面,帖木儿具有与欧洲的查理五世皇帝一样的多样性。

帖木儿帝国的发展史(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兴衰)(4)

不过,这些矛盾在他个人身上并不十分明显。或者说,这些矛盾隐隐约约突出他无与伦比的个性,即使经历了两大时期边缘上的几种文明的超人的个性。这个身材魁梧、头很大、皮肤呈褐色的征服者,总是把他的手放在剑旁边,能把强弓拉到自己的耳部,其枪法准确无误,和成吉思汗极为相似。

同时,他还和成吉思汗一样,奔走在世界各地,征服各个国家,并对其进行统治。然而,成吉思汗帝国在成吉思汗去世后仍继续存在了4个多世纪,虽然其后继者们多为平庸无能之辈;而帖木儿死后,其帝国虽然出现过沙哈鲁、兀鲁伯、忽辛•拜哈拉、巴布尔等天才的继承者,却依然很快就退缩到河中和呼罗珊这些狭小的地区。

帖木儿帝国的发展史(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兴衰)(5)

成吉思汗帝国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和他帝国建立的基础有关。它是建立在鄂尔浑河为中心的蒙古地区的古代帝国基础之上的,而不朽的草原帝国从古代匈奴人开始就已经建立起来,柔然和恹哒人从匈奴人手中继承了这一帝国,柔然传给了突厥,突厥又传给回鹘。

当成吉思汗出生时,这一帝国已经传到了克列人手中。这既是一种自然结构,即草原结构,又是一种种族和社会结构,即突厥--蒙古游牧主义结构。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唯一植根于自然规律之中的结构,因此比较牢固。这一自然规律促使游牧民不断地去寻找掠夺物,并竭力使掠夺之地的定居居民归顺于他们。

因此,草原帝国的建立和周期性的复兴,是人类地理学上的规律性之一。游牧民的草原帝国犹如洪水,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发生一次,左右着草原边境上定居居民的命运。这种状况直到定居居民在科学武器的应用上取得了人为的优势之后,才彻底结束。

帖木儿帝国的发展史(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兴衰)(6)

帖木儿帝国建立的基础则完全不同于成吉思汗帝国。帖木儿所统治的河中本身并不是帖木儿帝国建立的动力策源地,它仅仅是14世纪末表面上的一个地理中心,而它在当时成为风暴中心更是纯属偶然。

要知道,支配亚洲历史进程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以中国、印度、伊朗为代表的亚洲外缘的定居文明力量,它的特征就是以同化的方式将一个又一个的蛮夷之地逐渐征服,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同化的作用比武力更强大。第二种就是来自于游牧民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产生于游牧民所处的饥饿的威胁之中,就如同饥饿的狼群总要以某种方式掠夺膘肥肉厚的牛羊一样。但是,帖木儿帝国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情况。

帖木儿帝国的发展史(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兴衰)(7)

也之所以能在几年内震荡东半球,首先凭借的是他个人的超人的个性。“帖木儿”在突厥语中意为“钢铁般的人”,这也正是他本人的性格。

14世纪末,钢铁般的帖木儿把一个可怕的军事政权建立在了塔什干和阿姆河之间,虽然它是一个短命的政权。

在熟知了13世纪中亚的历史以后,应该知道,成吉思汗以前的河中突厥人尽管很勇敢,却极为散漫。当然,稍微近代的土库曼人和吉尔吉斯人的无政府状态就更不用说了。相反的《武功记》认为:在帖木儿帝国时期,这些河中突厥人似乎天生就具有军纪,其队形在击鼓或吹号之前就编排好了,队伍也不用口令进行编排。毋庸置疑的是,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历练之后,这些散漫的突厥人被严格执行的札撒训练成为各种兵种的职业军人,这在帖木儿对西伯利亚和印度的季节性进攻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帖木儿帝国的发展史(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兴衰)(8)

然而,两个世纪以来,这些勇猛的突厥军队甚至都没有机会来发挥和展示他们的性格和力量。在这两百年中,忽必烈统治下的鄂尔浑蒙古人征服的铁骑驰骋在整个远东地区,钦察汗国蒙古人的兵锋已经指到了维也纳的大门,旭烈兀蒙古人正力图饮马埃及河边,只有处在察合台境内突厥斯坦的这个帖木儿王国的突厥--蒙古人停顿哀叹,

他被三个成吉思汗兀鲁思紧紧围困而动弹不得。现在,帖木儿王国四周的阻碍全都拆除了:阻止河中人西进的波斯汗国已经不复存在,西北方向的钦察汗国已处于衰落之中,无力挡道。

帖木儿帝国的发展史(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兴衰)(9)

通往戈壁的道路也因蒙兀儿斯坦的毁灭而敞开,德里苏丹国因暂时的衰退而没有形成察合台初期时保卫印度河的屏障。于是,帖木儿统治下的这些长期以来被迫无所事事的河中人,迅速向四面八方出击扩张,以取得两个世纪以来的补偿,因为在那个时期,一直是外部的突厥--蒙古兀鲁思独自享受着征服的荣誉和快感。

帖木儿王朝的史诗,虽然在种族上属于突厥,但它实际上仍属于蒙古史诗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它来得比较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