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为什么是好产品(微信到底是什么产品)

微信为什么是好产品(微信到底是什么产品)(1)

干饭人习惯性摆出动作,但不知道该做啥。

0.

根据罗宾·邓巴的人际交往理论,人类的社交上限是148人,由此也被称为“150人定律”。当一个社交产品将用户好友数放得太宽,核心的社交体验就会出现问题。微信好友上限是5000,国内用户的微信好友数早已将148这个数字甩到屁股后。在微信里,用户的工作生活娱乐亲戚朋友熟人被混为一谈,恶意营销严重干扰社交体验。

当然,移动社交先行者path因为严格限制好友上限,使得用户能够获取内容的过少,最终于2018年关闭。但这并不能证明“150人定律”是错误的,只能说path在内容平台和社交推荐机制失败。path的失败向我们揭露了社交产品的更为底层的难题——用户的社交能力与社交欲望是相背离的。

微信的解决方案是:放任用户添加好友,然后利用关系链、群发、朋友圈、群聊、公众号等组成的内容工具实现弱社交生态,让用户主动筛选好友的密切程度。可是“都是生活所迫”,当所有人都开始在微信里讨生活时,微信就不是社交产品了,原地变形为水滴筹这样的慈善服务。普通用户每天打开微信,第一件事是分辨有没有欺骗,第二件事就是在向乱七八糟的好友分配自己的慈悲。

尚且年少的你,在微信这面镜子里一照,变成了曾经讨厌的模样。

打开微信,消除业障。所以那些头像签名朋友圈背景处处是佛的用户,深受微信生态从业者的喜爱。

1.

微信是一个用来管理成百上千熟人,并把他们转化为自己的资源、智库的工具。如果你精心筛选所有好友,加了上千个各行业大拿;如果他们发的所有朋友圈、转发的内容都经过精心筛选;如果你稍有能力精选有价值内容放入收藏……那你就拥有了一个专属智库。

即便你加不上行业大拿,你找出行业大拿的公众号,再加倍努力进行精心筛选收藏,也可以有相似效果。

而经过这一些,微信搜索对朋友圈、收藏、公众号的排序方案,让你瞬间拥有了定制搜索引擎的感觉。

如果你不是一个生活如此精细的人,那你可以取消添加好友验证但永远不添加他人,这样任何人都可以给你发消息,再多添加几个群聊,不久之后你可以从微信滚动的消息预览中感受到实时变化的社会百态,了解到最贴地气的社会趋势。当然,你要记得及时取消消息提醒。

而更多人的微信里是亲朋好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都去消除业障了。

……

同样是微信,有着无数种用法,不同人打开微信时的心态也不同,最终微信生态的走向变成了人性群体性动态变化的投射。

很多人受此负累又无可奈何。

微信生态到底是该利用人性,还是解放天性?显然微信团队和生态从业者站在不同位置。

2.

网络市场有一个梅特卡夫定律,说的是一个网络的价值跟他所拥有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当年这个节点还指的是电脑这种网络终端。随着社交网络的火爆,这两年又被应用到移动互联网上,而这里的节点被解读为用户量级、功能节点。

这个理论实在是太简单粗暴了,真实效果需要跑完具体的商业模型才有结论。

为了在资本市场吹大微信的体量,微信近两年也是拼命打造新节点——也跟腾讯的营收潜力挖掘殆尽,亟需拿出新的盈利增长点有关。

所以微信近些年必然要打造各种新节点,不过很有可能这些节点做了一半,发现增长乏力问题多多就会立马长期搁置,转投其他节点。小程序、小游戏、看一看、视频动态、小商店、圈子、视频号、红包封面、直播……近些年微信尝试的节点可多了,都是拼了命的要做平台,可基本上都做了一半就遇冷了,起起伏伏让投奔其中的从业者分外难受。

玩来玩去还是多加点群、参加点线下活动、筛选一批优质活跃好友最实在。有流量的地方都走一走,该抱的团赶紧抱,能赚的钱拿手里,一炮走红改变世界就别多想。

3.

许多人没想到,服务号这个感觉已经淘汰的产品,在微信开发社群里又火了起来。原因是服务号限制少更开放,虽然没有小程序那么好的留存工具,但足够满足开发者的社群营销需求。

特别是2020疫情,使得各家消费品牌着重向线上转移,原本的线下活动也变成了线上营销。而资本推动下企服和大消费赛道火热,预备在市场骤冷触底的情况下搜罗优质资产。

这一轮创投热潮中,线上推广成了重头戏,服务号H5技术成熟、玩法开放、成本更低、还能分享朋友圈,当然成为宣传推广的重要阵地。

而服务号第一波发展时,则遇到了2015大股灾,资本市场骤冷,原本轰轰烈烈的O2O创业立马停滞不前,围绕着服务号H5的线上服务推广也就未能起势。

微信也看到这一点,迅速推出小程序转发朋友圈功能,不过这一功能更像是一个H5中间页包装成小程序的模样,甚至还需要跳转一下才能进入真正的小程序内部。

所以,很明显微信生态的发展跟社会发展相对应。

微信更像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因为他足够复杂,所以对应的也更加相似。现实市场的趋势对微信生态具有正相关影响,毕竟微信不像其他产品一样会用持续的精细化运营来给平台持续造势。

4.

微信毕竟是一个工具,但这个工具属性的理解有差异,张小龙、微信产品技术团队与普通用户对工具的理解都不一样。从技术角度,微信是要在简洁的产品形态里,吸纳所有主流、有潜力的技术服务能力。

当然,可能大部分产品都有这样的愿望,但微信是离这个愿望最近的一个。过去,在3Q大战的阴影下,微信坚守社交和游戏业务,现在小商店、直播、流媒体、搜索等等,你能看到的主流互联网服务他都会涉足。商业模式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游戏分发、品牌广告,连直播打赏都要插上一脚,未来信息流效果广告、付费订阅甚至是消费品牌,都有可能掺上一脚。

技术开放平台是微信的梦想,内容和社交还是悠着点。

其实,当下腾讯围绕着微信生态服务,正在大手笔投资,并且这个投资已经从内容转向了产品工具,微信产品做不到的地方送钱送资源让嫡系做。

如果你愿意做腾讯的嫡系,围绕着微信做一套微信生态服务支撑平台,是一个不错选择。或者做系统服务商、实施商,可以长期发展。

微信也正在释放这些机会,微信群、搜一搜正在开放更多的场景接口,下一步收藏、朋友圈能否开放接口更让人期待。以实用小程序工具为基础,连接搜一搜打造内容池,将诞生一波服务需求。

工具类小程序与搜一搜结合后的玩法值得期待,预期会有新的刚需小程序工具类型出现,这是一个流量机遇,但不要恋战。

微信里的世界就是这么复杂,高贵地卖惨,还得守住有用这个底线;环境风向转得快,你还必须有长期的耐性;看得到的红利既丰饶又贫瘠,赶不上机会就只能猫着,问题是你还找不到一个能看清局势发展的地方猫着。

至于怎么玩微信来得好,微信官方又在推搜一搜的新玩法,点击看一看这个商业化新诅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