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心得体会(辛亥革命纪念日)

11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心得体会(辛亥革命纪念日)(1)

金秋十月,与“辉煌”相连。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之后,中华大地群起呼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自此终结。这便是中国近代史上以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富强为目的辛亥革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中华民族进入近代史以来第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现代的国家,历经百年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今天,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的“振兴中华”的目标,已然近在咫尺;辛亥革命志士们追求的理想,也已然逐步变为现实;我们今天的成就,已经在许多方面大大超出了他们当年的设想。

遗憾的是,当年内战遗留的台湾问题,仍然存在。

2016年10月8日,“台湾各界庆祝光辉十月”餐会在岛内举行,台湾各界统派团体齐聚一堂,高唱“少年中国”、“祝愿我的祖国”,高呼“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壮志未酬的悲情与壮志满怀的激情同时迸发,感染着每一个对民族复兴望眼欲穿的中国人。

过去几十年里的每一个金秋十月,两岸同胞都会各自庆祝同一段历史,却在N多年里少有交集,也让10月10日这个辛亥革命纪念日多了些许淡淡的哀愁。今天,正如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所说:即便“”势力猖獗,我们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将岛内统一力量集结起来,致力中国早日统一,共同恢复祖国的荣光。

孙中山先生痛心于“中国眼前一时不能统一”的“暂时乱象”,一生中多次谈及统一话题。他认为: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长江、黄河的流水一样,水流的方向或者有许多曲折,向北流或向南流的,但是流到最后一定是向东的,无论是怎么样都阻止不住的”,因为中国“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只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才能使“中国变成很强盛的文明国家”。

中山先生的话,今日读来仍然备感见解精辟、匠心独具,特别是那句“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是受害”,尤其值得今日之两岸共勉。无论是“去中国化”,还是抱着“”不放手,亦或是最近火遍网络的“对抗大陆压力”说,正在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当局,无论怎样耍心眼、玩计谋,都逃脱不了祖国统一的挑战,逃脱不了民心思安的历史定律。

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中山先生的嘱托——“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的使命”!

牢记使命,牢记初衷,才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后代在这个“光辉十月”里应该有的态度!(马萧萧)

【作者简介】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马萧萧之名出自《诗经·车攻》,中国文学以“萧萧”形容马鸣,由此诗始。

萧萧话两岸,我是认真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