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迷踪拳教学(为道塾龙史传真)

李小龙迷踪拳教学(为道塾龙史传真)(1)

《李小龙:无与伦比的斗士》封面书影

为道塾·龙史传真 | 世界柔道冠军海沃德·西岗:我在街斗中可以打败任何空手道冠军,但是却无法靠近李小龙

------

李小龙不接受许多来自顶尖武术家的赞美,直到他逝世。我认为很多人会嫉妒他,因为他太优秀了。除此之外,李小龙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毫不谦逊,而且他不愿意向任何人提出援助的要求。但是,他并不好斗,他不会自找麻烦。

当海沃德·西岗,这位前美国AAU柔道冠军及空手道黑带高手称赞他时,他很得意。

有一次,他向我解释道,西岗曾经承认过“他认为他能在街斗中可以打败任何空手道冠军,但是却无法靠近我。我认为这是我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赞美,尤其是从一个像西岗那样顶尖的武术家口中讲出来。”

“可是,你知道吗?”李小龙继续说道,“如果我和一位像他那样优秀的柔道选手在地面上缠斗时,我不会有任何机会。是的,如果说我的武技有缺陷的话,那就是 我的地面格斗技术,但我要告诉你,没有人能让我倒地”

他指出“除此之外,无论你的地面技多么的棒,你无法同时与一个以上的人格斗。我不在意你有多优秀, 当你的移动受限制的时候,你不会在与两个及以上的人的格斗中有任何赢的机会。”

李小龙迷踪拳教学(为道塾龙史传真)(2)

《李小龙:无与伦比的斗士》相关章节书影

·文字来源:节译自七十年代美国出版《李小龙:无与伦比的斗士》;作者:水户上原(美国《黑带杂志》原主编);译者:郑杰,译校:朱建华

·编者注:截拳道是以街头防身自卫为方向的科学格斗术,其技术系统虽然包含踢打摔拿全面技术,但更强调站立踢拳运动战,以尽量避免陷入缠斗,从而控制格斗空间,保持自卫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小龙或截拳道者不练习擒摔或轻视擒摔。因此,李小龙的所谓短板,只是就地面一项,相对于西岗这样顶尖的柔道高手而言,并非绝对)

------

李小龙迷踪拳教学(为道塾龙史传真)(3)

“柔道”吉恩·勒贝尔

为道塾·龙史传真 | 美国擒锁之父吉恩•勒贝尔:小龙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搏击,我们彼此都同意对方的观点

【为道塾按】 吉恩•勒贝尔(Gene LeBell),绰号“JUDO(柔道)”,是国际武术界著名的“擒锁之父”,好莱坞著名影视特技人。他早期的武术成就是全美柔道冠军和世界职业摔跤冠军。2006年,他曾与著名截拳道传人保罗凡耐克等一起被《黑带》杂志评选为“地球上最厉害的20个街头格斗专家”之一。他那百科全书般渊博的知识吸引了许多武术家来向他学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青蜂侠》期间,他与李小龙曾互为师友。

小龙是个伟大的运动家,这是我对他的最早印象。

他个子不高,但协调性很好。他有很多伸展动作,腿能踢得很高,并能出色的控制住自己的手脚。这家伙在他的领域里是个权威,一个真正的传奇人物,在他去世后的那些年里,关于他的传说有增无减。他在他的那个年代里是最棒的。我叫他小巨人......

小龙那时对于腿法练习下了很大的功夫。现在许多家伙热衷于腿法练习,但在当时并非如此。小龙对此作了大量的尝试,他所进行的实验以及得到的相关成果,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扩展开来。小龙的那些方法,在今天的武术家们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任何武术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些东西会被改变,但特色不会被改变。在功夫,空手道,柔道,当然还有截拳道的领域里,小龙是第一个超级巨星。他引领了时代的走向,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于这个领域的兴趣。小龙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周期性的。作为一个武术家,他改变了整个武术的定义,作为一个人,那些改变完全能够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无论对于什么他都会沉浸于其中。他希望成为一个演员,于是他成为了一个演员。他希望成为一名功夫高手,于是他给武术重新下了定义。

我要赞美我的老师们,小龙是我的其中一名老师,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我愿意相信他从我这里学了柔道和擒锁技,事实上他就是这么告诉大家的。小龙和我彼此教导,他教我腿法,并且向我展示了他的攻击方式。有很多老师教过我如何进行攻击,我模仿过其他人。但是我无法模仿小龙,我无法做到他所能做的。和我在一起训练的时候,如果他那时130磅的话,那他已经重了不少了。而我体重190磅,有着一个填不满的胃。所以我所学的技术需要适合我那巨大的体格,反之亦然。

他总是那么的出类拔萃。我尊重他这样的男子汉,如同我尊重他这样的武术家一样。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我们彼此包容,高度尊重对方。

小龙在好几部电影里使用了我给他示范的技法,有些是我教他的擒锁技。在他的最后一部电影,未完成的《死亡游戏》里,他对贾巴尔使出了勒颈技法。我和小龙做过很多次那样的练习。我向他展示如何将这些技法在电影以及真实格斗中灵活运用。我给他示范过如何让人“窒息”(译者注:三角绞)的技法,其实这个词不是很恰当。那些擒锁技应该被确切的称为“睡眠”,因为你所做的是减缓了头部血液的供应,并没有彻底让它停止。那样你的对手会睡着。我曾经用这种技法让成百上千的人失去了知觉,而没有人为此而受到伤害。我也弄断过对手的手脚,把他们送进了医院。就好像我告诉小龙的那样,只要正确运用,“窒息”技法是实用且安全的。我教过小龙一种反夹臂的窒息技法,这会对气管造成损害。

小龙对于这类技法掌握得很好,运用得也很快,但是他喜欢站立的面对对手,这样他就能手脚并用的快速发动攻击。我喜欢这个家伙,也很赞成他的观点,最主要的是,他是一个顽强的对手,我支持他,是因为他的手脚在身体前方运用,比在地面更为有效。我们的意见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但是我们始终彼此包容,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一个伟大的老师......

在私人课程上,一开始他会为我安排做一些伸展运动,提高我的身体柔韧性,然后我们开始练习,里面包括了绞技,锁腕,锁腿,锁膝,柔道摔法,以及反擒锁的技术。他把大多数时间集中在摔法上

像他一样,我是最早教授交叉训练的老师之一......

在小龙去世之后,我和他儿子国豪一起训练......小龙和国豪曾经为了自己的电影而练过一些花哨的动作,而我不这么做,但是他们懂得在赛场上会发生什么。

小龙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搏击,我们彼此都同意对方的观点。

·以上文字来源:节译自七十年代美国出版《李小龙:无与伦比的斗士》;作者:水户上原(美国《黑带杂志》原主编);译者:郑杰,译校:朱建华

------

为道塾·龙史传真 | 世界柔道冠军海沃德·西岗:李小龙对我说,你最好躺在地上不起来

“到了2000年,当综合格斗开始大行其道,近似争论又在国际武坛此起彼落。于正反两方面舆论相继缠夹之际,美国著名柔道家西岗终按捺不住,发表了一篇对这场辩论深具影响力的文章,他在其中写道:

李小龙现在不能回答你们的问题,但以我与武术的渊源,我自问是具有一定资格来做个评价。在个人40多年来习武经历和战绩,无论在站立战、卧战或综合式格斗中,可以让我感到吃惊和诧异的人不多。但与李小龙每次交手,却总令我有此感觉,因为不论技术和内容,小龙总会不断推陈出新。

对他的参加比赛实力,我完全不存怀疑,于没有规例的实战场合,我更认为李小龙的‘可怕程度’,应该是比赛的四倍

西岗更在文章中,谈到他有一次和李小龙的交手感受——于站立对阵当中,李小龙一直令他无所适从。那次,两人交手不久,红了眼的西岗,决定与小龙终极一拼:

我便主动躺在地上,并示意李小龙来进攻,好让他尝尝闯进柔道冠军天地的滋味。李小龙立即与他保持距离,对峙一会儿后,再退,在示意表明不会参予‘卧地’邀请之余,却平静的对我说:‘你最好一直躺在地上不起来。’”

文字来源:摘自2006年《拳击与格斗》文章《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

编者注:通过以上海沃德和勒贝尔的相关回忆,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为什么李小龙事实上熟练擒摔地战技术,并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但却并不将它作为截拳道主体技术的内在原因——因为李小龙将截拳道定义为“科学的街头格斗 技”,缠斗不可能成为无限制街斗的首选技艺。不管如何,擒摔技术仍然是截拳道技能树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干脆利落的配合击打实施快摔(后来的散打快摔理念和截拳道如出一辙),如何防止被拖入地面,如何迅速从倒地状态恢复到站立状态,是截拳道训练的重点和主导。动不动贴身或主动倒地缠斗,是截拳道者竭力避免的,这是截拳道技战术与MMA比赛技战术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

李小龙迷踪拳教学(为道塾龙史传真)(4)

海沃德·西岗

李小龙迷踪拳教学(为道塾龙史传真)(5)

李小龙与海沃德·西岗。据李小龙弟子冯天伦说:海沃德是李小龙很敬重的不多的武术家之一

李小龙迷踪拳教学(为道塾龙史传真)(6)

海沃德封面书影

李小龙迷踪拳教学(为道塾龙史传真)(7)

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武术杂志《黑带》封面人物

海沃德·西岗(Hayward Nishioka)个人英文简历

Hayward Nishioka is the retired Professor of Kinesiology and Health, Los Angeles City College for 41 years teaching judo as a credit course.

His education culminated in an MA.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A.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 CSULA.

He obtained these credentials – California Community College Chief Administrator Credential, Supervisors credential, and Instructors credential, (Lifetime) Standard Secondary Credential.

He has attained the status of 8th Dan (since 2002).

As a competitor:

Placed 5th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1965 and 1967

Pan American Games Gold Medalist, Winnipeg Canada 1967

U.S. National Grand Champion 1965, runner up 1970.

U.S. National Champion 1970, 1966, and 1965

U.S. Overall Kata Champion 1978 and 1979

He has also been the “A” level Coach for USJI at the following events: Head Coach for Guido Sienne, Tre Torri, Canada Cup, Good Will Tournament to Argentina, Pan American Championships (twice), World University Games, Pan American Games in Cuba. Assistant Coach at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1987,1989,1993,1995,1997,1999. 84 Olympic Training Site Manager.

He has acted as “A” level IJF Referee at the following events: World Military Games (twice), World University Games, Pan American Games (twice), Pan American Championships (twice), Kano Cup, Fukuoka Cup, Canada cup, German Open, Dutch Open, Hungarian Open New York Open, U.S. International Invitational (Numerous times), 1996 Olympic Mat “A” Technical Observer.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Past President of California Judo, Inc.

Past President (NANKA)

Past First Vice President (NANKA)

Past President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ollegiate Judo Association

Past Chairperson of Public Relations (USJI)

Past Chairperson of The Teachers Institute (USJF)

Past member of the following Committees:

Teacher Institute (USJI)

Referee Commission (USA Judo)

Promotions Committee (USA Judo)

Law & Legislation (USJI)

Standards (USJI)

Endowment (USJF)

Athletes Representative (USJI)

Coaching Committee (USJA)

Current Chairperson of Coach Development (USJF)

Current member of the following committees:

Board of Directors and Board of Examiners (USJF)

Teachers Institute (USJF)

Development (USJF)

Promotions (USJA)

Board of Directors (NANKA)

From his list of publications are

Foot Throws, Ohara Publications

The Judo Textbook, Ohara Publications

Judo Heart and Soul, Ohara publications

Training for Competition Judo, Ohara Publications

Excellence in Judo, Palacio Publications

</>He has produced over 35 videos on judo, the first “I (HEART) JUDO” bumper sticker published in the early 1980’s

and the first popular ‘throws of judo chart’ published.

He has published over 150 judo articles in various magazines, plus others electronically.

Among honors received are

Scholarship to Tenri University

Kodokan Kenshusei

Selected to demonstrate nage no kata at the All Japan Championships 1962

Member of the U.S. Goodwill Team to Europe 1964

Member of 2 U.S. Judo Teams to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1965, 1967

Black Belt Hall of Fame; for competition 1967, for coaching 1972

The Johnny Osako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fereeing

Shodan in Shotokan Karate

Shodan in Kendo

为道塾·龙史传真 | 以事实为依据,了解你不了解或或因不了解而误解的李小龙和截拳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