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宁夏塞上江南美篇(宁夏篇之闽宁情深)

7月11日,连日来酷热的银川迎来了一场大雨,冲刷城市的喧嚣,近30名台湾青年和两岸媒体跨越了山和大海,也在10日踏入宁夏,开启了在宁夏的“黄河游记”。

10日,台青们走进宁夏石嘴山市沙湖景区,感受到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交融的美景;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工业遗址公园,感受西北工业城市的华丽变身。11日,台青们来到了银川市闽宁镇,在这他们将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呢?一起来看看吧。

神奇的宁夏塞上江南美篇(宁夏篇之闽宁情深)(1)

“刚来时没有房子,我们就用化肥袋子搭了帐篷。那天刚做好饭,沙尘暴就到了。”11日,台青们在谢兴昌家里静坐,听着谢书记说闽宁镇过去的故事。谢兴昌是闽宁镇福宁村原村支书,也是第一批从西海固山区搬迁到闽宁村的移民,也是主旋律扶贫剧《山海情》男一号马得福的原型人物。在谢书记口中,《山海情》情景再现,也让台青们更加深刻感受闽宁镇在脱贫攻坚之路上坚定信念。

神奇的宁夏塞上江南美篇(宁夏篇之闽宁情深)(2)

“这边民生、经济上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宁夏人民为了让生活更加美满去努力,让我非常感动。”台湾青年朱天奇第一次来到宁夏,在听完谢书记的述说,他更想去看《山海情》。

神奇的宁夏塞上江南美篇(宁夏篇之闽宁情深)(3)

过去风吹沙走,现在生态宜居,20年间闽宁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荒凉贫瘠的“干沙滩”到“金沙滩”,闽宁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离不开黄河的滋养,离不开移民们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闽宁协作的帮扶。

神奇的宁夏塞上江南美篇(宁夏篇之闽宁情深)(4)

闽宁协作经过“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蝶变,闽宁镇建设“一城两园”,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劳务产业、光伏产业、旅游产业”五大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神奇的宁夏塞上江南美篇(宁夏篇之闽宁情深)(5)

“福建省和福建人民20多年来对宁夏全力的帮扶,这情谊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和脑海里,这是我千言万语都说不完的。”谢书记对着两岸媒体说,手用力地握着台青的手,将感激之情都融入其中。

闽宁镇从无到有、从穷到富,从“赤贫”生活走向全面小康的变迁,是以闽宁协作为代表的东西协作的缩影,是易地搬迁脱贫的成功典范,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神奇的宁夏塞上江南美篇(宁夏篇之闽宁情深)(6)

据了解,本次“台青黄河游记”主题活动以黄河文化为主线,从黄河入海口溯源至黄河源头,走访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青海9个省区。(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薛睿 封晓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