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的弓弦用什么材料做的(制作一张上好的弓往往需要跨越三年时间)

古代弓箭的弓弦用什么材料做的(制作一张上好的弓往往需要跨越三年时间)(1)

相较于文字、车轮这些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发明,弓箭的作用却时常为人们所低估。拉弦迫使弓身弯曲储存能量,再猛地松开弓弦, 使弓身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将储存的能量迅速而激烈地释放出来,把搭在弦上的箭弹射出去,这就是弓箭。弓箭这种简单而又伟大的工具的发明,使得人类从此可以在远距离上准确并有效地杀伤目标,不必再冒着巨大风险近身肉搏。这堪称火器诞生之前,人类双手最伟大的一次延长。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16 世 纪这一相当长的时间里,弓箭以及由弓箭衍生出的弩箭,一直在人类战斗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古代弓箭的弓弦用什么材料做的(制作一张上好的弓往往需要跨越三年时间)(2)

(上图)在杭州市萧山区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7000~8000年)中发现的弓身。这张弓残长121厘米,中部(弣,也就是弓的把手处)宽3.3厘米、厚2.2厘米,残存的两端宽3厘米、厚2厘米。整张弓用桑木削制而成,弣用树皮包裹,外涂漆。树皮仅见一层,并多有脱落。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弓,同时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漆器

人类最初使用的弓,用单根木材或竹材做弓身,装上植物纤维、动物筋或皮条充作弓弦。而箭矢,只是一支把一头削尖了的细木棍或细竹棍。这正是《易经·系辞传下》中所谓的“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这样的弓箭,是原始人类长期智力发展与经验累积的结晶,但也相当粗糙落后。随着弓箭制作技术和使用技巧的不断提高,先民不仅学会了在箭的一端装上石片或骨头的箭镞,以提高箭矢的杀伤力;还学会了在另一端装上鸟类的羽毛,以增强箭矢飞行的稳定性;甚至还掌握了制作早期复合弓的方法,增强了弓身的强度和韧性。

弓的常见分类诸如:单体弓,弓身基本用一根材料加工制造而成;加强弓,用相同或相近材料叠合而成;复合弓,弓身使用多种不同材料复合制造而成;长弓,短弓;直拉弓,弓身较直;反曲弓,弓身弯曲……这都是相对概念。一般而言,单体弓多长弓、直拉弓,复合弓多短弓、反曲弓。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没有长的、直的复合弓,抑或短的、弯的单体弓。早期的复合弓与其说是多种材料复合制造的产物,不如说是对单体弓强化改良的结果,可以说是介于单体弓和真正复合弓之间的存在。因此自19 世纪末以来, 世界上有不少弓箭研究者采纳英国考古学家奥古斯都·皮特·里弗斯(AugustusHenry Lane-Fox Pitt Rivers)的三分法:根据弓身构造,将弓箭分为单体弓、加强弓、复合弓三种。

弓箭的常见发展演进轨迹,一般为:单体弓—加强弓—复合弓。单体弓虽然制作简便,可由于单一材料的弹力有限,多数情况下张力不足。故而单体弓需要加大体积以资弥补,但也导致了形制笨重,不便使用、携带。长期盛行单体弓的欧洲大部分地区面对这一问题,通过形态上的设计改进,以及在选料、加工上的精益求精来加以应对。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阿金库尔战役(Battle of Agincourt)中,造就辉煌胜利的英格兰长弓手们所使用的英格兰长弓(严格来说,称“威尔士长弓”可能更准确)便是欧洲单体弓的杰出代表。

古代弓箭的弓弦用什么材料做的(制作一张上好的弓往往需要跨越三年时间)(3)

(上图)在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与铜器铭文中,有大量与弓有关的象形文字或图形符号出现,其形状几乎皆为双曲反弯。这些象形文字最终演化成了现在使用的“弓”字,它仍依稀保留了几分双曲反弯的形状

反观亚洲多数地区与欧亚草原地带上的各个文明,却通过对单体弓的强化改良,逐步发展出了复合弓。直至现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制弓工艺。比如赫哲族,他们用水曲梨木做弓身,成形后,以鱼鳔胶将鹿筋粘合于弓身。再如鄂伦春族,他们是以落叶松或榆木制造弓身,再以鹿或犴的筋加强。而鄂温克族,则用黑桦木做弓身的里层、落叶松木做弓身的表层,两层之间夹垫鹿或犴的筋,并以鱼皮熬制的胶粘牢。这些都是留存下来的,典型的加强弓(或早期复合弓)实例。至于中原地区,则早在商代晚期便已开始使用比较成熟的复合弓——双曲反弯复合弓了。

早在公元前11 世纪,欧亚草原地带上的一些民族就已经开始使用双曲反弯复合弓了。而中国开始使用这种弓的时间,则可能还要更早。

到了春秋时期,以干(多层叠合木材或竹材,用以制作弓身的主体)、角(一般为牛角)、筋(动物筋)、胶(用动物的皮与组织等制成的胶)、丝、漆为六种主要制弓材料的中国复合弓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考工记》中,有《弓人为弓》一篇,对当时的制弓技术做了详尽的总结。材料选择、加工方法、部件性能、装配流程等诸多方面在书中都有详细要求和规定。另外,书中还对应注意事项, 以及“怎样的弓适合怎样的人”之类的问题, 也进行了分析。世界上对复合弓制造技术的详细记载,最早便见于此。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里,不仅中国的制弓技术,甚至整个亚洲的复合弓制造技术,与《考工记》中的记载内容相比,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考工记》之《弓人为弓》一篇,虽然反映了当时弓的规范化制造流程和标准,但也有着地域和时代上的局限性。这本书主要是根据春秋战国之际齐国的情况来写作的。其实由中国各地考古发掘的实际情况来看,春秋战国时使用的弓,既有复合弓,亦有单体弓。复合弓里,弓身以被《考工记》视为最次等的干材——竹所制成的,为数甚多。从弓身长度来看, 短的70~ 80 厘米,长的则超过210 厘米。在此范围内,各种尺寸的弓都能见到,远不止《考工记》所言的上(152 厘米)、中(145 厘米)、下(138厘米)三种规格。这些正体现了地域上的差别。

古代弓箭的弓弦用什么材料做的(制作一张上好的弓往往需要跨越三年时间)(4)

时代上的差别,则可以从制作时间直观地反映出来。《考工记》所记载的那样繁复的工艺流程,从准备材料到最终制成一张弓,往往需要跨越三年时间。在制弓作坊中,由于各项工作可以交错进行、流水作业,故而定期都会有一批成品出炉。特别是在弓箭还作为主要兵器,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国古代, 即使是一家规模较小的弓箭作坊,每批次生产几百甚至上千张弓也都是可行的。但单就一张弓而言,其耗时是难以缩短的。此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用材上的要求提高与细节上的精益求精,导致制弓耗时更长。譬如清代八旗弓匠制作的官弓,从准备材料到最终制成,跨越四个年头亦属正常。当然,到了20 世纪末21 世纪初,由于开始将电动机械和工具投入传统弓的制造,让依旧遵循传统流程的制弓工序,耗时得到了明显的缩短,但通常也要一年多时间才可制成一张好弓。

本文摘自《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

古代弓箭的弓弦用什么材料做的(制作一张上好的弓往往需要跨越三年时间)(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