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到底怎样(复旦一路走来多艰辛)

说起复旦就想起震旦,这并不是顺延,而是两个概念的名词。震旦是古时候人们对中国的一种称谓,尤其是在东南亚和西亚的国家,当时对于中国是充满着好奇与尊敬。

在他们认为,中国位于大陆的最东方,旦就是太阳的意思,能够喊醒太阳的这个民族,一定是了不起的。

复旦到底怎样(复旦一路走来多艰辛)(1)

其实我在想,当年于右任邵子力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创办的学校称之为复旦,这不就是要恢复曾经振兴世界的这种节奏,恢复华夏固有的精神。

说实话,于右任他们能够自掏腰包开办这所大学,估计并不是心血来潮。这是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教育才能够救国,也才能够兴国,这一点在今天看来非常容易理解。可是这样的事放在一百年前,就不是一件光是花钱的事。

复旦大学位于上海市,现在是国家一类重点大学。然而在一百多年前,能够挑起这样的重担的,不仅仅是靠几两银子,更多的是民族的大义和肩上的责任,这才是最为珍贵的。

复旦到底怎样(复旦一路走来多艰辛)(2)

于右任是近代大书法家教育家,因此对于教书育人,这位老先生可谓是情有独钟。于老先生曾经是老同盟会成员,更是蒋公的老师。尽管政治见解不同,然而在振兴华夏的这件事上,于老先生可谓是当仁不让。

有意思的是,于老先生不仅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更是上海大学和西北科技农业大学的开山鼻祖。可以说,在教育这一领域,于右任与邵子力一样,是中国教育高地的一座丰碑。

1905年,于右任与邵子力创办复旦公学,这就是今天复旦大学的的前身。辛亥革命初期,复旦的经费吃紧,学生们的住宿都成问题。

复旦到底怎样(复旦一路走来多艰辛)(3)

这个时候于右任已经是交通部长,于是直接汇报给中山先生。孙中山对于教育也是非常重视,于是便专门给复旦批下一笔款子,用于买地皮修建学生宿舍。

1935年,北京发生一二九学生运动,远在上海的复旦师生立即响应,在上海市府游行示威,反对所谓的华北自治,遭到反动警察的残酷镇压。

1941年,复旦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学府。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在全国解放前夕,复旦大学的一千多名师生奋起反对把复旦迁到台湾的打算,坚持在校园里护校,一直到解放军接收上海这才告一段落。

复旦到底怎样(复旦一路走来多艰辛)(4)

紧接着陈毅司令员命令军管复旦大学,直到上海局面稳定后才开始撤离。也就是在上海市政府的强力保护之下,复旦大学很快就开始复课,而此时一批爱国教授纷纷登上复旦大学的讲坛,这其中就有著名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和老舍等人。

五十年代,复旦大学开始拆分,海洋系转入山东大学,同时暨南大学的文法系转入复旦大学。更有意义的是,毛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写了校名,如今依然耸立在复旦大学的校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