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真的存在吗(你知道妈祖真实的身世吗)

有关妈祖身世的研究

妈祖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信仰,早在元代即有《明著录》记载了妈祖显灵的传说。明清时期,还有《天妃显圣录》、《勅封天后志》等书相继问世。不过,这些书的出版,距离妈祖信仰诞生的北宋时期已有数百年,即使是元代的《明著录》一书,距离妈祖诞生的北宋也有200多年了。因此,妈祖生前的情况,至今不是很清楚。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妈祖的出生地、身份、家世也都有争议,有必要进行详细地分析。

一 有关妈祖的出生地

《天妃显圣录》及《勅封天后志》二书对妈祖的诞生地记载不同。《天妃显圣录》说,天妃的祖先林保吉归隐于莆田湄洲岛,数代后天妃林默出生。以此推论,妈祖应为湄洲岛人。《天妃显圣录》一书的编纂者是明代僧人照乘,他的记载反映了明代莆田人对天妃信仰的认识。不过,清代乾隆年间林清标编成的《勅封天后志》一书则有不同说法,《勅封天后志》的开篇,有一幅“贤良港图”及图说,其文曰:“《莆阳志》载,‘贤良港之山如象形横亘;居民数百家,俗呼黄螺港。’乃天后生长乡。”按,《莆阳志》是宋元时代的莆田志书,多次重编,最后一次是在明代初年,此书今佚。该书所说贤良港位于渊洲岛对岸的大陆一侧,是一个渔港,住着数百户人家。此处要注意的是:天后之称号是清代才出现的,所以,《天后志》中贤良港“乃天后生长之乡”这句话肯定不是出自宋元的《莆阳志》,而是清代林氏家族的说法。

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1150年)

妈祖真的存在吗(你知道妈祖真实的身世吗)(1)

天妃故里遗址崖刻

妈祖故居在贤良港的说法与妈祖家族的迁徙有关。元代黄仲元指出:“旧记,妃族林氏,湄洲故家,有祠”。这说明妈祖出身的林氏家族原来住在湄洲岛上。按照福建人的居住习惯,没有特别的理由,祖居是不会放弃的。即使子孙迁往各地,祖居总会有一部分人留下。但在明代初年,福建沿海发生了“迁海岛民”事件。弘治《兴化府志》记载:“湄洲屿,海上岛屿若湄洲,若上黄竿,下黄竿,口夫南日山,宋元以来,居民甚多。洪武初以勾引番寇遗祸,地方守备郡指挥李夷奏迁内地,岛屿遂墟。湄洲在大海中,与极了(港口)相望。林氏灵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永乐中,贵人曰三宝者下西洋,为建庙宇,制度宏壮,谓海上大获彻应云。”以上叙述了明代初年湄洲岛的曲折历史。关于迁岛事件的发生,起因是倭寇与海寇的勾结。明初浙江方国珍被朱元璋消灭之后,余部下海成为海寇。他们与倭寇勾结出没海上,不擅海战的明军对其无可奈何。朱元璋发现,由于政府对边远海岛上的民众统治不力,他们常与海盗往来,成为海盗的耳目,便下令将边远海岛上的渔民迁到内陆。这事也波及了福建。洪武二十年(1366年)六月左参议王钝清的建议:“徙福建海洋孤山断屿之民居沿海新城,官给田耕种。”这一命令施行后,福建沿海许多岛屿民众都被迁人内地,在莆田沿海,湄洲岛、南日岛、黄竿岛等等,都成了无人岛。林氏家族应是在这一背景下从湄洲迁到了贤良港(即黄螺港)的。迄至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莆田的形势才发生变化。万历《兴化府志》记载:“国朝洪武五年,封孝顺纯孚济感应圣妃。永乐初,中使郑和等下西洋,奉神之海上,有急,屡见光怪,归,请旨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可见,湄洲的天妃庙是在明永乐年间恢复的。天妃庙既然可以重建,岛民应该也可以返回本土。但是,当时的形势还很不稳定,明朝随时可能重申海禁。林氏家族若是回到湄洲岛上,也许可以长久地住下去,也许没几年又被官军赶出岛屿。看来林氏家族的主体选择了贤良港为永久居住地,所以,才在贤良港建了“天后祖祠”。清代林清标的《贤良港祖祠考》一文说:“港之祖祠,前代已有建立。明水乐十九年,上以天后屡著灵异,闻祖祠已坏,特命内官赴港修整。”如上所云,至少在永乐十九年贤良港就已经存在,并得到官府拨款修治。以后,林氏家族开始有天妃为贤良港人的说法。这些说法也影响了明代的儒者朱淛,他说:“宋元间,吾莆海上黄螺港林氏之女,及笄蹈海而卒,俚语好怪,传以为神。”这是最早指天妃为贤良港人的文献。不过,朱淛是一个著名的儒者,他将天妃信仰当作“淫祀”,并不认真对待。例如,他是这样考证天妃神话的:“天妃封号,则不知起于何时……夫上天至尊无对,谁为媒灼,以海滨村氓弱息作配于天。其无理不经,谬姿舛逆,与邺人为河伯娶妇之事尤为怪诞也。大抵胡元尚鬼,各处守土之官摭神异以闻于朝,辄取显迹海上,故海人尤尊事之……要之所谓天妃者,亦古之寓言所谓无是公、乌有先生之类耳。”以上这段话表明朱淛不知宋代即有湄洲神女信仰,他对天妃信仰的知识有限,不过人云亦云而已。所以,他说天妃为黄螺港人,只怕是受了林氏后裔的影响,其实不足为据。明代多数文献还是沿用宋元的史料。认为天妃为湄洲屿之人。例如,林登名的《莆舆纪胜》一书说:“湄洲屿,一名鯑江,有黑白搏石为碁子。屿在大海中,与琉球相望。……湄洲屿上有天妃宫。天妃,都巡检林第六女,母王氏,世居莆之湄洲屿。今宫即其故地也。”

妈祖真的存在吗(你知道妈祖真实的身世吗)(2)

妈祖祖地遗址碑刻

迄至清代,朝廷重视天后信仰,而贤良港的“天后祖祠”也被确认为妈祖的宗祠,官府曾到天后祖祠祭祀妈祖,这大大加强了贤良港林氏家族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贤良港林氏家族进一步宣传贤良港为妈祖的祖籍地。许多妈祖庙也到贤良港来祭祀天后祖祠,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对林氏家族来说,贤良港祖祠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信奉者在周边各族姓中的地位,它是值得争取与维护的。我想是在这一背景下,林清标等人才会反复强调贤良港为妈祖诞生之地。实际上,该说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例如,如果说妈祖诞生于贤良港,她怎么会死在海峡对岸的湄洲岛上呢?要知道湄洲岛海峡宽约六七里,坐汽船过渡也要十几分钟,古人摇船摆渡,至少一二个时辰。妈祖作为一个女性,出远门到海岛上去的机会不多吧?所以,妈祖的真实故居应是在湄洲岛,而贤良港的林氏家族,确实是宋元时代奉祀妈祖的家族。因明代初年朝廷的迁海岛民这一政策,湄洲岛林氏家族的主流被迁到贤良港,天妃祖祠也被搬到贤良港,这才产生了妈祖祖籍地之争。湄洲岛现有的林氏家族,应当也是唐宋妈祖家族的后裔,不过,他们是明代林氏家族的再移民,其正统性比不上贤良港林氏了。

二 湄洲神女与林氏家族

妈祖真的存在吗(你知道妈祖真实的身世吗)(3)

《天妃显圣录》中有《天妃诞降本传》的专章,其中关于妈祖的诞生是这样记载的:

“天妃,莆林氏女也。始祖唐林披公,生子九,俱贤。当宪宗时,九人各授州刺史,号九牧。林氏曾祖保吉公,乃邵州刺史蕴公六世孙州牧圉公子也,五代周显德中为统军兵马使。时刘崇自立为北汉,周世宗命都点检赵匡胤战于高平山,保吉与有功焉。弃官而归,隐于莆之湄洲屿。子孚承袭世勋,为福建总管。孚子惟悫讳愿,为都巡官,即妃父也。娶王氏,生男一,名洪毅,女六,妃其第六乳也。二人阴行善,乐施济,敬祀观音大士。父年四旬余,每念一子单弱,朝夕焚香祝天,愿得哲胤为宗支庆。岁己未(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夏六月望日,斋戒庆赞大士,当空祷拜曰:‘某夫妇兢兢自持,修德好施,非敢有妄求,惟冀上天鉴兹至诚,早锡佳儿,以光宗祧’!是夜王氏梦大士告之日:‘尔家世敦善行,上帝武佑’。乃出丸药示之云:‘服此当得慈济之贶’。既寤,歆歆然如有所感,遂娠。二人私喜曰:‘天必锡我贤嗣矣’!越次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960年),三月二十三日方夕,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室中,晶辉夺目,异香氤氲不散。俄而王氏腹震,即诞妃于寝室。里邻咸以为异。父母大失所望,然因其生奇,甚爱之。自始生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命名曰‘默’。”

文中提到的莆田林氏家族是福建最有名的世家大族之一。福建自古有一个说法:“林陈半天下,黄郑满街走”,就是说,福建汉姓中,以陈、林、黄、郑四大姓最多。其来由是:福建原为蛮荒之地,汉武帝平定闽中,将原有的闽越国居民迁到江淮一带,闽中更加荒凉。四百年之后,中原地区发生战乱,西晋永嘉年间,北方游牧民族攻克西晋首都洛阳,洛阳贵族数万人被杀于黄河之边。其余的晋人华族见中原已不可定居,纷纷渡江南下,建都金陵,史称“东晋”。其中,有四大家族南迁人闽,“林、黄、陈、郑是也”。所以,福建有晋江、晋安、洛阳江等地名,都与南迁的晋人有关。由于中原战乱不已,南迁的晋人不复北向,世为闽人,林、黄、陈、郑也就成了福建的四大姓。林姓家族中,以莆田的“九牧林”最为有名。关于“九牧林”,《文献通考》一书记载:“林蕴集一卷,陈氏曰,唐邵州刺史林蕴复梦撰,藻之弟也。见儒学传。蕴父披苏州别驾,有子九人,世号九牧林氏。其族至今衣冠诗礼。以蕴所为父墓碑考之,其八子为刺史、司马,其一号处士。而披之父为饶阳郡守,祖为瀛洲刺史,盖亦盛矣。”据以上记载,林氏家族中,有林披之祖为瀛洲刺史,林披之父为饶阳郡守,林披为苏州别驾,林蕴为邵州刺史,林蕴之兄弟林藻为岭南节度副使,而林蕴的九个儿子中,有八人为刺史司马,唐代的州刺史又称太守,简称州牧,林家之中有至少有四个刺史以上的大官,另有多人任职州司马之类的官员,所以号称“九牧林”。可见,唐代的莆田林氏家族是一个著名的世家大族。

妈祖真的存在吗(你知道妈祖真实的身世吗)(4)

天后祖祠中的“本支世系考”

不过,妈祖的先祖林圉、曾祖林保吉、祖父林孚、父林愿四人,在正史上都找不到其名。因此,林圉是否担任过州牧、林保吉是否担任过统军兵军使的高官都有疑问。至于林孚所任福建总管,虽说这一职务在唐代前期出现过,但在林孚生长的唐末五代,早已没有这一职务。其时福建最高行政长官是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而历任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在史册上有明确的记载,其中并无林孚其人。至于都巡官林愿,都巡官应为都巡检的简称。都巡检一职起源于北魏,原是一个领兵的大官,后来渐成为州郡常设官。五代时的都巡检是一个握有一州重兵的官员,迄至宋代,都巡检是负责州郡地方治安的官员。一般地说,一个县级单位设一个巡检。都巡检的职务很少见。林愿生长的五代后期,莆田等地名义上隶属于南唐,实际上由泉州刺史留从效掌权。这一时代,都巡检尚是流行于北方的官职,福建要在宋朝统一之后才有都巡检一职,所以,林愿任都巡检也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林氏家族一向以出文人而出名,但在《天妃显圣录》的记载中,林保吉、林孚、林愿都是武官,这与家族传统不符。《天妃显圣录》毕竟是一部出于明代的书,它对其林氏家族的记载有些错误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天妃显圣录》中有关林氏家族的记载有疑点,因而引起部分学者的怀疑,他们认为:妈祖未必出生于莆田著名的林氏家族。事实上,古人已经有这一疑问。明代莆田名士周瑛在《兴化府志》一书中说:“予少时读宋郡志,得绍熙初本,亦称妃为里中巫,及再见延佑本,称神女,今续志皆称都巡检愿女,渐失真矣。”可见,就周瑛所接触的史料来看,妈祖生前只是莆田湄洲屿的一个普通的乡村姑娘,连姓氏也不很清楚,只知道她是一位女巫。但随着湄洲神女神话的传播,妈祖的名气越来越响,于是,莆田的林氏大族将其收纳为林氏子孙。这一观点影响了后世许多学者。然而,妈祖姓林,其实早在廖鹏飞的著作中就有出现,而廖鹏飞的文章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妈祖文献资料,所以,妈祖出身于湄洲屿林氏,大概是不会有错的。不过,宋代的湄洲屿是海隅小岛。当地人的文化水准不高。南宋莆田大儒林光朝在其信中曾说到湄洲岛:

“人生一世,稍稍如所欲,便可做得数件好事。不然读尽天下书,亦是生来分得此券,不谩过此一生也,前不到村。后不到店,乃是怅然而活者。某老矣。所志愿在读书,不当如此扰扰过却。自日偶闻,有说海中一山名眉洲,隔岸视之约五七里许,一水可到此洲。乃合两山蜿蜒之状,有千家,无一人读书。亦有田数十顷,可耕可食,鱼米极易办。可以卜室读书。隔绝人世,无宾客书尺之扰。岛居之乐,惟某为知之。”

林光朝晚年想寻找一个地方隐居读书,湄洲岛是他看中的地方之一。从林光朝的叙述来看,当时的湄洲是一个有1000多户人家定居的地方,岛民有的务农,有的打渔,但交通不便,没有人读书,当然不会有秀才之类的人物。所以,林光朝认为,隐居当地就可躲开宾客太多的烦恼。这说明宋代的湄洲岛受儒学的影响较小。而九牧林是一个诗礼大族。族内人才辈出,这与湄洲屿的文化氛围有很大距离。其次,九牧林氏的祖先林披在唐代以《无鬼论》一文得到嘉赏,史册记载:“林披初为临汀曹椽。郡多山鬼,披著《无鬼论》。刺史樊冕表为临汀令,廉使李承昭奏授临汀别驾,知州事。”可见,以林氏的家族传统,其子女以巫为生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明代的费元禄是这样解释天妃生前的:“天妃林氏,本闽著姓也。旧在兴化军宁海镇,即莆田县治八十里滨海湄洲地也。妃禀纯灵之精,怀神妙之慧,少能婆娑按节乐神,如会稽吴望子、蒋子文事。然以衣冠族,不欲得此声于里闬间,绝迹栉沐,自赚而已。居久之,俨然端坐而逝。芳香闻数里,颇有灵验。”在此文中,费元禄妈祖生前有女巫之才,但因出生于诗礼世家,所以从来不显示自己的巫法,直到去世后人们才知道她有法术。这种解释自成一体,但很勉强。《天妃显圣录》记载了不少天妃生前以巫行法的故事,若没有这一点,她不会得到人们的信仰。所以,妈祖一定是生前出名的,死后才会得到后人祭祀。可见,从家族传统来看,湄洲屿林氏未必是属于九牧林的。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推测。另一种可能是:在晚唐一度声名显赫的林氏家族,在五代崇尚武力的时代,已经没落,林氏子孙散居于莆田各地,也有一支住在海边的湄洲屿,他们大多不读书,家族中有人以巫法谋生,因而产生了“湄洲神女”这一人物。可见,宋代湄洲林氏最多是“九牧林”的庶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