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前应该做什么(还是处江湖之远)

隐居前应该做什么(还是处江湖之远)(1)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代的读书人往往会通过科举出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所谓“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朝看尽长安花”。但出仕以后的仕途充满了不定数,同僚倾轧,上级责难,下级拆台,尤其是皇权至上人命如草芥的封建社会!当诸如此类的隐忧和灾难有了来临的前兆,为官者往往用“隐居”来躲避灾难。而“隐居”又分为三种,即所谓“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隐居前应该做什么(还是处江湖之远)(2)

​这三种隐居者代表了三种生活态度:

第一种:看破人生,解甲归田,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第二种:身在喧闹的市井中,在为官和隐居之间找到平衡点。

​大隐的代表人物是东方朔。东方朔虽是皇帝跟前的红人,但“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反而被别人当做娼优,喜剧人生开始,悲剧人生结束!小隐的代表人物是东晋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陶渊明的晚年却是过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饥寒生活。而纵观中隐的代表人物白居易,则是“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前后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官至二品”的富豪生活,是陶渊明和东方朔都不能相比的。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中进退自如、善于自处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既有敢于直谏、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一面,又有在遇到挫折时淡泊隐逸、乐天知命的一面。他的一生,既有“三登科第”任翰林学士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也有被贬江州司马的满腔愤懑凄凉情怀。 在宦海沉浮中,白居易最后以刑部尚书身份结束仕途,一生可谓非常圆满。白居易从一介书生到官居二品,实现了他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政治抱负。

58岁的白居易,写出了《中隐》这首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看来,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需要有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或如陶渊明能甘于平淡无畏贫困,或能长袖善舞进退自如如白居易,亦或如东方朔般言辞滑稽头脑敏捷!

子非鱼,安之鱼之乐?过什么样的人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