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决战黄海(大决战中的小人物)

大海铭记不朽,大决战中的小人物

——新老版中途岛之战不同在哪里?

大眼

摘要:11月8日,本年度最受期待的战争大片《决战中途岛》在中国内地和北美同步上映,这部新版反映中途岛大海战的战争片和四十多年的老版《中途岛之战》不同在哪里?

甲午大海战决战黄海(大决战中的小人物)(1)

【头条号首发】

故事的开头不同

11月8日,本年度最受期待的战争大片《决战中途岛》在中国内地和北美同步上映,而早在四十多年前的1976年,美国也曾拍摄过一部在当年可以算是大片级别的《中途岛之战》,那么,同样反映中途岛海战的两部战争大片不同在哪里?

老版《中途岛之战》是从1942年4月杜立特空袭东京开始,从历史上看,杜立特这次空袭行动平息了日军高层对下一步进攻方向的争议,日军正是为了彻底消除美军对本土的空袭威胁而发动了中途岛作战。从这点上来说,以杜立特空袭入手,没有一点问题。但对于太平洋战争的历史不是太了解的人,这就有些突兀了。

甲午大海战决战黄海(大决战中的小人物)(2)

而这次新版《决战中途岛》则是从珍珠港事变开始讲起,这就比较完整了。对于这段历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从珍珠港事变,尼米兹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为振奋低落的士气组织反击——杜立特空袭,从而引发了中途岛海战。

从珍珠港说起,是个非常聪明的选择,因为珍珠港和中途岛对比太强烈了。偷袭珍珠港时,日军精心策划严格保密,参战官兵都抱定必死之心——飞行员都不携带降落伞!结果偷袭行动完全出乎美军意料,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中途岛的情况恰恰相反,日军已经被早期的一连串胜利冲昏了头脑,完全不把美军放在眼里。片中就有日军在战前的推演中曾出现了美军航母伏击日军舰队的状况,但却认为不可能,改为美军航母从珍珠港出动重新推演。反倒是美军要报珍珠港的一箭之仇,同仇敌忾,以哀兵的姿态决死一战,加上破译日军密码完全洞悉了日军计划,结果成功打了日军一个出其不意的伏击。

同样是描写中途岛海战导火索的杜立特空袭,老版只是非常简单地几个轰炸镜头,一笔带过。但新版就相对比较深入了一些,不但将因为遭遇日军警戒船而不得不提前起飞,对东京的轰炸,以及杜立特飞到中国之后得到中国军民的救助掩护都提到了,只是影片中的中国游击队都戴着斗笠,而浙江地区的百姓基本不戴这种明显有南方沿海地区特色的斗笠。

甲午大海战决战黄海(大决战中的小人物)(3)

从小人物的视角

老版中途岛近乎于纪录片,非常接近于写实,主要也是从双方高级将领的视角,尽管也有一些基层官兵的桥段,但完全都是必须要涉及根本无法忽略的基层人员,而且戏份很少,属于不可或缺的打酱油角色。

新版中途岛则主要是从美军“企业”号航母上几名飞行员的视角为主线,相比之下,双方的高级将领,美军的尼米兹、哈尔西、斯普鲁恩斯,日军的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山口多闻等,反而都成了配角。

虽然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通常也大都是从高级将领着墨,很少有提及基层官兵的。但恰恰不可否认,正是众多小人物,才决定了大历史的走向。

首先就是“企业”号航母上的第6轰炸机中队中队长克拉伦斯·麦克拉斯基少校,当时他率领33架SBD出击,到了侦察机报告的日军舰队所在位置,却并没有发现日军舰队,这是因为日军舰队已经改变了航向。而此时,SBD的燃料只够半小时了,麦克拉斯基少校判断如果日军改变航向的话最有可能是向北,所以决定率领机群转向北面——这个决定后来被尼米兹誉为“中途岛海战中最明智的决定”!

甲午大海战决战黄海(大决战中的小人物)(4)

向北飞行了约20分钟后,美军飞机就发现了日军舰队,随即立即展开攻击,一举击沉了日军3艘航母。如果麦克拉斯基这个小人物当时一念之差,只要稍稍犹豫,或者改向其他方向,那么就可能和日军舰队失之交臂,中途岛海战的解决也很有可能彻底改写了。

片中另一位主要人物,“企业”号航母上的第6侦察轰炸机中队中队长迪克·贝斯特上尉,当天的战斗中,他两次率队出击,两次投弹,命中日军“加贺”号和“飞龙”号两艘航母,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因为这天飞行时间过长,吸入了座机因为换气机过热而产生的有毒气体,引起了潜伏性肺结核,不得不在这场战斗后离开了飞行中队,并在两年后因病退役。不过影片中却是将导致贝斯特罹患肺结核的原因归咎于飞机上的氧气出现杂质,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

甲午大海战决战黄海(大决战中的小人物)(5)

以飞行员的视角作为主要切入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从这个角度通过特效技术,真实再现了舰载机从航母起飞、降落以及空战的场景。得益于如今的电影技术,能够几乎逼真还原这些场景,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这也是当年老版电影所无法表现的。

从SBD俯冲轰炸机飞行员的角度,冒着日军战舰发射的漫天防空炮火,不顾一切的俯冲投弹——这样的场景,绝对是令人震撼的!当年,无论俯冲轰炸机还是鱼雷机,在对水面战舰进攻攻击时,投弹前为了确保命中,都要飞出一段航向不能有一点改变的“死亡航程”,向着扑面而来的猛烈炮火,向着随时可以带来死亡和毁灭的炮弹——飞去,需要何等的勇气,看过这部影片可以有所了解了。

甲午大海战决战黄海(大决战中的小人物)(6)

影片还有还有一位戏份颇重的小人物,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情报参谋埃德温·莱顿少校,影片最开头的引子就是莱顿还是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助理和山本五十六对于战争的讨论。可以说,莱顿实个贯穿全片的人物,莱顿从珍珠港的挫败,到重新振奋,赢得了中途岛的胜利,不正是当时整个美军的象征?由于他没有能够准确判断出日军对珍珠港的偷袭,作为太平洋舰队的情报参谋,对于美军遭到的惨重损失,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莱顿本人也对没能向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及时提出预警而深感内疚,认为自己肯定会因为失职而被撤职,不上军事法庭就已经是上上大吉了。但接替金梅尔担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尼米兹却将他留任。对于尼米兹的这份信任和器重,莱顿可以说是“士为知己者死”,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最终和摩玛破译的罗彻福特一起成功地准确分析判断出日军进攻中途岛的情报!此后,莱顿作为情报参谋在整个战争期间都辅佐在尼米兹身边,到了战争后期,他甚至成了尼米兹一天都不能离开的左膀右臂,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为尼米兹的诸多重大决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建议。

甲午大海战决战黄海(大决战中的小人物)(7)

而且新版中途岛比较客观还原了尼米兹、莱顿和罗彻福特三个之间的关系,在老版中途岛中 ,尼米兹和罗彻福特关系非常密切这显然不符合历史。尼米兹对罗彻福特并不了解,更谈不上熟悉,他更熟悉和信任的是莱顿。

而在以前的所有和中途岛海战的电影中,几乎都没有出现这个至关重要的小人物。

战争中的温情

老版中途岛,基本上是写实的,全部围绕着战役的发展这条主线来展开,除了虚构的一位美军飞行员麦克和美籍日裔女友的感情戏,作为仅有的点缀之外,几乎全是冰冷的金属质感的战争戏。

新版的中途岛在这一点上就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有对在珍珠港事变中牺牲的战友缅怀,更有麦克拉斯基、贝斯特和莱顿这些小人物的家庭与亲情。在战争中,直面战争的残酷,不仅仅只有奋战在第一线的战士,也有在后方的军人家属。

出征前,飞行员们和家人片刻的团聚,在酒吧里喝酒跳舞,宁静平和的生活在战争中更是显得难能可贵,和随后血火交织的惨烈战场,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甲午大海战决战黄海(大决战中的小人物)(8)

前方的战斗在激烈进行着,后方的家属则聚在一起,交换最新的前线消息。当得知美军有一艘航母被击沉,很多飞行员阵亡,这些家属充满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对奋战在前线的亲人,那份牵挂,更是将战争对普通人的折磨,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战斗结束,勇士凯旋。家属们聚集在码头上等待亲人归来,当看到自己的亲人从战舰上下来,迫不及待隔着码头的隔离网说上几句话。再到终于可以毫无阻隔相见,千言万语都已经融入了紧紧地拥抱。

描写战争,自然少不了火爆的战斗场面,同时也会有双方高层运筹帷幄的较量,以及情报机关的分析研究,这些紧密围绕战役的文戏,但是充满了温情的家庭和爱情,也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更是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既有烽火硝烟,也有温情似水,两者有机地结合,正好是最完美的互补,这也是新版中途岛的比老版进步的地方。

偶然中的必然

中途岛海战,美军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却赢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很多人都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日军的运气太差了。甚至还有“命运的五分钟”之说,这次《决战中途岛》中也有“命运五分钟”的桥段,虽然并没有很刻意地渲染,但还是通过向南云报告还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出击准备用电影寓言表现了这一说法。

但实际上,南云下令第二攻击波的飞机卸下炸弹换上鱼雷,正常情况下,最少需要两小时,而在一个半小时后,美军SBD俯冲轰炸机的攻击就开始了。差的可远远不止五分钟!

确实,在战争中是存在很多偶然因素。但是,在偶然中都蕴含着必然。就以麦克拉斯基发现日军舰队来说,当他在侦察机报告海域没有发现日军舰队后,就率机群向北搜索,此时飞机上的燃料已经快要到不得不返航的时候了,就发现在海面上有一艘驱逐舰正在孤零零地航行,那是日军“岚”号驱逐舰为了攻击美军“鹦鹉螺”号潜艇而离开舰队主力单独行动,麦克拉斯基看到这艘驱逐舰就明白自己的搜索方向对了!循着这艘驱逐舰的航向继续飞行,才最终发在燃料用尽前找到了日军航母!

甲午大海战决战黄海(大决战中的小人物)(9)

可以说,美军“鹦鹉螺”号潜艇对日军舰队的攻击,是极其关键的契机。没有“鹦鹉螺”号的行动,日军“岚”号驱逐舰也不会离开舰队,成为麦克拉斯基的“引路人”。要是没有看到“岚”号驱逐舰,由于燃料已经快到极限了,麦克拉斯基很可能是不得不选择返航的。

“鹦鹉螺”号的行动看上去是个偶然,但又是必然,因为在战争期间,美军的潜艇相当活跃,袭击日军海上运输,侦察日军动向,营救落水飞行员,等等,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场决定战争命运的决战中,潜艇又以这样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对这一细节,以前很多介绍中途岛海战的影视剧里都是没有提到的,但这次《决战中途岛》有了很详细的描述。

所以,从各方面来看,《决战中途岛》确实是本年度最佳的战争片,没有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