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的发展历程(洪门的由来)

与青帮类似,"洪门也是种秘密的结社组织,有人说,因为明太祖年号“洪武”,所以才拿洪字来起名的,如辛亥革命元老陶成章在巜教会源流考》中就说:“天地会"即"洪门”……何谓洪门?

洪门的发展历程(洪门的由来)(1)

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故又名"天地会",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洪门"名字的由来都是恢与反清复明有关。有关这一点,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道,"洪门者"创设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以前,明朝之中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起屡蹶,性虏拼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之。迨至康熙之世,清朝以盛面明朝之忠烈,变残废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结成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然其事必当极其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觉也。夫政府之爪牙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为士绅,故凡所谓士大夫之类,皆所当忌而须严为杜绝者,然后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潜滋暗长于异族专制政府之下。以此条件而例会,则以演戏为之,盖此最易动群众之观听也。其传部思想,已不平之心,复仇之事以表之,此最易使士大夫闻而生厌,远而避之者也,其固结团体,则以博爱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顾,患难相扶,此最合乎江湖旅客无家游子之需要。而终乃传以民族主义,以期达其反清复明之目的焉。

洪门的发展历程(洪门的由来)(2)

孙中山先生在这段论述中明确指出,洪门创设于明朝遗老,是一个有着鲜明的民族国家之思想,以反清复明为政治宗旨的具有革命意义的秘密团体。孙中山先生的这种认识,促使他积极向洪门靠近,甚至为更好地借助于洪门的力量,达到自己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的革命目的,他自己也加入了洪门组织。

洪门的发展历程(洪门的由来)(3)

其后为了更加明确反清的革命志向,孙中山又建议举行洪门总注册,并且代表致公堂拟定新章程,从而使得洪门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革命团体,这一举措推行之后,美洲华侨七万多人共捐赠款项约21万美金,强有力的支持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需要。孙中山先生曾经很感慨地说,"海外华侨,若无洪门,则华侨民族意识,不能如此坚强"。有关洪门的创立时间有许多说法:一说是起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3月25日;一说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7月25日

洪门的发展历程(洪门的由来)(4)

据某些史料记载,洪门祖先谱系有"始祖""五宗""前五祖""中五组","后五组","五义""五杰""二师"等按照香堂上供奉的牌位,这些人分别是:始祖:洪英,傅清主,顾炎武,黄梨训,王夫之

五宗:文宗史可法,武宗郑成功,宣宗陈静南,达宗万云龙,威宗苏红光

前五祖: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世开

中五祖:杨仗佑,方惠城,吴天成,林大江,张敬之

后五祖:李式地,红太岁吴天佑,林永超,姚必达

五义:郑君达,谢邦恒,黄昌城,吴廷贵,周洪英

五杰:郑道德,郑道方,韩龙,韩虎,李昌国

三英:郭秀英,郑玉兰,钟文君

二师:男军师史明鉴,女军师关玉英

洪门崇尚儒家创导的"三刚""五常""五伦""八德"等伦理道德并将其作为洪门的道德规范和精神武器。"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伦"即"处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关系的准则";"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们还将"五常"中的每一字都树立一位古人的事迹来作为榜样:"仁"一帝尧的让贤,"义"一孟堂君养士,"礼"一周公制礼,"智"一许茂公的神机妙算,"信"一关公封金挂印护嫂寻兄。洪门还用诗歌来称颂:"君明臣良正朝纲,父慈子孝家到昌,夫贤妇顺多和睦,兄宽弟让降吉祥"。辛亥革命之后,清王朝已不复存在了,洪门一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这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洪门中不少人就跟腐败势力相结合,利用秘密活动的传统方式经营鸦片走私,开设计院赌场,从事绑架勒索,在帮会流氓化,流氓帮会化的趋向中,洪门逐在民间成了流氓团伙,黑社会势利的同义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