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创造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

屈原为什么创造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1)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时至今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众所纷纭,主要有:一、闻一多以《端午考》为龙的节日;二、《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蓄兰沐浴;三、《续齐谐记》为纪念屈原;四、东汉蔡邕《琴操》为纪念先贤介子推;五、晋代《会稽典录》为纪念寻父未果投江而死的孝女曹娥;六、南朝梁宗懔《荆州岁时记》为迎接“涛神”伍子胥;七、《道书》记载五月初五是祭祀先祖的日子;八、宋代高承《事物纪源》载越王勾践操练水军日;九、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可见,端午节的来源说法很多。不过,为史学界和大家所认同的当属“纪念屈原”说。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楚国人,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曾任三闾大夫、左徒等职,兼管内政外交要务,对内主张举贤能、修法度,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屈原的政治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影响和损害楚国贵族阶层利益,因而遭到排挤和打击,被流放沅湘流域,空怀一身政治抱负,只能把忧国忧民的理想寄托于诗歌。经过艰辛的创作,给后人留下了《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一首首千古不朽的浪漫主义爱国诗篇。在这些传诵千古的诗篇中,抒发了屈原对楚国炽热无比的情感和对理想九死不悔的追求。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万念俱灭,自沉汩罗江以身殉国,五月初五成为屈原的忌日。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唐代文秀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北宋苏轼诗句:“楚人悲屈原,千年意未歇。”

屈原的人生结局是曲折而悲剧的,但屈原的精神是伟大而崇高的。千百年来,这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人们的爱国情怀,尤其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这种精神更应该得到倡导和发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