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

唐宋之间,有一段节奏很快,极为精彩的乱世,以中原的五个正统传承政权,和先后割据在南北的十余个政权为主,演绎了五十余年的纷乱故事,若是从黄巢起义算起,到北宋基本统一,那这个乱世需要延长到近百年。这段历史,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因为乱世,中原割据,自然就难以同心戮力抵御北方的威胁,甚至伴随着外族入侵,之后的数百年,外族势力都对中原有着很大程度的压制。

这段乱世之间,当然也有许多心怀天下的君王猛士或者醉心权欲的野心之辈,号召着一帮能人去改变乱世割据,扭转时代格局,促成天下一统。但是要么是气运不够,如雄才大略的柴荣,南控江淮,北破契丹,文治武功,却英年早逝;要么是时候未到,如后梁太祖朱温,才华冠绝,手下文臣武将璀璨,却没有赶上好时候,与他同一批次的李克用、杨行密、王建、李茂贞等等都是第一代创业之主,他虽然能在这些猛人中鹤立鸡群,可,一只猛虎与一群恶狼之间,胜负不可知;要么是个人心志不那么明了,如后唐庄宗李存勖,统一北方,天下江山九分,已入其六,却止步不前,贪图享乐,最后身死国灭。

总体而言,唐宋间乱世,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是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人才,质量也很高。有许多知识分子或者饱学之士,为了实现改变乱世、救民于水火的梦想,辅佐君王,努力兑现自己的抱负。很多人在乱世中做出了很不错的功绩,或辅佐君王开疆拓土,护佑一方百姓;或治世行政,维护一国百姓安稳。

唐宋之间,总体而言,因为乱世以打仗为主,文治为辅。总体而言,优质武将很多,治世能臣并不多见。但是,纵观历史,中华文明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文臣的精彩演绎。

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1)

十、杨邠(?-950年) ,字号不详,魏州冠氏县(今山东省冠县)人。五代时后汉宰相。

年少有为,起家魏州府吏。凭借租庸使孔谦的姻亲,历任孟、华、郓三州粮料使。晋高祖石敬瑭出任邺都留守时,担任右都押衙。后汉建立,出任枢密使、检校太傅。

深得信赖,选为顾命大臣。后汉隐帝即位后,授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总领军政大权。精于吏道,缮修甲兵,充实府库。专恣弄权,得罪外戚李业等人。

乾祐三年十月十三日,以谋反罪处死。后周太祖即位,追赠太傅、弘农郡王。

杨邠是后汉第一重臣,虽然其个人评价不如李谷、王溥等人,但是作为后汉第一能臣,杨邠在混乱的后汉能成事,本就表明了其能力不一般。杨邠为政俭静、不收贿赂,不能拒者,收之交给皇帝,任贤荐能,直言敢谏。在后汉朝堂,属于独一份的角色。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2)

九、安重诲(?-931年),河东应州(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其父安福迁,事晋王李克用为将。

安重诲少事后唐明宗李嗣源,随从征战,颇见亲信,为人明敏谨恪。明宗即位,以拥戴功充任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累加侍中兼中书令,护国节度使,总揽政事。

后唐权臣安重诲,虽然被史书所耻,最后结局惨淡,但是不可否认,其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独揽后唐朝纲期间,也做了很多正确的决定。首先,安重诲力主削藩是具有很大进步意义的,其次,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期间,朝政大事和军务大事皆由安重诲主持,后唐那五六年的和平发展时光,百姓休养生息,国力有所恢复,说到底也有一些安重诲的功劳。但是,安重诲也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被权力迷失了自我,主持政务太久,就开始骄纵跋扈,甚至威胁到了唐明宗。

后来在处理李从珂的问题上与后唐明宗发生了意见分歧,渐为嫌忌,遂罢枢密使之职,以太子太师致仕。长兴二年,以离间孟知祥、董璋、钱镠罪,李从璋赴河东将其诛杀。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3)

八、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

范质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建立后,历任兵部侍郎、枢密副使等职。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托孤于范质等人。获封萧国公。陈桥兵变后,范质与宰相王溥、魏仁浦被迫拥立赵匡胤为天子。曾举荐赵普、吕庆余、窦仪等人。乾德元年(963年),封鲁国公。次年罢相。同年九月去世,朝廷追赠中书令。

范质曾主持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法典。著有《范鲁公集》、《五代通录》等。

后周宰相范质,在众多人才中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权位最高的一位,范质最大的特点是稳,有他在则整个朝堂便有序不紊。所以,从后晋到后汉再到后周,范质都身居高位。范质为人处事,堪称宰相典范,上能为君王拟诏分忧,坚持原则,提出合理建议,下能驾驭群臣,管理朝纲。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4)

七、李振(?—923年),后梁朱温的谋臣,唐朝司空李抱真曾孙,曾鼓动朱温在唐天祐二年(905年)诛杀唐朝大臣,酿成“白马驿之祸”。

若说,敬翔是朱温帐下的第一能臣,那李振则是朱温手下的第一谋士,李振,类似有贾诩的阴毒和奇智。李振出身贵族,早年科考不第,机缘巧合投靠朱温,自此珠联璧合。

李振最重要的功绩,是在朱温崛起阶段,帮助朱温牢牢抓住长安这条线,后来将天子迎奉到洛阳,同样是李振出力最多。

唐天佑四年(907年)四月,朱温废唐哀帝李柷,建立后梁。朱温篡唐自立,李振无疑出力最多。但是也正是因此,被后唐所不容,李存勖攻下汴梁后,尽管李振已降,还是被李存勖下令处死了。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5)

六、魏仁浦(911—969)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魏仁浦出身贫寒,机敏聪慧,博闻强记。后晋时期,担任枢密院小吏,抵御契丹进攻。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选为托孤大臣。交好郭威,成为后周开国元勋,历任枢密都承旨、检校太保、枢密使,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周世宗的宰相。

周恭帝继位后,出任刑部尚书。陈桥兵变时,组织朝臣反抗,染病在身,守右仆射。 开宝二年(969年),跟随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病逝于梁侯驿,享年59岁,追赠侍中,谥号“宣懿”。

魏仁浦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的体现。他博闻强记,殚精竭虑,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6)

五、郭崇韬(约865年~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谋臣、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

历仕两代三主,唐僖宗后期,作为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累典事务,廉洁干练。大顺元年(890),李克修死后,改任李克用典谒。天佑十四年(917),李存勖以为中门副使,和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

郭崇韬文武双全,富有谋略。他做上中门使后,又步步升迁,成为李存勖手下重臣。天佑二十年(923),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郭崇韬拜兵部尚书、枢密使。

后梁与晋对峙四十年,郭崇韬多次在与后梁的战斗中立下战功。后来又是郭崇韬献计李存勖奇袭后梁国都汴州,一战灭后梁,立下首功。在这位富有韬略的名将带领下,六万后唐军势如破竹,只用了两个月就灭了前蜀。他以佐命之臣之功加授侍中、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铁券,恕十死。

灭亡蜀国,大功一件,郭崇韬志得意满,一些小细节就不太注意,所以得罪了李继岌身边的宦官,这群人最擅长挑拨离间,本来李继岌与郭崇韬关系还不错,后来在宦官的添油加醋中伤下,李继岌埋下伏兵,将郭崇韬锤死在地上。郭崇韬的五个儿子全部遇难,两个孙子则幸免于难。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7)

四、冯道(882-954),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瀛州景城(今中国中部河北交河东北)人。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4年)、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0年)时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到契丹任太傅。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48年)时任太师。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59年)时任太师、中书令。曾著《长乐老自叙》。

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冯道为印行经籍标准文本,经皇帝批准由尚书屯田员外郎田敏等人任详勘官,李鹗、朱延熙等书写,依唐刻《开成石经》,并和经注合刊,开雕“九经”:《易》、《书》、《诗》、《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仪礼》和《礼记》,以端楷书写,能匠刊刻。

到了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五月雕印完成,历时22年。同时刻成的有唐代张参撰《五经文字》、玄度撰《九经字样》等书。因刻书事业由国子监主持,故史称“五代监本九经”,创官刻书籍之始。当时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对此,元王祯评为“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另外,冯道还是五代政坛常青树,有十朝元老之称,从桀燕刘守光开始,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大半个五代,冯道都身居高位。其圆滑程度和政治才能都是五代绝无仅有的,而且冯道并非无能之辈,其重视人才、从善如流、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兢兢业业,俭朴平和,乃是人臣典范。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8)

三、袁袭,安徽庐江人,唐末淮南节度使、五代十国吴太祖杨行密的心腹谋士,以足智多谋著称。

生平简介: 杨行密为庐州刺史,袁袭仗䇿从军,料事多中。

毕师铎进攻广陵,吕用之诈称高骈牒署杨行密行军司马,徵兵入援。袁袭游说杨行密曰:“高骈昏惑,吕用之奸邪,毕师铎悖逆,这次求兵于我是天以淮南授明公也。” 于是杨行密率庐州兵赴之,正好遇到毕师铎杀高骈,杨行密入据扬州。这时孙儒又一次叛乱,杨行密闭空城不无内怯。袁袭说“吾以新集之众守孤城,而诸将多高氏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孙儒士气方盛,所攻必克,正诸将持彼此因强弱择向背之时也。

海陵镇使高霸,高骈的旧将,此必不为吾用者。”因劝杨行密以军令召高霸,高霸即率所部兵来,杨行密欲遣其屯天长以拒孙儒。袁袭说“高霸常挟两端,我胜则来,不胜则叛。今处之天长是自绝其归路也,且吾能胜儒,无所用霸。不幸不胜,天长岂吾有哉。公以疑霸而召之,其可复用乎?不如杀之以并其众,于是杨行密因伏甲诛霸,得其兵数千。

袁袭又言广陵饥弊已甚,蔡贼复来,民必重困,莫如避之便。建议杨行密派遣延陵宗、蔡俦将兵分屯而身留扬州不发。次年,孙儒果攻扬州,克其外郛。杨行密仓皇出走将奔海陵。袁袭曰:“海陵难守,而庐州吾旧治也,城廪完实,可为后图。”于是杨行密乃走庐州,久之未知所向,问袭曰“吾欲卷甲倍道西取洪州,可乎?”袁袭曰:“钟传定江西已久,兵强食足,势未可图。赵鍠新得宣州,怙乱残暴,众心不附,公宜卑辞厚币,说和州孙端、上元张雄使自采石,济师侵其境。彼必来逆战,公自铜官度江会之,取鍠必矣。”杨行密大悦,乃引诸将攻鍠。会孙端、张雄先为赵鍠所败,赵鍠将苏塘、漆朗统兵二万屯曷山。袁袭曰:“公领兵急趋曷山,坚壁自守,彼求战不得,谓我实怯,因其怠而乘之,可破也。”杨行密用其言,苏塘等大败,遂禽赵鍠,入宣州。已而朱全忠与赵鍠有旧,遣使来求赵鍠。杨行密谋于袁袭,袁袭曰:“不如斩首遗之,以杜后患。”赵鍠由是被杀。

不久,袁袭卒,杨行密哭之曰:“天不欲成吾大功邪,何为折吾股肱也。吾好宽,而袭每劝吾以杀,此其所以不寿与。”

人物评价:袁袭是杨行密的心腹,唐宋之间,算是十国最厉害的一位谋士,帮助小人物杨行密独霸淮南和江左。袁袭足智多谋,是杨行密最重要的倚仗,从某种程度上讲,袁袭称为五代十国第一谋士也不为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堪比张良和陈平。帮助杨行密从小小的扬州走出来,打下了半个江南和淮南,奠定了十国最强之一的杨吴的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9)

二、王朴(906——959年),字文伯,东平(今中国山东东平西北)人,五代时期后周大臣,于后汉乾祐三年(950年)中状元,授校书郎。王见后汉隐帝孱弱,任用小人,辞官归乡。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养子柴荣为澶州节度使,以王为掌书记,后为推官。

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为周世宗,王也由比部郎中累进至枢密使,“大臣、藩镇皆惮之”。二年,奉诏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主张“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如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他建议先攻南唐,再取南汉、后蜀,最后攻契丹以平定北汉。

显德三年(956年)八月,奉诏考正历法,撰成《钦天历》十五卷,在唐《崇玄历》基础上多有改进,构造九服晷影函数(正切函数)。不久,又以王朴知开封事,扩大京城,开广街道,使之宏伟壮阔,成为日后汴京的雏形。

世宗两次攻淮南,王朴为东京副留守。显德六年(959年)正月,奉诏考正雅乐,得八十一调,并造“律准”,诏有司依调制曲。二月,至河阴检查黄河堤坝,于汴口立水闸。三月,奉诏树斗门于汴口,归朝时,拜访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两人正常交谈,突然间王朴昏倒,猝逝。

周世宗听到噩耗,“即时幸其第,及枢前,以所执玉钺卓地而恸者数四”。将其画像祀于宫中功臣阁。宋太祖登基后,一天路过功臣阁见到王朴的画像,竟肃立不动,整理御袍,肃然鞠躬,念念有词:“倘此人在,朕不得着此袍。”

王朴明历算。考证诸历法之失,与司天监共撰《显德钦天历》,他通晓音律,考证雅乐,定七声立新法。使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调再现并留传。王朴的《平边策》展现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运用战略上进攻先近后远、先易后难,战术上进攻避实就虚,扰敌令其疲惫的方法而扩展后周版图,成就了宋一统。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治世能臣)(10)

一、敬翔(?—923年),字子振,同州冯翊人,唐朝侍中敬晖之后,五代时期后梁大臣。

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人称少年英才。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中。黄巢入长安,敬翔逃至汴州,投靠同乡王发。后为朱温所识,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余年,朱温对其言听计从,敬翔本人也“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得休息”。

唐昭宗封敬翔为检校右仆射、太府卿,赐号“迎銮叶赞功臣”。朱温称帝后,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为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

乾化二年六月,朱温病重,召敬翔至病榻前受顾托命。朱友贞即位,赵岩及妻族张汉鼎、张汉杰等人用事,敬翔与李振受到排挤。李存勖攻进后梁都城,敬翔全家自杀。著有《大梁编遗录》。

尽管因为各种原因,朱温建立的后梁在历史评价上总是负面多于正面,但是对于开创五代的历史纪元的后梁,其文治和武功,似乎也并不差于后唐和后周。甚至其汇聚的人才的优质程度,是高于五代其它时候的。而这些人才中,若是论及榜首,则无人能出敬翔之右。

作为朱温创业的智囊,睿智的敬翔与志大的朱温珠联璧合,两人携手三十余年,从汴梁一隅之地,到平定山东二朱,攻取江淮和荆襄,再到图谋河北,迎天子令诸侯,定关中,成帝业。朱温锋芒毕露,敬翔思虑周全。敬翔之于朱温,无异于王猛之于苻坚,帮助朱温出奇谋,还帮助朱温处理政务,后梁政事,基本出于敬翔之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