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的理解(张载横渠四句的出处与解读)

张世敏关于宋儒横渠先生的“四为”句有三种版本,一是横渠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是经学理窟:“为天地立道,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三是拾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清代《宋元学案》《横渠学案》就是以语录为版本而流传至今这四句话的背景笔者认为:北宋中期,儒家衰落,有个大臣名叫张方平,他当时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儒门淡泊、收拾不住,天下英才归佛门”怎么办?这一话题导致了长达十余年的辩论,连朝中文彦博、欧阳修等名臣都参与其中宋代新儒学包括横渠四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横渠四句的理解?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横渠四句的理解(张载横渠四句的出处与解读)

横渠四句的理解

张世敏

关于宋儒横渠先生的“四为”句有三种版本,一是横渠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是经学理窟:“为天地立道,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三是拾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清代《宋元学案》《横渠学案》就是以语录为版本而流传至今。这四句话的背景笔者认为:北宋中期,儒家衰落,有个大臣名叫张方平,他当时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儒门淡泊、收拾不住,天下英才归佛门”怎么办?这一话题导致了长达十余年的辩论,连朝中文彦博、欧阳修等名臣都参与其中。宋代新儒学包括横渠四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最早讨论“横渠四句”的是朱熹和他的弟子。有弟子问老师朱熹:“用为天地立道好还是用立心好?”对曰:“用立心好。”朱熹接着说:“立心就是立天理。”弟子对曰:“何以见得?”朱熹答道:“立心就是立天理。”他还举例说道:“一夫一妻是天理,三妻四室为人欲。”有弟子又问:“为往圣继绝学者横渠认为只有七人,为何没有孔孟?是否孔孟就成了继绝学者也?”对曰:“是也!为往圣者七人,乃是横渠以道自任,功夫所得。”

南宋时期,爱国将领、大诗人辛弃疾考进士时就是用“横渠四句”考中的。宋代进士考试共考两场,第一场是策试,主考六经,由教育大臣任主考官。第二场是由皇帝主持殿试,殿试的内容是怎样治理这个国家、怎样管理这个社会等等。辛弃疾是在第二场殿试中用“横渠四句”考中了进士。再看现代,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时的作文题目是《心之力》,毛泽东在文中就应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等语句和“横渠四句”,反复论证国家兴衰存亡的原因。满分是100分,老师杨汝昌给他得了105分。这篇作文影响很大,在长沙流传了好几年。

朱熹的解说是正确的。天地是没有心的,人是有心的。人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人能思维,所以人有心。

“横渠四句”第一句“天地立心”就是指把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最高限度,使天地间的规律得到最高理解。第二句为“生民立命”。孔子讲知天命、庄子讲顺命,孟子讲正命和安身立命。横渠接着孟子的立命思想往下讲,就是要为民众安身立命,使民众对自己的命运做出正面选择,不但要立好命,还要正确对待命,以积极的态度掌握好自己的命运。第三句“往圣继绝学”。朱熹的解说是非常正确的。张载以继绝学的积极入世态度上接圣贤,下传后世。其内涵不但包括儒家文化,而且还包括整个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第四句“万世开太平”。什么叫天下太平?那就是孔孟所说的少有所学、中有所用、老有所养。所以开太平有两种含义:一是社会安定,百姓生活美满;二是百姓财富均平,达到人人平等。横渠两种思想都有,这就是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从南宋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横渠四句”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来追求,甚至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而应用,可见“横渠四句”意义重大、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张世敏系张子二十八代孙、张载全国宗亲会会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