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的与世无争真的好吗(也谈佛系少年是福)

佛系青年的与世无争真的好吗(也谈佛系少年是福)(1)

佛系少年狂想记

1

“佛系内心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不知道10后是不是只知纵情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知“权威”为何物?

反正,这一点,在我孩子身上算是体现的挺充分的。

我姑且把具备这种心理特征的孩子,称之为“佛系少年”。

这种认识,当下并不妨碍我这个70后父亲对于“佛系少年”即非主流少年的认知偏执。

免不了让我对“佛系少年”生发了点思想忧虑!

2

本周匆匆忙忙,四天已过。

我们家的生活并不安生,老婆小病缠身,还没好利索。

尤其是父子关系处的那是马马虎虎,有点说不过去。

匆忙中,我并没有忘记记录孩子的“黑账”:

1.同班同学误拿了孩子的语文练习册,孩子却浑然不知,上学操的哪门子心?

2.英语童话剧《The Wolf and the Seven Young Kids》家庭排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催一下,动一下,果真是排练给我看的吗?

孩子,为了圣诞之夜“趴”一下,容易吗?

3.家庭作业书写质量下降,字迹潦草,硬笔书法白学了吗?

4.衣物、零食包装袋、书包文具胡乱摆放,随心所欲当真比“生活可以更美的”更重要吗?

5.作文一返工,脾气就爆棚,本事缓慢涨,脾气“穿天猴”,凭什么?

6.惦记了文具盒,冷落了保温杯,你当真考核什么,重视什么?咱,能不能不要把丢三落四活成了日常的满不在乎。

7.班主任交代个交语文课内作业本的芝麻小事,你偏偏还要我跟在你屁股后面提醒你,到底是你健忘,还是我操的心太多?

8.鼻涕糊了半边脸,你当真恶作剧很好玩吗?

9.数学堂测漏写单位丢分,题意不明,只顾着做完了事,南辕北辙。考试在你看来,就像是一场完成任务的旅行,长心了吗?

10.另一支保温杯的杯盖不知咋地了?再一次被摔坏。

3

吐槽了孩子的“十宗罪”,却忘记了清算自己的“四大过失”,恐怕是我最失误的地方。

1.孩子邀请我陪读喜欢的《中华经典故事》,我爽约了。

2.孩子喜欢的小屁孩家庭手游谝谝秀,我缺席了。

3.孩子邀约一起收听的十点读书,我没搭理。

4.孩子邀约一起观摩的游戏攻略,我推辞了。

孩子想跟我说,“老爹,我们是快乐的父子俩啊!你到底有多忙啊?”却没说出口。

待我感知到时,Ta的恣意妄为却已经发飙到一泻千里!

事实证明,我有点间歇性反应迟钝。

初识来,孩子很叛逆,不服管制,消极抵抗。

回头看,孩子很机警,心理暗示,以暴制暴,玩得还是冷暴力。

4

孩子心理暗示什么呢?

“老爹,你要抽点时间,多关心、关注我一下,可好?”

“买点QQ糖,烧麦什么的,只能满足我一时的口味好奇,那些是衣食住行的老套路。你还真当我是小屁孩啊!糊弄我?”

坦白讲,“老爹,你能不能逼格拉高一些,关心、关注一下我的内心需求?”

“老爹,不知道是谁说的?没有臭味相投的内心需求满足,好像我们除了名义上的父子关系,好像也不大可能成为好朋友的!”你觉得呢?

“原来,你说的我们是朋友,难道是骗人的吗?到头来还不是想把我逼成你心目中的优等生?”

“老爹”,我倒是想问你,“我自己在为谁活啊?”

电影看多了,满脑子自带画面感和旁白。

5

孩子这四天,足足暗示了三回,我究竟无动于衷。

“这一周,妈妈休年假,天天待在家里。你每天可以写你喜欢的文章。”

“我干嘛就只能天天上学,不能做我想做的事呢?”

话外音,“我们很爽,唯独对他不公平,他想做自己的主”。

直到12月21日,闻讯老婆的“八卦新闻”,我才察觉了孩子的用心良苦。

确实苦,苦苦煎熬了4天,我都不解风情。

“妈妈,我还是喜欢你早上开车送我上学。在你没办法送我上学的这两天,我和我爸挤公交,把我给赶得!我爸什么时候学开车啊?”孩子给老婆爆料。

并不是孩子没有给我“预言”。

“老爹,走得慢点,我有点累”,一时间回想起来,在我送他上学的早上,基本上天天说。

“我们还坐公交啊?”在我接他回家的晚上,也不忘天天嘀咕。

话外音,“老爹,开车回家确实比乘坐公交省时省力,方便高效。更打紧的是,晚上托管班做完作业再搭车回家,在路上浪费的时间长了,意味着回家自己安排的时间就更少了。”

这样无趣的生活体验,乏味无聊,让孩子对家少了许多精神寄托。

加之近来陪伴孩子的时间过短,给孩子造成错觉,好像家仅仅是用来睡觉的地方。

换做我,想到回家后的索然无味,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致!

这些细微的心理变化导致的心态变相失衡恶化,我确实忽略了。

孩子的“十宗罪”中,客观讲,除了4、6两项生活习惯养成的积习卷土重来外,大多只是表象而已。

既然谈“佛”,一定绕不开因果关系,父亲忽视孩子心理成长需求的因,只会使孩子“黑锅”的果越扛越多。最终走向因果关系恶性循环,父子关系愈加疏离!

12月21日晚19:15,一家三口开启“围炉夜话”模式。

实际上是围坐在沙发上,三个人挨得很近,没有距离感。谈话语气多为商量建议的口气,交流气氛很融洽。真正做到了平等对话、求同存异。

“儿子,你这两三天的表现有些不大好。”我开门见山。

本想说“很糟糕的”,冷静了一下,压了压自己,担心孩子听不进去,一开口就谈崩了。

孩子沉默不语,实际上是心里气不顺,不想接我的话。

“老爹,最近关心你太少了”,我率先开展自我批评,以便收获孩子的谅解。

随即我诚恳的列举并口述了自己的“四大过失”,外加一条“晚上回家死守搭乘公交原则,进而耽误了孩子业余时间”的不贴心。

再冰冷的心,也敌不过诚心诚意,更何况Ta还只是个不到8岁的孩子。

孩子终于开腔说话了,“老爹,你说的我不大懂。”

“老爹,我感觉吧!我回家后,你最近陪我太少了!不管我说啥,你总说‘你自己弄'”。压根就没提老婆的不是。

说到此时,老婆下意识的一把将孩子揽到怀中,母子心有灵犀。

我心里亮清“她心疼孩子,有时见我批评的太重,也很袒护孩子”!

“暴风骤雨与枪林弹雨”中浇灌的母子情怀,只待关键时,自成体系。

孩子话语变得更有底气了,一改愁眉苦脸状,像极了川剧的“变脸”。

“回到家,妈妈看手机,爸爸写文章,就落我一个人在学习,写作业。”有点敞开心扉的快意舒展。

我目光瞅向老婆,心照不宣。“孩子说的是事实啊!”

孩子转战西安,周内老婆重来没看过电视,难得休个年假,小病未愈,通过手机刷个电视剧,不想孩子如此敏感。

老婆习惯性的选择沉默,我知道,“即日起,周内但凡孩子上学,夜间老婆不会再刷电视剧了!”

我表态很干脆,“即日起,孩子回家入睡前再不动笔,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孩子红润的笑脸上洋溢着“心满意足”,一家三口复归一团和气。

和气归和气,原则还是要讲的。

第两轮,老婆不请自来,“你本周的书法作业还没写完,妈妈建议你今天完成!周五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安排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和老婆推搡着,很愉快,也很亲切。

说笑着,就把事情给促成了。“妈妈,就数你鬼点子多!”

“好吧,我觉得你的建议不错,我先写书法作业吧!”紧说慢说,把我俩撵出了他的房间。

写到一半时,孩子过来找我说,“老爹,这么多,我不想写了!”

想想家长只是建议,干脆答应了孩子。坐在一旁的老婆没吭声,默许了。

“他没状态了,写了也是应付差事!”我补充道。老婆微微一笑,不消说,很认同。

“我们一起练习上两遍英语童话剧,争取23日彩排一次性过关,老师好让你早点回家,不至于耽误你的娱乐时间”我提议。

孩子欣然应允,不打绊子,老婆也很支持。

我们一家三口分工配合,计划两遍的彩排,有说有笑,几乎一气呵成。

“收工”。

“老爹,我想……”

“你想,睡觉!洗洗睡吧!”我故意把话题引向不谋而合。

“去吧,我陪你看一会游戏攻略!”孩子的笑容乐得像绽放的花朵。

“玩半个小时”在孩子房间体验书法临帖的老婆补充道。

向来写字不差的老婆感慨道,“照着例子,在米字格中练习硬笔书法,确实不大容易啊!”

儿子听在耳里,乐在心中,“妈妈,你也在练习硬笔书法!”语气中,多了点温暖和亲切。

“终于有人和我一起战斗了!妈妈,你才知道,不是那么容易写好的!”我从孩子开心的笑脸上读懂了这些。

带着几分好奇,我抽身探班老婆,索性看看儿子今晚的习作。

果不其然,字如其人,心平气和了,字写得都让人看起来很顺眼。

回想12月20日晚,临睡前,孩子要求我给他打点热气腾腾的水洗脚的场景。

因为想培养他的独立性,我未能如其所愿,更没有借此把握住和他谈谈心的机会。

此时认真想过这三四天的亲子过往,一向追求生活趣味的我,硬生生把家庭生活搞得有些黯淡失色。

6

勿要说让孩子做“佛系少年”了,我连让孩子做“佛系少年”的机会都没给Ta营造。

孩子想对我说,“我想成为一枚快乐洒脱的佛系少年,可以吗?”

是时候该好好想想,“以快乐洒脱的名义,准不准孩子做一枚佛系少年”?

读者朋友们,青春不散场,欢迎来打Call。

准不准?给个意见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