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论述文本(美学之父黑格尔)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8.27-1831.11.14),生于斯图加特,德国哲学家,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807年出版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在1808年-1821年,他历任纽伦堡中学校长、柏林大学校长等,并在此期间完成《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德国国家哲学做出了完整的阐述。

黑格尔,享誉世界的西方哲学大师,在辩证法、逻辑学领域硕果累累。同时,黑格尔还是一个著名的“东方哲学黑”。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论述文本(美学之父黑格尔)(1)

对老子哲学观的认同。

黑格尔称赞老子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

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也明显地表现出他受到中国道学思想的巨大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孔子、孟子讲得很简略,一笔带过;但是对《周易》,——尤其是对道家的老子,的确很重视,并且用专门的章节特别讨论了《老子》中的“道”和“无”。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立论新奇,论述动人。他研讨每个命题,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反、和的三维形式,采用三段式解读法。他的哲学总是分三大部分,每部分论述三大命题,每个命题分三个论点,每个论点又分出三个步骤来进献解明。在解读和运用老子“三生万物”的方 法 论中,黑格尔可以说是在西方哲学领域中将它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人物。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论述文本(美学之父黑格尔)(2)

黑格尔在谈到了道家思想,他比较欣赏老子的一些话,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他认为老子的思想有一定辩证法的意味,但是他主要以引用原文为主,缺乏深入的探讨。

《道德经》中,就使用了归纳、演绎、类比等各种推理方式,高度抽象出了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同时,老子又大量地运用比喻,将抽象的哲理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

在欧洲,很少有哲学家对孔子以及孔子的思想大加赞赏,尤其是黑格尔不仅没赞扬,而且贬低,他竟然如此说孔子:“从他的原著来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他的著作没有被翻译过来的话,孔夫子的名声会更好些。”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论述文本(美学之父黑格尔)(3)

贬低孔子以及《论语》。

认为孔子只是一个“世俗的智者”。

黑格尔所以不认同孔子,认为孔子的哲学不算哲学,顶多算是一种生活上的规训,缺乏逻辑和系统。

黑格尔说,孔子长于务实,但却拙于思辨。孔子虽然在中国备受推崇,也影响过莱布尼茨等一代德国哲人,但终究“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称不上是伟大的哲学家。

而《论语》,这部经典里确实没什么逻辑和思辨性,但它的一言一语,都是孔子及其杰出弟子厚积薄发,在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打磨出来的,是要用心去读,并在生活中不断感悟的。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翻译的问题,黑格尔这样的外国人读不出味道来,其实也很正常。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即便是享誉世界的大师,跨界发声同样是有风险的。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论述文本(美学之父黑格尔)(4)

纵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哲学必须是思辨的,这是哲学最基本的特征。实际上,这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擅长使用抽象思维,传统的西方哲学凡事追求“定义”,也就是抽象思维的方式,力图通过一种概念性的、分析的方式,从大量的事实中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中国人不习惯用抽象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而擅长使用直观的形象思维。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与文字有着很大关系。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所以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而西方的文字是字母形式,是一种纯粹的符号,所以西方人更擅长思辨的抽象思维。

这种差异在哲学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西方哲学的理论,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表现在语言中,因而是外显的,容易把握;而中国哲学的理论则是模糊的、不容易把握,需要分析思考之后,才能抽象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本质。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论述文本(美学之父黑格尔)(5)

黑格尔理解的历史的精神,文化的精神,这些精神总体的就称为他所谓的"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也是个体精神的总和的体现。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一种能动,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一种个体的总和,当认识达到终极,这时候现象即本质。

因此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超越了康德哲学的本体不可知论。

仰望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他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是否达到了哲学的最高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