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可以缓解交通拥堵 四座立交桥真的来了

立交桥可以缓解交通拥堵 四座立交桥真的来了(1)

市自然资源局12月22日公示的桂磨路立交工程规划方案。(来源于市自然资源局网站)

本报记者李思静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行驶在桂林市路面上的各类车辆日益增多,尤其在高峰时段,传统的平面十字路口极易造成车辆堵塞和拥挤。此时,修建立交桥,形成多层立体的交通布局,便成为提高通行效率的一大“法宝”。日前,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西城大道、桂磨路、环城南二路、万福路四项立交工程项目建议书,引起了市民热议。记者来到相关单位,了解这些立交桥建设项目的相关情况。

市民声音:车流太大 经常被堵

像市民秦先生这样每日驱车10多公里往返桂林老城区和临桂新区通勤的“上班族”有不少,他们大多选择经过西城大道与机场路交叉口进入临桂城区。不过秦先生经常开车还不到该交叉口,就提前转动方向盘绕小路而行:“上下班的时候你去看看,太多车了。”记者在高峰时段来到该路口,发现不光是普通小汽车,大型的诸如卡车、工程车等,小型的像三轮车、电单车等都在这个路口“开会”。“我家住在广源国际,下班就直接从临桂大道那边上西二环了。”一位同在临桂新区工作的市民告诉记者,虽然从导航上看比走西城大道多了3公里,但比起挤在车流里走走停停,这点路程可以忽略不计。

“每天小朋友放学真的很不放心让她自己过马路,就算学校在小区对面我也一定让她等我来接才能走。”一名大风山一小的学生的妈妈和记者谈起万福路的交通状况,直言危险。记者在12月20日11时来到环城南二路与凯风路交叉口,此时车流适中,8分钟后来到万福路与凯风路交叉口,此处车流则更为稀疏,偶有大型货车经过。但到晚高峰时,两个路口则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21日18时40分,记者先来到万福路与凯风路交叉口,从万福路驶来的车辆在一轮信号灯周期中的排队长度约有300米,从凯风路南向北行驶的车辆亦川流不息。这些车辆大部分将继续向北行驶,成为“聚集”在环城南二路与凯风路交叉口的一股主要车流。

此时,记者打开有实时路况显示功能的手机地图,定位日前批复的四座立交桥项目工程建设地点,道路交通状况均显示红色,其中桂磨路与东二环路交叉口显示为“堵”。

交警部门:立交桥建成有望提升交通效率

“这些路口都有非常明显的潮汐交通现象。”在桂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曹警官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晚高峰的车流数据。在万福路与凯风路交叉口,南北方向机动车车流量为每小时4998辆,东西方向为每小时3280辆;在凯风路与环城南二路交叉口,南北方向为每小时5148辆,东西方向为3988辆;在桂磨路与东二环路交叉口,仅南向而来的车流每小时就有2025辆,高峰时段内最大排队长度达278米。“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路口全天的车流平均下来,这个数字又非常小。”如记者在万福路、环城南二路所见,非高峰时段路口过往的车辆并不多,但从17点开始,车流逐渐增大,19点以后车流又归于稀疏。“我们目前是通过信号灯调优截流车辆,同时交警在路口指挥来往车辆,以确保路口畅通。”他也坦言,由于当前市内部分区域的城路网有待完善,车辆可选道路较少,才会出现高峰时段汽车无法分流的问题。“像万福路的左转车道数量不足,路口又较窄,导致车辆清空慢。一些驾驶员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跟上信号灯或者前车做启动,无形中就加剧了堵车程度。”

这么多车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西城大道交叉口不必多说,参与新区各项工程建设的有关车辆及每日通勤车是路口压力的主要来源。而万福路接通的也是临桂新区,每天都有各类型车辆经此往返。同时,一些货车从南面的象山高速出口下来,或者需要上高速,驾驶员也多选择这条路。此外,万福路交叉口和环城南二路交叉口还是除绕城高速外,从桂林市区去阳朔的必经之路,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几乎都会经过该路段。存在类似问题的大流量路口还有桂磨路与东二环路。“早上6点到9点这个时段经过桂磨路去大圩、漓江码头的旅游大巴非常多。”而到了晚高峰,曹警官调出一段路口监控给记者看,只见从铁山工业园、龙门大桥方向过来的车流在等候信号灯时几乎把道路占满。

“桂林交通的一个特点是电单车很多,虽然我们现在有机动车礼让行人的要求,但直行的电动车和右转的机动车,尤其是和有右侧视觉盲区的大型车辆同时行车是十分危险的。”曹警官调出西城大道路口的实时监控,正巧直行方向路灯亮起,但该方向的一辆电动车却往后退了一些,避让右转的大货车。显然,平面路口的通行方式在面对复杂路况时,无法完全保证多方安全。建设一座立交桥能否缓解交通拥堵、保障道路安全?曹警官说:“我们现在通过信号灯控制车流,保证路口通畅,所以在高峰时段汽车会走走停停。如果能建成立交桥,相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人车分流也会更加安全。”

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现代化立交桥将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一个十字路口会有多少个潜在冲突点?记者翻阅相关文献了解到,在一个只行驶机动车辆的十字路口,会有来自4个直行方向和8个转弯方向的车流在这里分离、汇合、相交,形成32个潜在冲突点。如果再计入行人、非机动车等不同类型组合的冲突点,这个数字将达到128。而在高峰时段,一旦因事故等原因出现交通堵塞甚至交通失序,后果将不堪设想。按照批复里的说法,立交桥建成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完善城市路网结构”,这让不少市民对这几座立交桥充满期待。

在桂林市住建局市政工程管理处,总工程师胡晓向记者介绍了立交工程项目的最新进展。“这四座立交桥是桂林市‘畅通缓堵’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在‘保护漓江,城市西拓’的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立交工程项目将为桂林实现‘大旅游、新产业、强枢纽、幸福城’提供一定支持。”在最新版本的项目规划书中,记者看到西城大道立交桥、桂磨路立交桥、万福路立交桥均采用多层互通式立交方案,环城南路立交桥采用三层分离式立交方案。

像上海路的那座立交桥便是典型的三层分离式立交桥,上层通南北方向机动车,中层为行人、非机动车及转向机动车通行,受信号灯控制,下层通东西方向机动车。那什么叫“互通式”立交桥呢?胡晓告诉记者,“互通式”立交桥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建造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无需信号灯控制,汽车通过提前驶入不同方向的匝道保持行进。在行进过程中,不同方向的行驶车辆互不干扰。“西城大道立交桥我们计划采用蝶形互通立交方案,为桂林市第一座蝶形立交。桂磨路立交桥计划采用苜蓿式互通立交方案,像临桂大道与机场路交叉口那样。”据介绍,四项立交工程占地面积约为50.64万平方米,项目估算总投资超过10亿元。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像西城大道立交桥建成后可连接西二环路,从新区可直通桂林北站、桂林西站等交通枢纽,而从市内前往临桂、龙胜等地包括两江国际机场的市民游客也将享受更便利的出行体验。此外,桂磨路、环城南二路、万福路立交工程在建成后也将在便利市内交通的同时,有效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胡晓说:“立交设计肯定会考虑本地交通的特点,做好分流。我们在施工阶段也会考虑选用一些特殊材料,为日后降低交通噪音。一般来说,像旱桥我们的建造时间为2—3年。”据了解,四座立交工程项目目前已进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明年第一季度将开工建造1—2座立交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