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实用小技巧心得(线上教学有技巧)

线上教学实用小技巧心得(线上教学有技巧)(1)

文 | 高洁

作为有着高难度技巧要求的弦乐器,小提琴的启蒙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随着人们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国际上也陆续出现了很多相关教学法。铃木小提琴教学法就是其中一支,自铃木教学法诞生以来,传播到中国,以及欧洲、美洲等,“铃木”琴童遍及世界各地。在当今社会,它对小提琴启蒙教学仍然起到重要作用。

美国铃木协会已有近50年历史,致力于铃木教学法的推广及师资培训。2020年,自疫情以来,美国铃木协会线下的师资培训已延展至线上。笔者就铃木在线培训及教学法相关问题与美国铃木协会前董事会主席、铃木教师培训证书获得者帕特里夏·埃科尔(Patricia D' Ercole)进行了讨论。她曾于1988年前往日本,跟随铃木教学法创始人铃木镇一学习,并于威斯康辛大学开设铃木教学法课程。

铃木教学法在美国蓬勃发展

铃木小提琴教学法的兴起要追溯到1958年。就读于欧柏林神学院的日本业余小提琴手望月健司向欧柏林音乐学院的克利福德·库克教授展示了一段1955年“才能教育”音乐会的影片。影片中,上百名接受铃木镇一“才能教育”理念训练的琴童同奏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库克教授被深深震撼了,于是在俄亥俄弦乐教师协会上播放了该影片。

第二年,其中一位与会者约翰·肯德尔远渡重洋,前往日本取经,思考着如何在与日本大相径庭的美国文化中实施铃木教学法。在学习、观摩铃木教学法并与铃木镇一探讨后,肯德尔信心满满地归来,在总结报告中,他表示,如果该教学法可在美国实施,那么将“母语”教学与早期教育相结合,并谨慎且循序渐进使用精品音乐曲目的教学体系,无疑将在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产生出色的成绩。

在1959年的全美学校乐团协会夏季峰会中,肯德尔向参会教师们介绍了铃木教学法,这一理念至此开始在北美传播开来。1967年,“天才教育”协会美国分会正式成立。1971年,威斯康辛州建立了第一间铃木教学中心。1972年,铃木协会正式成立,至今已蓬勃发展了近50年。

目前,除了每年暑期定期开设培训课程的数十家铃木教学中心外,一些音乐学院也提供可注册学分课程,比如克利夫兰音乐学院两学年学制的铃木教学法课程,包含小组课及一对一教学实践。

在线培训需更多时间消化吸收

铃木教材的特点是按曲目级进教学,因此,每首曲子都有要训练的重点,埃科尔将每册所有曲目做成技法列表,不但清楚标注哪首曲子有哪些左手、右手技法,还标注出此技法是否为第一次出现,如果之前曾经出现过,是在第几册的哪首曲子中。比如,在铃木教材第二册曲目《很久很久以前》中,第一次出现了下弓连弓与上弓两个顿弓的弓法;《女巫之舞》主题中,第一次出现分弓演奏的三连音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精确掌握教学点及进度。

“转至线上后,我和受训的老师们正在一起努力适应这一全新的授课模式。”埃科尔就职于威斯康辛大学,她通过学校在线教学体系实施铃木教学法的线上课程,她总结出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的区别。

埃科尔的在线课程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共16小时。受训教师按期提交每一首所学曲目的背奏视频,填写该作品教学要点表;完成规定小时数在线一对一及小组课程的观摩,并填写观摩总结表;还要提交若干小时授课视频及教学计划表,并与埃科尔教授在小课时段讨论教学细节。

虽然每周的即时在线课只有两小时,但需要受训教师们在一周中花大量时间思考、理解所学内容,完成课业,进行教学与观摩。埃科尔分析,这样就可以尽量确保教师们得到和线下课差不多等量的训练强度,当然,目前还不能确凿地在线上课中判断大家的掌握情况,但随着在线课的普及,此类经验也会随之增长。

在线课中,埃科尔还会推荐给学员一些关于教学的有价值的文章,阅读后大家在线讨论。她总结,作为小提琴启蒙教师任重而道远,不断接受着新的挑战,就比如在这次疫情影响下,大家齐心协力找到了新的适应方法,让线上课得以展开。“对于我来说,学习使用这些线上课系统,就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只有不间断学习,定期与同行们探讨、分享经验,在教学上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实践,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名称职的教育工作者。”

在线启蒙教学掌握三大要点

埃科尔表示,从受训教师提交的上课视频总结,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

精准描述动作与位置。我们在上课中经常听到教师说,“手指放在这里”“请放松这里”“这一小节”等语焉不详的话语。这是因为在一对一线下教学中,老师手把手地指出位置,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详细描述学生也可做到。但在线课上,学生与老师只有一个屏幕,必须用语言详细、精确地描述具体的位置和动作要点,比如,“手指尖”“手指第二个关节”“右手手腕放松”“《猎人合唱》第二行第一小节”等,对帮助学生清晰理解教师的要求就至关重要。当然,即使在线下课程中,明确地表述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家长在一旁低头记录,没有看到当时的情形,也会不明白究竟要如何做,下笔也不知该如何准确记录;如果回家播放录音,学生听到此处,同样不知道老师究竟说的是哪里。

在启蒙教学中还有一个常见现象:孩子喜欢拿起琴就将曲子从头拉到尾,不喜欢中间停下来重点练习,或者改正错误等,这可以说是孩子的一个特性。但每首曲子都有它的学习重点,曲子里各处难点也不尽相同,如果我们不让孩子注意这些难点,遇到困难的地方出错,慢下来或随随便便混过去,整首曲子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也根本达不到学习目的。

如何解决?第一,在演奏之前,一定请孩子先熟练唱会全曲,这样,乐曲的音高与节奏都在他们的脑海中有了正确的印象。

第二,将乐曲的难点依次标注,每个最好不超过一小节长度,请孩子在学习全曲前,先将所有难点按要求练好,再开始学习全曲的演奏。“在练习好全部难点前,我是绝对不会允许孩子们开始演奏该乐曲的。”埃科尔强调。

启蒙教育中还有一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限定每次教授的知识点。如果进度允许,每节课只教授三个难点片段,如果数量太多,信息混乱,孩子们就无法记住,学习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每次关注一个最重要问题,比如,音准、节奏等,当孩子熟练掌握后再将它们叠加起来。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