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与花木兰有什么区别(中学课本中的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句朗朗上口的的诗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上学的时候这首诗是老师要求背诵的,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依旧能背上几句,笔者最喜欢的就是全诗的开头和结尾一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与花木兰有什么区别(中学课本中的木兰诗)(1)

这首《木兰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不得不提诗中的主人公“花木兰”,这首长篇叙事诗,收录于《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在唐代就已经已广为传诵,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孝顺,战场上巾帼不让须眉,功成名就不贪图功名利禄,使的花木兰的事迹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木兰诗与花木兰有什么区别(中学课本中的木兰诗)(2)

花木兰的故事不仅在国内流传,就连外国人也对其很感兴趣。美国迪士尼公司早在1998年就根据我国民间的花木兰故事制作了动漫版的《花木兰》。而由刘亦菲、甄子丹领衔主演,巩俐、李连杰特别出演的真人版剧情电影《花木兰》也将于2020年3月27日在北美上映。

那么历史上到底是如何记载这位传奇女子的呢?

关于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

历史上到底有无“花木兰”其人?其真名是什么?死后到底葬在哪里一直争议不断。

南宋程大昌根据白居易“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和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女,梦里曾经与画眉”诗句,而肯定“花木兰”实有其人。(程大昌写的《考古编》主要是讲杂论经义异同及史传谬误,博洽详明,曾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的张海鹏评此书“实能正经解之乖违,订史传之阙误”多有可取。)

木兰诗与花木兰有什么区别(中学课本中的木兰诗)(3)

经过考证有的人认为木兰姓魏,有的说姓宋,而多数人认为姓花。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的《述异记》、唐代李亢的《考异志》皆提到木兰姓花。

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石碑,碑文后附有《木兰辞》全诗。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

《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

木兰诗与花木兰有什么区别(中学课本中的木兰诗)(4)

关于“花木兰”的墓地的争议?

在廷安市杜甫川内,与方花山隔河对峙的果园山,原名花家陵。据传为花木兰的坟墓。通往墓的山间小路原为砖石砌成的台阶,长30多米,每阶宽约2米,台阶边还有拴马桩。半山坡有石碑,高约1.5米,宽1米,厚0.1米,上书“花木兰之墓”。花木兰墓除了在陕西延安有修建外,在河南商丘虞城县、武汉黄陂、安徽亳州等地也有落址。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大周庄村是花木兰的家乡,所以这里也建有木兰墓。大量的史料证明,木兰故里在虞城早已为大家所认同。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

木兰诗与花木兰有什么区别(中学课本中的木兰诗)(5)

《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据史书记载:公元402年至492年90年间北魏与大的战役就有20次,《木兰诗》故事的历史背景很可能是北魏抵御柔然的反掠夺之战。作者在诗中不仅歌颂了木兰的爱国热忱,也通过弃官还乡表现了她不慕功名利禄、热爱和平生活的高尚情操。近代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修订中指出“诗中描写的木兰,确实表现了中国妇女的英雄气概和高尚道德。”北魏有《木兰诗》一稿,足以压倒南北朝的全部世族诗人。”

木兰诗与花木兰有什么区别(中学课本中的木兰诗)(6)

总结:《木兰诗》来源于北朝民歌,而民歌一般都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故事改编而成的,那么也就可以肯定南北朝时期确实有这样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经过后人不断的塑造“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一个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的“花木兰”就这样形成了。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