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电影是北京话的(从俺们上海人到)

文/薛定谔的猹

日前,抗日神剧《冰锋》里的一场戏,因为涉及有争议的台词,引发了一场关于南北语言文化差异的争论。这场戏中,反派伪装成普通老百姓,面对一旁盘问的上海大学生,一口一个"俺是上海人",“俺爹俺娘被日本人杀了”等台词,活脱脱一个北方老汉,旁边的本地学生听着却丝毫不觉得口音奇怪。

什么电影是北京话的(从俺们上海人到)(1)

不少网友尤其上海本地的观众纷纷吐槽:这还是在上海电视台播的, 真当上海本地人都不看抗日神剧么? 这差不多就跟北京人说"阿拉北京人"一样奇葩。

近年来,随着上海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本地文化逐渐被北方文化稀释。上海东方卫视已经变成充斥着相声小品二人转的东北卫视、“外公外婆”等词汇也一度因为在上海小学教科书里变成“姥爷姥姥”这种北方口语,而遭到不少上海网友的抗议。

连上海都尚且如此,其他南方城市的方言地域文化则更容易在各种宣传媒介上“失语”了。

比如以苏州为故事背景的《都挺好》,虽然故事设定在苏州这样的吴语方言区,但是主要演员几乎都是一口京片子味普通话、什么“甭”、“咱”之类的词汇,江浙本地人哪怕日常说普通话都不会用到。至于里面各种过年包饺子、吃大蒜算等家庭日常生活场景展现,更是让人感觉不出这是发生在苏州,更像是某个北方城市。

什么电影是北京话的(从俺们上海人到)(2)

而这种模糊地域特色,南方人也全员北方化的操作,在国产剧里已经司空见惯。不管来自哪个城市的角色好像都是儿化音浓郁的北方口音,南方人仿佛都神隐了。

当然,很多观众要说,如果用南方方言观众听不懂怎么办?但以《山海情》这样的剧为例,实际上有些偏远地区的北方方言对于大多数外地观众而言,不看字幕也未必好听懂,在上星播出时剧方还专门重新用标准普通话来配音,但显然不如方言版反响更好。

什么电影是北京话的(从俺们上海人到)(3)

况且所谓突出地域特色未必就要说一口地道的方言。比如《破冰行动》这样的剧,里面的香港演员都刻意配上一口粤式普通话,既让不懂粤语的观众不用看字幕也能听懂,又突出了人物地域特色,总比让香港人也说一口京片子要有代入感地多。

什么电影是北京话的(从俺们上海人到)(4)

况且就算考虑到难找到当地演员、方言比较难还原的问题,那么让演员全部改用标准普通话,彻底模糊掉地域特色、也总比让明明设定为南方人的角色,却操着一口京片子来得观感更好。

这也是大多数国产剧哪怕场景道具都很华丽,却总给人粗制滥造之感,有时候看一部电视剧考不考究往往就是从这些细节方面体现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